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宝藏奶奶”,以剪“作诗”五十载!
来源: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4-10-18
深深刻进自己的人生
秋日的一个傍晚,记者来到孟翠兰家。跨进大门的瞬间,一幅幅色彩鲜明、风格各异的剪纸作品扑面而来。餐桌玻璃下压着的是以荷叶、莲花和武昌鱼为元素的“莲莲有鱼”;沙发后方是由4个形态各异的彩色蝴蝶组成的一套“彩蝶飞舞”;电视旁挂着的是以红色、黄色为主色调,配以花瓶和牡丹为元素的“平安是福”。“每幅作品都像一首诗,我想用剪刀在纸上写诗,用意向化的形式传递不一样的诗画世界。”孟翠兰一边展示之前创作的作品一边介绍。从曾经的老花样到现在的航空都市题材,孟翠兰用50多年的时间,将鄂州雕花剪纸深深刻进自己的人生。台灯下,旧纸盒里躺着七八把常用剪刀。她戴起老花镜,拿起其中最得力的一把开始“创作”。与很多人先画后剪所不同的是,孟翠兰习惯边剪边想、边想边剪。眼下,这幅作品是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创作的,在最上面的一层白纸上,隐约可见天空有龙有凤、地面有花湖国际机场的腊梅塔台,似乎还可以看到三五行人匆匆的身影,其他均是留白。
“我喜欢边剪边看,剪到哪想到哪,接下来如何处理,全凭感觉随机应变。有时候灵光一闪就出来了。”孟翠兰生活在老一辈剪花样、绣花鞋的年代,许多纹饰耳濡目染、信手拈来。
她小时候喜欢搜集各种花样,常用烟纸盒学剪花样。1972年,孟翠兰摸索着创作了一些剪纸作品,常被单位的宣传栏插图所选用。受电影《春苗》启发,她创作的一套八张连环画剪纸被《湖北青年》选用。以此为发端,她创作了《孺子可教》《十二生肖》《渔舟唱晚》《三月风情》等系列连环画剪纸,发表在各类报刊中。其中,《十二生肖》于1985年入选湖北省首届民间艺术展在北京美术馆展出,并被《人民日报》刊载。
观音阁、武昌鱼、梁子湖都是孟翠兰最喜爱的剪纸元素。没有美术基础的她,用自己的理解将这些元素融入创作之中。“活到老,学到老。我喜欢看《画报》和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类的书籍,从中汲取美术类的元素与意向,了解传统文脉和民俗风情等。”孟翠兰说,通过剪纸的线条和形象,呈现出意向之美。作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抓其神韵,让作品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现在,70多岁的孟翠兰每天清晨到滨江公园或西山公园锻炼身体,回到家中与老伴一起吃饭、做家务,“老有所乐吧!我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互不干扰,又互相支持。”头发花白的孟翠兰笑着说。
作为省工艺美术大师
鄂州雕花剪纸传承人
退休之后的孟翠兰
积极参加各类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到社区、乡村、学校
传承鄂州雕花剪纸技艺
绘制出一幅幅美丽的雕花剪纸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