文/图记者夏阳
编者按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京剧更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今年月,湖北省制订出台“戏曲进校园”工作落实方案等系列文件,提出今年年底“戏曲进校园”覆盖省直和武汉市大中小学、其他市州市县中小学,明年上半年实现全省全覆盖。说白了,其实“戏曲进校园”就是希望在学生群体中点燃传承的薪火。不仅要让学生对中国传统国粹文化有更多的认识,而且还要从小培养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以点带面,逐渐唤醒当代人对本民族优秀文化沉睡的心灵。月底,我市“戏曲进校园”活动在吴都小学正式拉开帷幕。月日至日,在鄂州大剧院,由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文体新广局、市演艺公司和省京剧二团共同举办的我市首届“戏曲夏令营”,再次掀起了活动高潮,活动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讲”、“演”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传授戏曲知识,传递戏曲魅力。来自市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以多种方式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这天来,他们着实过了把戏曲瘾!
“戏说”京剧
“哪位小朋友看过话剧?”“我!”现场有二三位同学举手,“哪位小朋友看过歌剧和舞剧?”台下立马冒出一句:“什么叫歌剧和舞剧呀?”一番简单解说后,大家直摇小脑袋,“有没有小朋友看过戏剧的?”顿时,台下叽叽喳喳———“奶奶爱看,我看不懂”“我也是的,台上人走来走去,不知道他们在干嘛”……
8月9日,我市著名表演艺术家秦湘麟的几句开场白,一下子就让小朋友们来了劲。今年78岁的秦老先生一听说是给学生讲戏曲,他不顾天热和年岁之高,欣然接受了这项公益活动。
“看不懂不要紧,我们现在就一起来了解什么是戏曲?”顺理成章,秦老先生下的一个个“套”,同学们也跟着“钻”进了一个个“套”子里。
当聊到戏曲的唱、做、念、打“四功”时,秦老先生口述完各功法的特点后,又请了几名不同行当的演员上台,先讲各自演唱曲目的故事情节,然后进行展示:一段传统京剧《状元媒》,唱出了花旦的妩媚;传统京剧《大登殿》选段,唱出了老旦特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演唱传统京剧《铡美案》选段的老师一亮嗓,铿锵的音韵,就知道花脸出场了……
“武松杀嫂自首,发配孟州,路经十字坡,宿张青店中。张妻孙二娘,夜往行刺……”聊完故事,在随后《武松打店》选段展演时,20分钟的打哑戏,更是令小朋友们瞠目结舌。“今天讲了很多故事,有的是我不知道的,但听得很有味。这些小演员比我们大不了多少,像那位小武松只大我几岁,表演得真精彩!”市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熊英棋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幕后戏
戏台上,出将入相的后台是孩子们最好奇的地方。
台上五花八门的服饰、头饰、道具令人眼花缭乱,还有不同行当的妆容更是名目繁多。这些都有什么来路和讲究呢?8月10日,这群小朋友真是有眼福,可把戏班子后幕的家底看了个底朝天。
“演皇帝的服饰称为蟒袍,黄色的,前后胸有坐龙和团龙环绕,整件衣袍上手绣的龙不是10条就是12条,讲求双数为吉利……”从艺26年的省京剧二团常务副团长陈云,声音洪亮,他在讲解每件服饰时,不放过一个细节。“老师,这袍子上的图案都是手绣的吗?”“是的,每一针都是手绣的,并且脏了还不能用水洗,否则这件1万多元的蟒袍就会皱成一团,很可惜的。”小朋友听了陈老师的解说后,个个吐舌,再凑近细瞧,用手轻轻摸两下。
“老师,胡须还分这么多呀?”一男生指着一排髯口不得其解。“我们称胡须为髯口,根据髯口式样分类,比如我手中的长髯分3绺,适于表现文雅、清俊的人物,还有这满髯的……”在陈云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这儿摸摸,那儿看看,时不时还要耍两下金箍棒和赶马鞭,有的小朋友提出的问题虽令人啼笑皆非,但很显童真。
“这个夏令营活动真是长见识了。传统文化必须传承,戏曲进校园,从我的了解来看,武汉早几年就开始了,每个学校都有这样的兴趣班,每个班选一两个有表演潜质并有家长支持的,我妹妹的孩子就被选去演孙悟空了,很兴奋的。我昨晚把这个活动发给他看,小家伙特别感兴趣。”市实验小学老师潘静还说,鄂州有丰厚的戏曲教育资源,大有可为。这次戏曲夏令营活动很有意义,拉近了孩子们对戏曲的距离。
当“戏中人”
“左手兰花指,右手打开扇子,我们再把双脚放好,开始唱!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梳一个油头桂花香,脸上擦的桃花粉,口点的胭脂杏花红。”8月11日,剧团将学生分成青衣、花旦、花脸和丑行当组,并由不同行当的老师现场教唱、做、念。
瞧!剧团演员正在教小女生演唱传统京剧《卖水》中的小片断。
那眼神、手势、动作和唱腔,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小身板摆起姿势来,还真有点那个味,在一旁的妈妈们看得满脸堆笑。小朋友个个铆足了劲想练好,只有被老师选中了,才能化妆更衣上台表演。
2个多小时过去了,小演员们终于如愿以偿体验了“戏中人”。最先出场的是丑行当中的一段念词,化了妆的小朋友,在台上一站,有板有眼地念起来:“蛤蟆叫,乌龟哼……”念白一过,台下掌声响起;随后一群小悟空耍棍来了,小衣服还挺合身,一慌张,棍子掉在了地上;贵妃来了!她把水袖一甩,眼睛一挑,唱上两句,实在过瘾。
(转自2016年8月17日《鄂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