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4年第1期 搜索:

散文六章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6-07-21

作者简介:郑能新,湖北英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全委委员,现为黄冈市文联副主席,黄冈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发表、出版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出版有小说集《遥远的乡村》、《变奏》、散文集《心旅》、报告文学集《选择艰难》。有40多篇入选《小说选刊》、《读者》、《新华文摘》、《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短篇小说选刊》、《散文选刊》等国家级选刊、选本。有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学生课本、课辅。有作品被介绍到海外,曾获“西班牙华语小说奖”、“孙犁文学奖”、“陶渊明散文奖”、“吴伯萧散文奖” 、中国小说学会、中国散文协会各类奖项50多次。为湖北省政府专家津贴获得者。2008年获“湖北省十佳文艺青年”称号。

□郑能新

风情遗爱湖

中国的文字,内涵实在是太丰富了!一汪湖泊赋予“遗爱”二字,就有了文化意味,就有了生命灵性,何况,这个名字的产生,是与大文豪苏东坡有着密切关联,那么,这汪湖泊想静处一方就有些不可能了,她的声誉已经远远跨出了属于她的地界。

遗爱,本身就给人很多联想,再加上风情二字,难免让人浮想联翩!写下这个名字时,我也觉得似乎与我现在的年龄有些不相适应,这样的文章应该由小年轻来作,风花雪月,浪漫情调已经在我的心中沉淀得有些厚重了。但是,十多年来,生活在遗爱湖边,每天都在感受着她的变迁,每时都在呼吸着她的气息,心中实在有太多的情愫涌动,不写一写,有些愧对所谓“作家”的头衔,有些愧对先贤留下的这份文化遗产!

独坐窗前,任思绪飞扬,脑海立时出现一道奇异景象:900多年前,一位清癯老人,带着微微醉意,踏着一地秋月,信步黄州古城之外。清凉夜风带动衣袂飘逸,银色的月光洒满老人全身,仙风道骨一般。城郊之外,夜景荒凉,蛇行小道旁的枯草瑟瑟作响,偶有隆起的小山包坟茔遍地,残幡乱舞,昏鸦匍匐于秃了许多枝桠的树上,不时发出一两声凄凉的叫声,惊得地上秋虫立时禁声。回首望望城内灯火如豆,老人不由加快了脚步。当他汗水涔涔走出古城六七里许,顿时被一汪明镜似的湖面吸引住了。清灵灵的水面颇似一位阿娜多姿的少女,她背向古城,面朝长江静坐那里凝思,虽然不施粉黛,但仍然掩饰不住楚楚动人本色。本来与佛印相约江边泛舟的老人,完全被这月光下的人间绝景迷住了,于是,他独坐湖边一小亭之内,仔细地品味这水天一色、风情万种的月光湖面。尝到极处,他忍不住叹道:不是上苍遗大爱,一座失意的城池,一个失意的老人怎么会得到这么一处绝妙好景啊!

其实,遗爱湖原本肯定不是这个称谓,或东湖或秀湖也未可知。因为后人演绎东坡先生的故事,给她冠以美名,才使得她更加生动、更加鲜活起来。

从900多年到10多年前,遗爱湖还是一片荒湖,孤零零抛于古城黄州东北郊外,偏居一隅。尽管有东坡先生月夜的惊叹,但由于地处偏僻,能够经常一睹秀色的并不多见。近年来,黄州以超常规发展速度推进城市建设,这个美丽的乡村女子现在已经变成了大家闺秀,成为城内一道靓丽的景观。市里还在不损原貌不变其风格的情况下投入几个亿为她进行梳妆打扮,不仅建了遗爱湖公园、湖边回廊,还把整个湖区打造成为一座别具一格的风情园,天然去雕琢,清水出芙蓉。这种精巧的装扮,不仅看不出人工痕迹,反而使之更加妩媚、更加妖娆了。

遗爱湖中心,有一条长达数百米的湖心路,两边遍植夹岸杨柳,一座连心桥贯通水面。那路那桥纤秀绵长,犹如缠绕在少女身上的腰带,款款留香。“长堤春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这里,过去是恋爱者的天堂。三三两两的恋人或漫步或偎依垂柳之下,享受那种物我两忘净得甜蜜的人生境界。不过,现在正在维修改造路面,垂柳已经都被移植了,不知何日能够再“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因为此,年轻的情侣们开始把谈情说爱的场地转移到那九曲十八弯的环湖路了,波光粼粼的湖面,疏疏朗朗的小树林,到处都饱含诗情画意。卿卿我我走完那湖边褶皱的柏油马路,路绵绵,情悠悠,爱也悠悠。除了情侣,经常在这条路上寻找意境的还有像我们这样的一些所谓文人。入夜,三五一伙,七八一群,慢慢荡,随意逛,把那尚不成熟的文章构思,淋漓尽致倾泻出来,众人的智慧加上那“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独特风情,立马,作文的感觉就来了。现在,黄州这座城市里几个有名的作家的很多作品的策源就可以追溯到这里,遗爱湖不仅给了东坡先生灵感,还代代繁衍遗爱后人,遗爱湖真可谓“遗爱”也!

有时,得了闲暇,独自一人也上环湖路上漫步,看那曲里拐弯的路多像我们人生之路啊!路是有点曲折,但是“一旁清水绿如蓝,一旁树影月照稀”,只要我们懂得欣赏,现实的路也好,人生的路也罢,就不会再寂寞了。在放任思绪飞驰的时候,我也作过这样的设想:如果有可能的话,将来不再工作的时候,我也许会在那湖中路边的小树林里开一个颇有特色的木式或竹式的小茶楼,一杯清茶待过客,三五闲人纵古今。那种雅致简直无法言喻,神仙难比呀!

社会,是一天一个样在变,那速度有时候令我们这些深居斗室的人有些瞠目。不经意间,黄冈已经成为武汉大都市的后花园。基于此,黄冈市政府已经对遗爱湖风景区开发有了明确定位,规划了文化园区、风情园区、生态保护园区等,并且已经在大洲岛上建起了东坡外滩这个“老黄州的文化客厅,新黄州的时尚天堂”。尤其是文化园区内的“寒食碑林”,融汇了当代一百多位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篆、隶、草、行、楷各具风格、蔚为大观,又成为遗爱湖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著名企业汇源集团、太子奶、伊利集团也都落户湖滨,现代化的厂区现代化的设备,成为遗爱湖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黄冈师范学院、鄂东职院等大学美丽的校园也为遗爱湖风景区增添了浓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只是,照这样的速度发展,像我们这样有些自作多情的人有点担忧了:这么一块黄州城市的美丽 “肺叶”,这么一处宁静的城中“桃园”,能否保证她永远不被“侵蚀”、被“污染”?如果她一旦被“污染”,再想还其清纯的本质恐怕就难了,如此的话,黄州这个美丽的城市也就完了。

人说,黄州造就了苏东坡文学事业的巅峰,苏东坡也让黄州扬名于世,黄州注定与苏东坡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今日黄州之变化,遗爱湖之变化,假先生天国有知的话,不知作何感想!

醉哉,杏花村

站在高大的石牌楼前,我仿佛一下子走进了杏花村的历史。

江南的清明,少有的无雨时节。阳光照在桃花和杏花竞相开放的枝头,点染出许多魔幻色彩。迷蒙之中,现实与历史时空交汇,日月与时光顺序倒流。我依稀看到,牧之先生在1169年前的今天,沿着光黄古道一步一步走来。棱角分明的脸庞上写满了落寞抑郁;飘飘舞动的长袍里带着一路风尘;有些弱不禁风的马儿羞怯地跟在他的身后;古道、西风、瘦马,一下一下叩击着诗人苍凉的心境!

岐亭古镇旁边,人困马乏;杏花村道当头,牌楼沧桑。天公亦不作美,泪雨纷纷洒。离开繁华的京城到还有些蛮荒的黄州任刺史,难怪牧之一路脸色漠然。

青石牌楼很有些年头了,不像今日光鲜明亮;黑色的苔藓满布其上,昭示一个湿润的江南!一条小径蜿蜒向内延伸,在雨雾中显得幽深莫测。牧之颀长的身躯探入牌楼四处张望,忽有歌声伴着牛铃的叮当,一步一摇穿透雾霭传来:“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店里有美酒,村里有美人。”

声音稚嫩,带着童趣;反复吟唱,别有韵味!牧之精神一振:在这个冷雨浸淫的时候,酒可是暖身的上品!

牛铃近了,歌声停了。横坐在牛背上的牧童,好奇地打量着面前的这个仙风道骨一般的陌生人。

牧之趋前一步:“仙童,借问何处有酒家?”

牧童回身一指:“杏花村。”

一问一答,成就了千古佳话;片刻凝视,催生了不朽诗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这样被刻在了麻城的历史上。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飚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荫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

踏着宋代词人谢无逸铺就的诗情画意,我走进了词人笔下的杏花村。一路寻觅,一路思量,你无法不陶醉其中。古风依旧,新景似乎更胜一筹;真想留些文字,只可惜,空有词人心境,好一番嗟叹:“崔颢题诗在上头!”

人说,一个地域,只有历史载得久远,一方佳酿,没有文化难以传承。是的,杏花村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辉耀在湿漉漉的江南,靠的就是她的历史文化!

她的历史是厚重的,厚重得随便抓一把土都带有历史的养分;文化是丰富的,丰富得空气中都流动着文化的元素。杜牧千年问酒,一曲《清明》,让杏花村与天地同在;东坡三访故友,五吟《岐亭》,令挚友情共日月齐辉;陈季常埋名隐居,仍得东坡三访,“河东狮吼”成千古佳话;于成龙清廉据守,御赐一代廉吏,高风亮节尽显风流;乾隆帝六下江南,两游杏花,挥豪题写“杏花古刹”;甘望鲁弃官归隐,穷研理学,时光造就一代大儒。一桩桩,可彪史册;一件件,万古传流。

用心丈量这方土地,你会与历史融合;仔细体味当代风情,你将为现实高歌。

据说,杏花村也曾有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际遇。那时,连我们这些嗅觉灵敏的所谓文人,竟也不知道身边还有这么一处“世外桃源”!就是守着金饭碗的当地人也任凭她“野渡舟横,人不见,草连空……”

当一个叫李开寿的人主政麻城,偶尔从县志上看到杏花村那辉煌的历史,他再也坐不住了。在他的精心描绘之下,杏花村又开始把宋代词人谢无逸笔下的美景尽情展露无遗了。

沿着水泥铺就的道路慢慢向前,一路好景让你目不暇接。间或有鹅卵石镶嵌的小道穿插其间,则更容易唤起游人对历史的追忆。

杏花村,内在美于历史,众多的名人,众多的传说,众多的古迹把她装扮得靓丽非凡;外在美于风景,山水田园格局自然天成,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不高,丘陵一样;水不阔,秀美而已;更有田园点缀其间,或曲线优美,或锦鳞层叠,处处炫耀着乡村大美。路旁、坡地,就是花的海洋。那一陇陇的菜花,金灿灿、肆无忌惮地绽放;那一树树杏花,玉生生、洁白无瑕地盛开;桃花更不甘落后,红艳艳、妖冶无姿尽展芳容。花香伴着酒香,醉了游人心房。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熊召政先生多次到过杏花村。庚寅年清明时节,先生游完杏花村,诗兴大发,连赋三诗,其一诗云:“我今来此又清明,寒食人家酒半醺。一勺晚唐烟雨梦,尽催花事醉游人。”为杏花村又添一段佳话。

据说,当下中国巧借“杏花村”招牌的地方不少,也由此纷争不断。但稍有历史和自然知识的人都知道,杜牧笔下的杏花村就在麻城。不过,都是为了地方经济发展,各做各的文章,不争长短也罢!

走进古岐亭,你会迷失在岐亭的美景里;走进杏花村,你会醉倒在杏花村的历史中。

醉哉,杏花村;美哉,古岐亭!

漫 笔 匡 

从武穴市梅川镇向东再北拐,一路蜿蜒向上,漫入群山,那境味就大不相同了。原先开阔的田园,逐渐挤入山峦谷地,演变为一陇一陇的梯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使本来有些呆板的群峰一下子鲜活起来。已经硬化的道路一点不显肥胖,甚至有些苗条,就像仙女腰间散落的飘带,不经意地忽拉一下搭进了大山的褶皱。峡谷隐在峰峦的私密处,保存完好的植被掩盖了他们真实面目,只有幽幽的潺水声昭示了他们的方位。路旁靠山的一方,有许多原生态的土砖瓦房,沧桑着他们曾经辉煌的农耕历史,而今,大多只是作为一种物态存在着,据说主人们已经纷纷迁徙到了繁华的镇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他们有了一时风光,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少了一丝淡泊与宁静。

车到层峰山龙珠峡嘎然而止,这是匡山余脉,也是我们第一站的目的地。一下车,我就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错落有致的峰头如同片片莲瓣,紧紧环住四周,漏斗形的谷地就像一个倒开的莲蕊,生动形象。梯状相连的三级圆圆的水库,犹如三颗璀璨的龙珠,映得峡谷栩栩生辉。满山的翠竹和深绿色的植被真的吸足了养分,似乎看一眼就能剜出蓬勃的汁液。

真是一处风水宝地呀!我不由感叹起来。这样的地方不出几个人物,怎么对得住造物主啊!友人“哦嗬”了一声:“你还真是有点眼力,这里就是余玠和杨际泰的故乡!”

余玠,古代著名军事家,南宋兵部尚书,精通谋略,善出奇兵,他以少胜多抗击蒙古精兵的经典战例被载入了世界军事史。

杨际泰,清代著名医学家。与李时珍、万密斋、庞安时并称鄂东四大名医。

呜呼!地不负人,人不负地。这一方山水,秀外慧中,终是有了其骄傲的资本也!

午后的阳光在山下就像火苗一样,烤得人如同针芒刺背。然而到了层峰山,太阳就有了慵懒的意味。许是清凉的山风融化了它那炽烈的热度吧,即使整个人暴露在阳光底下也无一点不爽,当然这也许是环境造成的假象。但此时,若是下到龙珠峡去漂流,则有如神仙一般逍遥。龙珠峡全程掩映在绿色的植被之中,清静凉爽,悠然有趣。当然,由于水急峡窄,更多的还是惊险刺激。九米瀑、三道坡,那一个又一个的激流险滩,直让皮划艇上的俊男靓女们心惊肉跳,又喊又叫。掌控得好的,一路有惊无险,悠然漂下,心情朗朗颇有成就感。也有不少翻船落水者,虽然受点惊吓,但却凭添了许多野趣。他们在水中踉踉跄跄,摸鞋寻帽爬艇,落汤鸡一样狼狈,竟赚足了更多的笑声。带一路惊心动魄的感受漂到目的地,一汪湖泊放缓了你的心跳,却把另一种柔情展示出来。此时可任由你慢慢荡,悠悠漂。有熟识的碰到一起,还会撩起湖水洒向对方,一来二往就打起了水仗,你追我赶,互不相让,笑声、尖叫声融化了所有的人们,大家都跟着一起乐呵,平常那紧张的心态一下子就放松了。在平凡的生活中找乐子,这日月才有滋有味!难怪每天都有几百从武汉、黄石已及周边县市赶来的人,前来龙珠峡体验这种无以言述的快乐,我想,可能是他们悟出了生活的真谛吧。

“层峰山上千层碧,峡谷漂流水湍急。南庐北匡千古颂,不登匡山犹可惜……” 读罢友人荒野的诗,我便坚定了上匡山主峰的决心。

人说,越是身边的东西,越不懂得珍惜。这话一点不假。这些年,跑遍了五湖四海的名山大川,但对这个近在咫尺的佛道名山却总未产生更多的兴趣。现在,我们所在的层峰山就在匡山的左側,直线距离不过几里之遥,再不把握这个机会就实在说不过去了。在晚饭的餐桌上,大别山旅游开发公司副总经理何来顺、友人程前锋自告奋勇表示愿意为我们带路,他们与我们约定早晨四点起床,此时,我才知道车行还须绕道梅川、余川才能上山矣。

许是天黑,加上武穴市正在扩修上山的大道,路况不明,我们寻寻觅觅用了两个多钟头才到达。但一旦上得山来,被时间抻长了的心情顿时大爽起来。

立主峰,放眼望。两省三县方圆百十里地的景致尽收眼底,那些山川河谷城市村落,顷刻间变成了自己面前的沙盘,颇有“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之感。目光回收,但见匡山状如刀背,一山独耸,绝壁千仞。四周或山峦低垂,或田园平阔,更加衬出了它的高峻险要。本来浩阔壮丽一脉相连的梅川、余川水库,尽管拥有千峰锁岸、百岛浮影的泱泱态势,但此时却匍匐脚下,失了英姿。就连雄峙江南的庐山,这会儿竟也显得有些猥琐了。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环视一周,目空一切的人忽然有些顿悟: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原来,所有高度的衡量都取决于自己所处的不同角度啊!

匡山主峰,面积不大,但大大小小的道观、庙宇不在少数,还有许多正在兴建。有的依山傍势,穿堂过户,步步登高;有的就索性与绝壁为邻,让人心惊肉跳,头昏目眩。没办法,如今到处寸土寸金,不光是人难求一处好居所,神仙寻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也充满了竞争,实在是不易呀!

山风带着入骨的清凉和阵阵松涛飘然而至,薄雾轻云满载仙气扑面而来。站在绝壁之巅的人们顿觉躯壳轻巧灵魂出窍,就像马上要飞升一样。这一刻,我忽然觉得,如果在匡山顶上乘一领滑翔伞漫无目的飘向四周,在这么一幅绝妙的田园山水图画上面荡荡悠悠,悠悠荡荡,那该有多么惬意啊!

匡山是有灵气的!这种天地人合一的通灵,或许与它那奇异的不同凡响的发脉有着必然联系。总之,一到匡山顶上,像我等凡夫俗子也忽地有了仙家气度,心胸豁然开朗,烦恼荡涤无存,那些与世纷争的功名利禄也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难怪在这儿,儒、佛、道能够同山相处、三教合一,是否与匡山能够让人们有着无限宽广的胸襟有关呢?

匡山一脉,素出名人。禅宗四祖道信、古代军事家余玠、辛亥革命元老居正、医学家杨际泰均以其出色的成就享誉海内外,被今人称之为“匡山四杰”。

如此,匡山于仙于俗都有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也!

梦幻天堂湖

实在是无法形容走进天堂湖那一刻的内心感受,只依稀觉得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就像一个渴望已久的梦想突然降临变成现实一样。

这是一个初夏的上午,一场夜雨把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洗刷得干干净净,大地收尽了连日的暑气,天地间一片清凉,湿漉漉的气息在满目苍翠、无比洁净的世界里弥漫,到处都是清新、鲜活的意味。此刻,天堂湖氤氲在薄雾轻云之中,从山上远望,就像上帝为之蒙上的一层面纱,显得圣洁而又神秘。

近看,湖面丝丝向上散发着热气,那一缕缕飘飘渺渺的气雾漫漫蒸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逐渐形成了一层乳白色的云带,在这个万山围捧的盆谷里慢慢飘荡,把个天堂湖装扮得仙气郁郁。置身于此,恍然如梦,大有飘然若仙之感。若是运气好,还可以看到云带形成前不断变化的各种图案,千奇百样,美不胜收。不过,这样的机会说是秋季雨后放晴才可以碰到,很多人为了一睹那千载难逢的美景,经常在这里蹲点守候,有的一守就是十天半月。

人说,天堂湖之所以声名远播,是纳了千山百川之灵气,把万种风情聚于一身。也有人说,不光优美的自然风光让人心醉,众多的神奇传说更是令人着迷!引领我们游湖的船老大一点也不掩饰内心的自豪,说,天堂湖方圆十几公里的区域内,有十三处风水宝地,每一处宝地都有众多的传说。他指了指我们刚才上船的地方,说,那就是“骆驼卸宝”,曾是著名军事家林彪的祖坟地。这是大别山区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父亲在我小的时候绘声绘色的讲述,至今尤在脑海印象深刻。回首这方山水,细细品味,的确神形兼备,妙不可言也!

湛蓝的湖水清澈、碧透,没有一丝杂质,看着就令人口舌生津。或许是为了印证我们,几只白鹤不远不近地跟船随行。白鹤是灵性之物,对生态环境要求非常之高,有它栖息之处,绝非等闲之地。

船行二三里,此时湖雾尽散,天地豁然开朗,远处的笔架山昭然入目。一抹薄薄的云带缠绕在山腰,立时给它增添了无限神韵。笔架山一山三景,初看,雄厚浑圆的“山”字形笔架,大气磅礴,先声夺人。往左细瞧,那山形又活脱脱是一个“睡美人”形象,她头东脚西仰卧在天地之间,长发飘垂,小腹微隆,神态安详,惟妙惟肖也。再往右看,整个山体就是一尊佛像,大佛体态丰盈,神情肃穆,双目微垂,像是在默默注视脚下的芸芸众生。在众人的惊叫中,我兀自感叹大自然神奇的造化,把这么一处鬼斧神工的绝妙之作,放在了景绝三楚的天堂湖边,硬是给美轮美奂的天堂湖再添无限光彩。天堂湖不仅风光奇特,历史文化亦丰富厚重。据考证,历史上的“鸠鹚古国”就是以这一带为中心。相传,盛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鸠鹚国”,商贾云集,经济繁荣,有“亭台千座、楼榭万幢、车流如水,美女如云”之誉。在大山深处立国,定有不同凡响之处。只是,后来人们慢慢把“鸠鹚”衍变为今天的九资。现如今,只要到过九资河古镇的人们,无不被这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所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寻梦人如过江之鲫拥向这里,他们把这里视为“世外桃源”。甚至有人向这一块迁徙,他们的目的除了要享受这里的美景和宁静,还有不少人就是冲着“笔架山”来的,说是“门对笔架山,代代出文官”,择吉而居,要的就是一个美好的盼头。

也许是笔架山对文人太有吸引力了,站在船头一直拍个不停的摄影家协会主席江耀龙先生,此时放下相机,向我招手,作家,来,背靠笔架山,书写大文章!我连忙钻出船舱,依在船头的围杆上,立马,面前快门响成一片。一群摄影家把我那一幅幅眼睛笑得只有一条缝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了照片上。

天堂湖清丽秀美,其形嵯峨,状如舞动的飘带。主湖虽不足十公里,但湖汊延绵,非百十数所能及也,那层次分明、曲里拐弯的岸线本身就是一道优美的风景。间或有垂钓者静坐其上,优哉优哉享受着那份乐趣那份怡然,有如仙人一般!一只小狗在人迹少至的岸线旁,执着的静静地守望着水面,不知作何图谋?这样的生活场景确实令我们这一船作家艺术家们感动,大家纷纷拿起相机狂拍不止!

船至鸳鸯峡,水面忽地逼仄起来,这是一个非常幽静的处所,据说这里是鸳鸯聚栖之处。我们张大眼睛四处搜寻,可惜没有发现那象征爱情的灵物。有熟知其性情的人说,这个季节,它们还在迁徙的途中。看来此次是无缘一睹芳容了。

七弯八拐,曲径通幽,快艇行了十多分钟,又到了一处开阔水面。但见一山伸入湖中,其形怪异,隐约如龟,头颈纤细溜光,龟背浑圆高厚,其上还有绿色植被。一问,果曰“金龟下海”。大家异口同声:“活像”。有人又曰“绿毛龟也”,一时笑声四起。

原路回返,至峡口,见对面群峰起伏,状如蝙蝠展翅。问船老大,再次得到证实,此亦宝地!蝙蝠蝙蝠,福之谓也!

回到主航道继续前行。须臾,湖中一岛,兀自伏立。上建住房一栋,有人悠然生活其上。好奇问之,得曰:此乃“金龟戏水”,又是一处风水宝地。还说,岛上有叶姓人家祖坟,只要湖上发一次洪水,水淹岛一次,叶家就要发迹一次。呜呼,难怪有人乐居这个孤岛之上,想必是守护宝地灵气耳!

环游一周,天堂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大家兴致极高,个个啧啧有声。市文联主席陈训金先生即兴赋诗一首:“水映青峰照碧空,梦游仙境百花丛。春风拂面云中画,胜景天堂四季同。”引来不少人应和。

夜宿湖边古镇九资河,一色的农家土菜,绿色环保,味道鲜美。一行人个个狼吞虎咽,成了饕餮之徒。

古镇不大,依山傍势建在一条小河的两岸,清一色的徽派建筑,马头墙,百叶窗,朱红门,水墨画,看着就赏心悦目。镇上的人们都很悠闲、淡定,就连小狗们也秉承了这种天性,它们对人友好,但无论怎么引逗,它都宠辱不惊,这种心态确实令我们感动不已。

睡了一宿好觉。清晨,推开窗门,一股更加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顿觉神清气爽。真的睡得太香了,夜里下了一场雨,自己竟浑然不知。好在现在雨过天晴了,一行人便相互吆喝着出门,赶紧驱车去看天堂湖的云海和日出。

雨后的柏油马路漆黑如墨,一尘不染,顺着湖边飘带一样向前延伸。那蓝得可以慑人魂魄的湖水,就像刚刚烧热又揭了盖子的锅一样,向上散发着缕缕的气雾。天堂湖的雾与众不同,不是铺天盖地的大雾,而是丝丝缕缕,欲断还连。颇像湖面生长的棵棵白色水草,单等太阳出来收割。

此时,湖两岸的山腰上已经集结了厚厚的云带,因是万山错落有致,那云海铺排得也就格外生动灵韵。露在云海上面的万千峰头,早已失却了往日的峥嵘,脆生生凭添了无限秀气,放眼望去,“万岳朝天,四海一景”。那种磅礴之气,真的令人震撼!

人群中响起惊呼声,这哪里是人间,这分明就是仙境啦!是的,都有同感,站在云海之上,我们顿觉天风拂衣,飘飘渺渺,人幸福昏眩得就要窒息一般。

人群再一次轰动。太阳出来了!这个亿万年的精灵,先是在云海中羞羞答答露了一个粉脸,俄而,紧挨着它的云层立刻被染成了金黄。随着光晕慢慢扩大,它挣脱了云层对它的缠绵,一下子跳将出来,瞬间,天地沐浴一片金色的祥光之中。

就是这一刻,我才真的感受到自己思维愚钝、笔力不济,那么令人炫目、令人震慑的美景,却在自己笔下显得苍白,了无生机,真是愧对作家之头衔也。

天堂湖的景色是绝美的,它至今让我魂牵梦绕!我曾经跟友人说,要在天堂湖边买一处房子,在那里写作生息颐养天年。友人笑了,他是知我的,但他也知道我目前还没有这个精力和实力。长埋心底的愿望不能实现,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如此也!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