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去年11月,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文联联合选拔,产生了100名湖北省大师级民间技能传承人才,社会反响强烈。为进一步引导社会转变人才观念,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省人社厅与本报联合开办“技能大师在民间”专栏,聚焦我省30名“民间工艺传承大师”的精彩人生及其技艺传承。敬请关注。
“今年6月,我应梁子湖区梧桐湖新区管委会邀请,把工作室搬到了这里。”站在两层楼近两百平方米的新工作室,范文杰神采飞扬。
今年52岁的范文杰,是鄂州市东沟镇樊家庄的农民艺术家,与麦秆画结缘30余年。去年,他获得“湖北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殊荣。
麦秆制出的画作,让他着迷
1983年,他第一次接触麦秆画。当时,镇文化站站长请来一名民间麦秆画艺人教大家,并在文化站里办起了麦秆画厂。
乡村废弃的麦秆竟然能制出精美的画作!范文杰震撼了、迷上了。
然而,文化站的麦秆画厂经营不善,走向亏损,他离开工厂开始自己摸索。麦秆画工艺复杂:先把麦秆刨平,再经过熏、蒸、漂、烫等工序制成麦秆片,然后根据创作构思把麦秆片粘贴到画板上。
范文杰说,麦秆画费时费力。一个麦秆画需要掌握包括剪纸、油画、国画、版画、雕刻在内的各种美术技能。他曾经仿制了北宋名家崔白《寒雀图》的麦秆画,光鸟的羽毛就剪了上万片麦秆,花费了近两个月时间。
但是,那时候人们对麦秆画认同度不高,范文杰创作的100多幅麦秆画乏人问津。为谋生计,他辗转到通山县、浙江东阳等地为企业做产品设计。但不论在哪里,他都没有放弃麦秆画。“当年一起制作麦秆画的五个好友,仅剩我一人还在坚持。”
为保质量自种麦田,手工收割
2004年,范文杰在家人支持下,成立梁子湖工艺美术制品有限公司。“那时候,麦秆画的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价格很高,普通百姓难以接受。没办法,在亏了几万元后,只好关闭公司。”
两年后,范文杰迎来人生转折。出席省工艺美术协会会议时,协会领导的一席话点醒了他,“传统艺术创作要与政府、市场、科技相结合。”
犹如醍醐灌顶,范文杰开始“继承创新”。他大胆吸收国画、版画、剪纸、雕刻、烙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表现力大大提高。
全新的麦秆画,得到了认可。那一年,厦门一个老板以每幅260元的价格,订购范文杰1000多幅作品,全部卖到欧美。
为了保证麦秆质量,范文杰种了5亩麦子,每年手工收割。“如今,我摸索出新工艺,制作速度快多了。过去,3天才能完成1幅作品,现在一天可以创作5幅。工作室请了5个人帮忙。”范文杰介绍,创作的最大麦秆画长2.6米,价格1万元,去年这样的大作品卖了18幅。“2013年,卖了1000多幅麦秆画,没有库存!”范文杰颇为开心——今年,他又接到1000多幅麦秆画订单,将销往欧洲。
展现梁子湖乡土风情,广受关注
范文杰与他的麦秆画,越来越受关注。
作品《秋牧图》,在“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及国际艺术博览会获铜奖;表现梁子湖渔民生活的《捕鱼图》,获湖北省二轻工业系统艺术创作二等奖;今年,在华中旅游博览会上,他创作的《水乡情韵》系列作品获金奖。
他的麦秆画已成为鄂州梁子湖的窗口文化。2008年,他应邀参加20多个博览会。“我的作品,或多或少都与梁子湖的乡土风情有关。”范文杰毫不掩饰自己对故乡的喜爱,“越是地方风情,越能体现个性和特色。”
今年来,他潜心制作麦秆画系列巨制“梁湖十景”——“梁湖渔歌”、“关公磨刀”、“周瑜点将”、“沼山叠翠”、“青峰古刹”、“裕钊故里”、“熊桴伏虎”、“梁湖湿地”、“梧桐栖凤”、“百里长港”。
(转自2014年10月14日《湖北日报》 记者 杨念明 通讯员 张淼 张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