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4年第4期 搜索:

兴寄诗书乐晚晴

——读潘自华先生《余年补趣》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6-07-21

□余国民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在诗人李商隐看来,“幽草”固然值得怜惜,而“晚晴”尤须珍重。在这里,“晚晴”的意象不仅灿烂美丽,而且赋予了特殊的人生含义,体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千百年来,“晚晴”成为了中国诗传统的经典意象,获得了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称颂与追求。八十五岁高龄的潘自华先生,其人生的晚晴是灿烂的,美丽的;其人生态度也是积极的,乐观的。

潘自华先生,湖北浠水人,1929年12月出生,1949年7月参加工作。曾历任浠水县兰溪区委副书记、洗马区委副书记、浠水县林业局副局长、主任科员。潘老先生曾因病做过多次手术,休养期间,临帖习字,舒筋练骨,促其恢复身体。1991年离休以后,吟诗作对,养性怡情,借以丰富精神生活。早在2005年6月,潘老先生的作品集《余年补趣》便已出版问世。集内分三个部分:一曰“鸿雪留踪”,共收录作者及其家人的照片30多张;二曰“吟坛学步”,共收录古典诗词二百多首;三曰“翰墨临池”,共收录各体书法作品50多幅。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这些作品,记录了人生道路的历史痕迹,抒发了悲欢苦乐的情怀,展现了晚年情趣的追求。确切地说,《余年补趣》是潘自华先生晚年生活的剪影。

什么是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认为,诗歌应该以感情为根本,以语言为枝叶,优美动听的声韵如花朵,深刻隽永的意义像果实。在我看来,潘老先生在其诗词写作的过程中,自觉地践行了白居易的这一文学主张。他在《自序》中说道:“余拟将有生之年,从诗词宝库中汲取知识营养,借以提高写作水平。力求以较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吟唱红霞之桑榆晚景,讴歌改革开放成就,高咏祖国大好河山,赞颂文明时代新风!”这段文字,既是夫子自道,也可作为我们解读《余年补趣》的一把钥匙。细读这些作品,我们分明地感受到时代脉搏在字里行间不停地跳动。的确,近三十年来我们国家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潘老先生的作品中,均有形象的反映。比如,纪念毛主席诞辰,悼念邓小平逝世,纪念抗战胜利,怒斥“台独”,三峡截流,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长江抗洪,“神舟”上天,取缔“法轮功”,迎接新世纪,欢庆北京“申奥”成功等等,赤子情怀,何等激越。集子中有一些流连山水徜徉名胜之作,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即便是一些赠酬次韵之作,也可感受到作者对朋友、对书友、对诗友的满腔真情。

可以说,情意真切,是潘老先生诗词的最大亮点。

 “补我余年趣,情牵翰墨缘。书坛当后学,艺苑慕高贤。读帖全神注,临池雅兴添。涂鸦成癖好,自我乐陶然。”这首写于1985年的《学书乐》,是潘老先生作品集中的第一首诗,作者用诗歌的形式叙写学习书法的经验和体会。首联点明学书的缘由,开启下文。颔联申说学书的态度,补足文意。颈联具体展开,讲明学书的过程和方法,先“读帖”,再“临池”,“全神注”,“雅兴添”,读到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老人临池学书时饶有兴趣的神情姿态,全神贯注,孜孜以求,乐在其中,雅兴频添。颔、颈两联,对仗工稳。尾联直抒学书的乐趣,一个“乐”字,点明题旨。全篇看似信手写来,实则起承转合,章法紧凑,妙趣天成,颇有诗味。

学书的体会如此深刻,那么学诗的体会又如何呢?请看作者写于1994年的两首《学诗偶得》:“诗如裁锦作衣裳,走线飞针翠玉镶。绣出芙蓉清淡雅,入时得体自凝香。”“千锤百炼力求工,丽句清词情景融。比兴宜含言外意,吟来更觉味无穷。”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作诗比喻为缝制衣服,新颖贴切。取材剪裁,清新淡雅,入时得体,千锤百炼,情景交融,意重含蓄等等,的确道出了学诗者的会心之语。

最能表现潘老先生情意真切的作品,应是一组悼亡诗词。苏东坡是重情的,当年以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悼念亡妻王弗,动人心魄,赚得了多少痴情男女的眼泪,成为伉俪情深的千古绝唱。潘老先生却有四首《江城子》,悼念夫人李访如,更是字字滴血,句句含情,令人读后,泪湿衣衫。其一云:“身缠肝病入膏肓,任医良,治无方。撒手人寰,离去太匆忙!抢地呼天皆不应,抚遗体,渐冰凉。    撕心裂肺断肝肠,坐书房,想坟场。饮泣吞声,极度自悲伤。死别生离终抱恨,金婚梦,未能忘!”上片叙妻子离世,下片抒思念之情,运用俗语和口语入词,毫无雕琢之痕,一任情感流淌,意到笔随,沉痛至极,感人至深。将近五十年的恩爱夫妻,相依相伴,相濡以沫,一旦别离,自然肝肠寸断。“金婚梦,未能忘。”此生已矣,只待来生了。《江城子》其三云:“音容宛在赏秋光,桂枝香,菊花黄。睹物思人,触景泪盈眶。今岁重阳何处会?问遗像,不开腔。     形单影只发苍苍,叹空床,恨更长。驾鹤西归,一去渺茫茫。若许九泉重会面,再作伴,叙衷肠。”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若李访如老人泉下有知,亦当重挥老泪,倍增欣慰了。这四首悼词,一挥而就,一气贯注,一韵到底,一往情深,从哀悼、凭吊、追忆、怀念等方面,寄托了作者的哀思,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夫妻情深,似乎意犹未尽,一年后,作者又写了两首《鹧鸪天€吠銎拗苣昙馈罚惴⒍酝銎薜幕衬钪椤F涠疲骸叭ツ杲袢找蚜固欤嘧哟浅埠虿换埂N锸侨朔禽用位茫城ㄊ惫吭蒲獭?   弦已断,曲终弹,灯残蜡尽泪枯干。西山落日谁能挽?生死明幽各自安。”逝者已矣!作为生者,还需从悲痛中抬起头来,去面对生活,面对家人,面对将来。

意象鲜明,是潘老先生诗词的又一特点。

所谓意象,是指情意与物象、景象的融合,是意境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诗向来重视意象的选用与组合,潘老先生自然深谙个中三昧。在《余年补趣》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许多特色鲜明的意象。比如,斗室(《斗室抒怀》),奔马(《咏马年》),夕照(《离休感怀》),余晖《风雨同舟四十年与老伴李访如共勉》),梅、兰(《读王炎坤同志诗词一百首感赋》),黄菊、丹枫(《重九漫兴》),古松(《咏古松》),爬墙草(《爬墙草》)等等,在这些意象中,往往寄托着作者的审美情趣与人格追求。

我以为,在《余年补趣》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意象,当属“晚晴”。

作者写于1997年的《兴寄诗书乐晚晴》中有言:“西阳艳艳素风和,喜沐斜晖击壤歌。胸境敞开愁绪少,精神欢快逸情多。情怀梅竹冰霜砺,兴寄诗书墨砚磨。炼句临摹勤习作,余生乐伴管城过。”诗中用典,也是一种雅趣。击壤歌:这是一首远古先民咏赞美好生活的歌谣。这首歌谣,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吟唱出生动的田园风景诗。太阳出来起来劳动,太阳下山休息养生,打一口井用以饮水,整理田地种出五谷菜蔬。引用此典,表现出作者晚年对自然、淳朴、太平生活的追求。管城:毛笔的别称。敞开胸境,欢快精神,情怀梅竹,兴寄诗书,临摹炼句,勤于习作,晚年生活,有滋有味,所谓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一个“乐”字,画龙点睛,卒章显志。

再如《离休感怀》其一:“风雨频经四十秋,西山夕照赋离休。人生有限留鸿爪,岁月无情逐水流。往事云烟飘梦去,晚晴落日慢霞收。消闲兴寄霜毫笔,学作吟诗笑莫愁。”首联回顾平生,工作四十余年,风霜雨雪,转瞬即逝,不觉到了离休的年龄。颔联叙说客观规律,借以宽慰自己。颈联回忆往事,如烟似梦;立足当前,晚霞满天。不以己悲,不以物喜,淡然泰然。尾联安排余生,学书学诗,消闲寄兴,笑扫愁绪,一个乐观老者的形象跃然纸上。其二:“无他长技弄潮流,且效“啦啦”竞远游。鼓励后生成用器,继承先辈展鸿猷。诚期禹域民殷富,信赖中枢手运筹。莫道斜阳光渐弱,飞霞溢彩染金秋。”好一个“飞霞溢彩染金秋”!想象丰富,意境优美。对后辈寄予殷切的期望,对祖国寄予诚挚的祝福,对运筹帷幄的中枢寄予无限的信赖,一如集中的其他诗词,正能量充盈其间,令人感奋。

初读作品,发现含有“晚晴”或类似于“晚晴”意象的诗句在潘老先生的诗词中特别耀眼,何以如此之多?如此之美?人到晚年,奉献了大半辈子,离休或者退休了,生命的历程不再是遥遥无期了。该怎么对待晚年的到来?该怎么度过往后的日子?是回避现实,叹老嗟卑,坐以待毙,抑或正视现实,保持状态,有所作为?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态度与回答。乐观者认为,人到老年,正如经春历夏,一年之中到了金秋时节,付出了劳动,该是成熟与收获的季节了。潘老先生是个乐观的人,细细揣摩,便不难理解作者对“晚晴”意象情有独钟的缘由了。在作者的笔下,“晚晴”无疑是一个核心的意象,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看,“霞飞山晚迷红树,雨霁湖平恋绿波”,“珍惜晚晴勤握笔,歌吟改革起宏图”,“余年只盼斜阳驻,独醉红霞乐晚晴”,“西窗观暮景,忙写晚霞篇”,“同赏夕阳光景美,抚今思昔感沧桑”,“晚借落霞敷丽藻,豪吟酣饮酒盈卮”,“南枝招手迎宾笑,标格迷人夕照红”,“渔歌牧调赧华颜,小唱斜阳抹晚山”,“夕景落霞飞丽彩,邀君同赏醉琴台”,“醉赏斜阳桑梓景,大仙高卧九龙骧”,“夕照余晖霞绮彩,与君同赏乐悠哉”,“正值晚晴霞灿烂,留下我,独凄凉”,“幸喜晚晴霞灿烂,那堪蜡尽泪枯干”,“早岁故乡农事共,残年乐赏夕阳红”,“斜阳更比朝阳美,人向高龄水向东”,“满目青山明夕照,怡情吟咏兴犹酣”,“大半人生风雨过,晚晴能不惜余光”?作者描绘“斜阳”,欣赏“落霞”,歌颂“夕照”,赞美“晚晴”,一以贯之,可谓前无古人。

一位痴情的长者,一位“乐天派”的诗人,“晚晴”的意象给了我们莫大的启示与深深的感奋。写道这里,蓦然想起中唐诗人刘禹锡在《酬乐天咏老见示》中的两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意思是说,不要说太阳西下天色已晚,但放射出来的霞光还能映红天空。面对衰老,何等乐观昂扬,真不愧为“诗豪”之称号!读罢《余年补趣》,我也想说,珍惜人生好风景,醉美夕阳红。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