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林芬
“后天大田湾要放电影呢。”同班的小伙伴兴奋地发布最新得到的消息。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一会儿,全校师生都知道了。至于消息的来源,已不可考,这消息通常是真实可信的。还有消息更灵通的,能说出将要放映的影片名。后天到了,大田湾的同学进一步证实:“真的,我们湾子今天晚上放电影,幕布都拉好了,在建伢家旁边。”我们迫不及待地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盼望着这天老师不要布置家庭作业。
那个年代,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耕地基本靠牛,点灯基本靠油,娱乐基本没有。消息传播得最迅速的应该是学校和田间地头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村没有电视机,也没什么娱乐场所,看免费露天电影是乡民们难得的休闲娱乐时光。只要得到放映消息,十里八里外的村民都会兴冲冲地赶去,那场景,不亚于过年赶集。
我的记忆中,对夏夜看露天电影印象最深刻,那时不论白天做农活多忙多累,只要家里没有特殊情况,晚饭过后,大家携家带口,扛上自制的板凳(现在想起来,真是奇怪,似乎乡下每个男人都是木工泥工,会自制桌椅板凳,会自己做房子),呼邻唤友,踩着暮色,踏着乡间小路,越过田埂,列队出发。最开心当属孩子们,在乡间小路上你追我赶,奔跑着,撒着欢儿,家长们一边聊天一边跟在孩子们身后提醒:“仨伢,跑慢点,莫跑跌倒了!”孩子们可管不了那么多,照样向前冲,照样在小路上你挤我我挤你,不小心把哪个孩子挤到路边的水田里踩一脚泥巴也是有的。掉到水田里的孩子并不生气,就着水田里的水洗掉泥巴继续跑;孩子的家长也不真的生气,充其量嗔骂一声“个杂子滴”,一笑而过,继续和湾子里的人聊田聊地聊工分聊家常聊七村八落的大事小事。
露天电影场,通常是村口的开阔地,或者是村里的稻场(打谷场),远远地,拉起来的白色大幕布在暮色里很醒目,这时候,孩子们会放慢脚步,等着家长到来。家长肩头有长凳,即使没有带长凳的,也必是放映的村庄有亲戚或者熟人,可以借到凳子,孩子们等着家长放好凳子,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坐下。电影还没开始放映,孩子们可坐不住,在银幕前的开阔地上捉迷藏、翻筋斗、抓萤火虫,跟过节一样。
对于小摊小贩们来说,这是个好商机,卖冰棒、卖瓜子、卖各种色彩斑斓的糖果,还卖些女孩子扎辫子用的橡皮筋之类的。三分钱可以买一根冰棒,五分钱可以买一根雪糕,葵花籽是用一个小的酒杯装,五分钱一小杯,也有包装好了的,包成锥形,五分钱一小包。不是每个孩子去看电影都能顺利地享受到这样诱人的零食,只有那些相对大方的家长或者被家长疼爱的孩子,才有可能从父母那里要到五分钱或一毛钱,欢天喜地递给小贩,换来心仪已久的零食。一旁的小伙伴眼睛里恨不得长出勾子,勾点零食到自己嘴里,那个馋啊,只能舔舔嘴唇或者咬咬手指甲。
放映员当然占据着片场中央并相对靠前的最好位置,开始换圆圆的影片盘了,影片即将放映,音乐响起来。孩子们从四周纷纷往人群里钻,根据方位找到自己的家长,和家长一起挤坐在凳子上或者坐在家长的大腿上,享受电影中的故事情节。
有些忙于家务去得晚了的村民,没带凳子,又没借到凳子的,就搬一块石头,坐在幕布反面看。也有孩子骑在家长肩头看,还有些调皮的孩子爬到大树的树杈间坐着看。
微风过去,银幕轻晃,影片中的人物也随之轻摇,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看露天电影,最高兴的除了孩子,更有那些青春小伙和妙龄女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以到邻村看电影的名义,和心爱的姑娘小伙相会,村头的大树,稻场的草垛,配以满天的繁星,田野里的蛙鸣,草丛中的萤火虫,构成了无比浪漫的背景。
那时候,似乎每次放映都会是两个影片,放正式片子之前,会放一个短的纪录片,关于农作物麦苗水稻什么的,孩子们不爱看这些,一边看一边嘻嘻哈哈说些别的,孩子们最爱看的电影是武侠片和战争片,只要看到幕布上出现一个巨大的五角星放着光芒,就知道是战争片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睁得圆溜溜的,不吵也不闹了,自觉地成为乖孩子一个。
有一回,在邻村看电影《两个小八路》,影片中的一些镜头我至今还记得,两个勇敢的小八路被敌人围困,敌人带着狼狗追,两个小八路藏在一大片芦苇地里,敌人放火烧芦苇地,两个小八路使劲拔除身边的芦苇,留下一片空地,免得被火烧到,火势凶猛,小八路太单薄,加上口干舌燥,他们累得躺在地上,我好着急啊,恨不得冲到银幕上去帮忙。长我一岁的燕姐少年老成地说:“莫着急,会有人来救他们的,好人肯定会赢的,莫担心。”其实我也知道,好人一定会赢,可我就是特别担心。
在咱们村稻场上看《刘三姐》,看到那几个坏人唱不赢善良热情的刘三姐,我心里美滋滋的。在孩子的世界里,始终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评判的标准也只有一种,和好人作对的就是坏人。影片的结局一般是能如孩子所愿的,好人赢了,坏人输了。
影片结束,一群人心满意足地搬起自家的凳子,一路谈着影片中的故事情节,评论着剧中的人物,说说笑笑中走回家。除了少数极小的孩子在家长背上睡着了,其他孩子依然兴奋地跑在队伍前面。有时候,回家路过坟地,跑在最前面的孩子突然一声尖叫,猛地停下,吓得往回跑。走在后面的家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再问,原来是村里调皮的男孩子跑得更快,躲在墓碑后,趁后面的小女孩跑近前,倏地蹦出来吓唬她们。调皮的男孩子自然招来家长一顿训斥,其实孩子早就跑远了。
年代已经很久远了,少年时代看露天电影的许多细节,在记忆里依然清晰,那些影片名至今记忆犹新:《两个小八路》、《刘三姐》、《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黑三角》、《闪闪的红星》、《刑场上的婚礼》、《上甘岭》、《带手铐的旅客》、《第二次握手》、《元帅之死》、《甜蜜的事业》、《五朵金花》、《瞧这一家子》、《小花》、《夜半歌声》、《神秘的大佛》、《庐山恋》等,还看过很多戏曲影片《红楼梦》、《天仙配》、《白蛇传》、《李慧娘》、《七品芝麻官》等,武打影片印象深刻的是《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鹰爪铁布衫》等。
时代向前发展,如今的乡村今非昔比了,彩色电视机早已普及,电脑也几乎普及了,想看电影,可用电视机选择电影频道看,也可以上网看。现在乡村里也有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的活动,也有不少群众前往观看。我还是怀念少年时代的露天电影,怀念和小伙伴们在露天影场里追逐嬉戏的快乐,怀念露天影场里的小摊小贩那充满诱惑的叫卖声,怀念银幕上空那飞舞的昆虫和天空的繁星,怀念村里的婆婆婶婶三姑四叔一起结伴走在田埂上聊着家常那暖暖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