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4年第6期 搜索:

燕衔春泥不知倦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6-07-21

□邓文兴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是王路老师于1956年6月发表在《长江文艺》的诗歌。几年后,这首诗被电影《护士日记》选为插曲,由王云阶谱曲,王丹凤演唱,从此这首歌曲风靡全国,经久不衰。

多么熟悉的声音,多么亲切的旋律,多么美丽的画面,经历风和雨,叫我终生难忘。

在那个朦胧而又神秘的教育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年代里,1969年,被作为“臭老九”的王路老师步入到梁子湖畔的太和高中教书。1973年,我荣幸成为王路老师的一名学生。王路老师教书育人十分严谨,一丝不笱,他所教的语文课,在全校总是数一数二。有一次,王路老师给我们班布置作文作业,我写了一首格律诗,被王路老师当作范文在全班宣读。自此以后,我更加尊重崇敬王路老师,更进一步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有一年国庆节前夕,学校办公室牵头办一期庆国庆墙报,王路老师连夜写了一首《春望》的诗词:“长堤细柳渗春光,露重寒轻泥土香。次第沉滩成巷陌,联翩浮想忆沧桑。悠悠一水当年泪,历历千村旧日荒。往事如烟还似梦,喜看芦港入回塘。”寥寥一首诗词,吟出了老一辈知识分子无限热爱祖国的情怀。

在校读书期间,每年寒假,我被留下来守护学校,成为在校极少数学生的“必修课”。寒假到了,王路老师孤身一人留在学校里,见此机会,我有意请王路老师补充一点额外“食粮”,他时而给我讲一些写作基础知识,时而给我几本课外读本,时而跟我拉家常,讲述出了他人生的甜酸苦辣的历程。王路老师出于生于河南省确山县城。1950年,从湖北革命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湖北省财政厅、大冶专员公署工作及大冶师范任教师。众所周知的一场“反右”开始了,荒唐地将王路老师划成“右派”,下放到黄冈南湖农场劳动,当时只有36岁的王路老师与爱人离婚,告别了一儿二女,失去了温暖的家庭。1961年,终于摘掉了压在王路老师头上那顶“右派”的帽子。1962年,被调到鄂城一中任教师。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造反派抓住他创作的小说《济宁桥》不放,王路老师在批斗会上坦然地说:“《济宁桥》不是毒草,是一棵生长在荒山上的野草。”一席话引起哄堂大笑。王路老师的一番回忆,是那么坦然和直白,是那么自信和执着,他坚信这个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好,坚信自己的教师之路会越走越宽阔,坚信自己的文学创作之梦会梦想成真。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他们创造文化,播撒文化,传递文化。王路老师就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教师当中的普通一员,也是教师当中的优秀代表人士。王路老师从太和高中调到湖北师范学院任教后,仍然是一只不知疲倦的春燕,一边坚持在园丁的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一边持之以恒地勤奋从事文学创作,教学成果和文学创作双丰收。先后发表了《秦始皇统一文学质疑》、《西周兴起的大事记——浅释《易经€非泽叽恰返仁杏跋斓穆畚模穆畚谋弧吨泄肺南捉萄а芯俊贰⒅泄嗣翊笱章肌K鋈说拇翘醣嗳搿逗弊ㄒ导际趺寺肌贰ⅰ逗保ㄏ伦?5页)(上接第66页)文艺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出版了诗词《弃拾集》,这本诗集疑集着这位已是古稀老人的心血,让人读后回味无穷,仿佛看到了燕衔春泥不知倦的身影,看到了春天勃勃生机的气息。

王路老师在鄂州工作的时间较长,年青的大好时光是在鄂州度过的,他在湖北师范学院任教期间眷恋着鄂州的山山水水,惦记着在鄂州所教过的千千万万个学生,他对鄂州这个第二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有一年春天,我到湖北师范学院看望王路师,执意要留我在他家吃饭,叫女秘书(保姆)把最好的酒拿出来。女秘书抱着极端负责的态度说:“您老从不喝酒,今天怎么啦?”“今天情况不同,学生看老师,心里特别高兴,应该喝一杯。”王路老师因晚年眼睛基本失明,出行很不方便,经常从不同的侧面了解鄂州新变化,打心眼里高兴,真挚地吟诵道:“一叶飘零久,浮沉滞梦乡;归来但恨晚,临渡怅斜阳。”表达了对鄂州这个第二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

“斗雨搏风双燕飞,衔泥衔草不知疲。”2000年3月10日,当春燕飞归大地时,王路老师却溘然走了。老师虽已辞世,但他那慈祥和蔼可亲的身影会长留人世间,《小燕子》的春天永远美丽,带着她的梦想,带着她的希望,不知疲倦地飞翔。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