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5年第1期 搜索:

失去村口的望乡

——鄂州青年作家杨卫平系列乡土小说浅评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6-07-20

□朱寒霜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经济开发、城市化建设对于我国农村的深远影响,使得一些在荒凉、贫穷与文明、富裕交叉的村庄和乡土,渐渐地远去和消失。因而,农村与土地成为卷入了新一轮市场经济的聚焦点,新一代的农民开始有意或无意地涌向城市,从逃离村庄、放弃耕种、抛掷土地中,获得生活的新味觉。对具有乡土情结和情怀的中国人来说,恰恰是在这样的撞击与沦陷的纠结、浮沉心理中,新乡土文学以井喷之势,在无情的现实之中呼之欲出。随之而来的,是关于一系列乡土小说的再度升温和崛起,而乡土小说的诉求表达与叙事,成为当代文学的新视野。

作为直面现实的青年作家杨卫平来说,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新农村日常生活的急剧变化,一直都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将目光投向了农民、农民工、乡村、土地,敏锐地捕捉到了社会转型中新乡村复杂而微妙的深刻变化。以民间俗世为基调,将自己的生活情感经验和书写经验成功地运用在作品题材的处理上,获得了独自的新的尝试和新的突破。

精神家园与现代文明的对抗与断裂。杨卫平的笔触从未长时间地离开过乡村。他的小说以乡村的经济开发为支点,较为集中地展示了新时期以来我国农村生活底层中农民的守望、迷茫、无奈的时代心理变化,借助人物的遭际,种种矛盾和冲突,勾勒出新时期农村乡土生活的现实图景,是那么遥远而现实,真实而虚幻。令我们在所向往的生活里,有着那么多难以割舍而又无法回归的脱轨与断裂。《一碗油盐饭》、《油菜花香》、《因火成烟》、《在蓝天上放一群羊》等小说的叙事力量,在某种意义上将我们的民族心理淀积、民间文化,以其丰健的笔墨,深刻地铺陈开来,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效果。

我国乡土小说,源于五四时期,而今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沧桑。在最初的山水感怀式的乡土风情、世风里,以抒怀的描写方式,反映农村生活和历史变迁。但是,而今的乡土小说,较之以往有着截然不同。尽管面临的仍然是文明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急剧变化转型,但是在已经有着鲜明时代特点和烙印的新农村,其精神风貌、人心世态,都在发展与扭曲中,更加复杂多变。在这个大环境下,带来了人心的浮躁与悸动。不得不说,在这铺天而来的乡村经济变化中,农村日益膨胀的物质文明与精神世界的逐渐异化,使得祖祖辈辈栖居乡村的农民陷入了双重困境。在《一碗油盐饭》、《油菜花香》、《在蓝天上放一群羊》的一系列小说中,那些开矿或打工的生存境遇,在充满乡村风情的生活状态中,让我们立体地看到了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社会和个人的命运,是与整个社会政治生活紧密相关的。

作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有着天然的农村记忆的我们来说,在我们的心里烙印下的乡村的风俗传统和农民的处世心态,以及满怀着对村庄田野的情感,有着血脉相连的遵循与影响,理解与认同。在这种平庸而日常的生存状态中,既有乡土的守望情结,又有满怀的城市向往,当我们一只脚走进了城市,而另一只脚还在泥土里拔不出来的时候,才真正是我们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在物质世界里,相互纠结,相互取舍的白热化时期,并试图以最人间的俗世眼光去获得一种平衡的生活方式,最终的结果是搏击于传统心理与现代文明的相互对抗中。

在另一方面,我们不得不说,现代工业文明对大自然的深度破坏与随之而来的人性异化,将一夜之间构筑起来的都市神话,蓦然回首,黯然神伤,是那样的格格不入。在离乡别井的另一生存状态的观照下,渐渐地暴露出另一种不真实。叶炳旺望着即将失去成片的油菜花和油菜花的透天阵香,有一种陌生的漂泊感,无根感,普遍的怀旧,浮世的虚脱,令他一下子失重了。于是,作者一直将延续而至的笔触,试图在这些阵痛中,保持着乡间小路的往常与晚唱,带来精神家园的美好画卷。但是,这些都不再是从前的乡村世界了。在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油菜花香》里,叶炳旺、叶田野父子之间的矛盾及感情纠葛;《在蓝天上放一群羊》留守儿童月儿的悲惨结局,实际上就是传统与现代、物质与心灵的民间俗世心理的冲击与冲突。一个在农村里勤扒苦做一辈子都挣不来几个钱的日子,突然间,一下子可以从矿上拉几车子的铁矿就可以赚回来。这是多么神奇的变化!可是,有钱了,却失去了脚下的大地、村庄、田园,这是怎样的一种交易与交换下的悲哀与撕裂?

小说的叙事艺术与人物凸显。杨卫平的小说,一步一个脚印,踩在了对农村题材、农民命运的深度挖掘和叙述上。他在《一碗油盐饭》、《油菜花香》、《因火成烟》、《在蓝天上放一群羊》等作品中,对于乡土生活的叙事,于艺术建构上,都是以近些年的新农村经济建设为大背景的。这些着重表现的,依然是新时期与中国社会政治化紧密相关的时代变迁。在这样的政治命运中,由个人的、群体引发为整体的,因而将农民,乡村,社会历史的命运连结在一起,如同浮世图一样,置身于一个横断面的叙写中。他笔下的人物俗世而平凡,没有大起大落,越是这样,越需要刻画的笔力。叶炳旺、关成、翠娥、兰花、月儿一系列人物形象,通过作品中的人物生存状态来展现和揭示个人命运,人间世相,同时,也将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农村社会下的农民心理、乡土情怀,表现得栩栩如生,有小夜曲之美。这里,他在具体的艺术表现与处理上,尽管人物比较单一,但是叙事的风格趋于一致,完全没有将政治叙事镶嵌进去的成分,而是成功地借助小人物、小事件来反映一个大的社会,整体的社会,显得充满生机。

他的小说语言平实,却具有艺术的张力。我认为最成功的是《油菜花香》。期间,很多乡土语言十分鲜活,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方言、俗语、俚语,使得乡土人间烟火味十足,读来有近水楼台的优越感,而且农事、农时、节气、节令都是那样的娴熟和地道,铺陈与展开中,是接地气的写作。那种十分简练而传神的动态与动感,是细节里的生命力。在叶炳旺的最后结尾中,写到牛鞭、憋尿,和心绪收结。体现了这一叙事特征。《因火成烟》把乡村风情与风俗演绎得淋漓尽致,在这种风俗画里,让我们看到了农村的习俗、民族心理、民间温情、人性的恶与丑、善与美。吸奶器、搅屎棍、细脚子、幺蛾子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十分传神,使得语言魅力溢满字里行间。翠娥、兰花两位女性的性格,通过她们的极富个性化的语言一一分明地呈现出来。

杨卫平笔下的人物是比较单一的,但却是有故事的。这些故事里有大意境,能读出民族心理的淀积和世道人心。读他的系列乡土小说,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古朴、贫穷而又渴望富裕起来的乡村现实生活图景。在这样的舆情氛围里,一个充满了立体视觉的乡土文化、乡风民俗,以及耳熟能详的乡村生活,包括习惯,方式,翠娥、兰花、细脚子,“大姨妈”,还有那些孩子,自始至终令我们置身其中,与之产生共鸣,让读者有着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的亲身参与感。《因火成烟》正好体现了这一特点。在另一时点,乡土农村的文化精神,在走城市化道路的进程中,村庄、土地逐渐在消失,都在发生着裂变,眼前的乡土不再是昨日的乡土,昨日的乡土,已经不再是心中的乡土。而今的乡土只是心中的一个望乡而已,以致于《油菜花香》中的叶炳旺最终以没有拉出的一泡尿来祭奠失去的村庄。这里面人物性格的塑造,体现了人心秩序被打乱和破坏后,不仅仅是乡愁与怀旧,还有更多的反思与回味。

在通往现代化的新农村经济开发中,乡村社会田园式的宁静和风光,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典的人生模式,都在一夜间改写和打破,甚至土崩瓦解,人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层次,转到了一个不相知、不可知的意识状态。关成的城市梦,月儿、星儿的留守梦,在金钱与欲望里挣扎的人性,都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这些乡村秩序在倾斜中,摇摇欲坠,变得陌生而疯狂。一点点的好处,就会让土地遍地黄金,也会让土地和村庄消失,只剩下一份乡愁与遥望。在杨卫平的小说里,我们体悟到乡土的理智与情感、乡村的文化价值和自然风貌,都在这里虚幻成影,依依不舍。

真实的虚构与虚构的真实相结合。随着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到来,农村与土地成为卷入了新一轮市场经济的聚焦点,新一代的农民开始有意或无意地涌向城市,从逃离村庄,放弃耕种,抛掷土地中,获得生活的新味觉。他们的乡土意识在淡化,乡村情感越来越稀薄,但是在城市里,他们又是一个流浪者,一个在城市里漂泊却始终有不得其所之感的“异乡人”,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在这一点上,他们又有着怀旧与无奈的心情。

可以说,杨卫平系列小说,是一组乡土咏叹调:故乡成为他乡,《一碗油盐饭》的外出谋生。故乡成为望乡,《油菜花香》中消失的村庄。故乡成为忆乡,《在蓝天上放一群羊》的打工乡愁。故乡是一首民间风俗画,《因火成烟》的日常生活。在这些作品里,我们有着置身其中的生活情景,几乎写的就是我们的农民父老乡亲,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庄稼、农活、季节、时令,就连说话的语言习惯,都是那样亲切而有滋有味。但是,这些只是我们从作品文本中看到的真实,而不是作品中的艺术真实。

这不是真与假,而是艺术化。艺术的真实是情节,而不是细节,是描写而不是叙事。《一碗油盐饭》、《油菜花香》、《在蓝天上放一群羊》、《因火成烟》描写的是乡村父子、女人、儿童、情人的人间百态,在单纯的故事情节中,有着本色的生活书写,原始而质朴,包括憨厚,忍耐与麻木,和承受的一切,乡村的意义就是在人类情感史上留下的痕迹,但这一切都在解体和消失之中。

源于真实,而抛离于真实的深化。取事,而非实。取细节,而非情节。叙事经验,对故乡有着深厚感情,这奠定了杨卫平对乡村世界的基本感情并一直延续到后来,宁静亲和,充溢着生命活力。在某种意义上,乡土小说是一场精神怀乡之旅。在现实的乡村与作品及作家的情感中,深埋在背后的是那些悲悯与仁慈。可以说,他一直是握住一把双刃剑,将古老的农村切割与屠宰在现代的文明之下。这些情感经验与书写经验相互结合的距离反差,就是审视。

古朴的乡村民风淳厚,总是把人与人的感情放在第一位考虑。《一碗油盐饭》讲述了一个关于情感折射出来的贫穷与邪恶互生的底层社会人生。在简单的故事中,读者能感到作者对纯朴民风和传统被破坏的忧虑,正是这种忧患意识和淡淡的感伤怀旧情绪,构成了杨卫平乡村小说情节发展的心理内在原动力。

我们知道,近些年来的乡土叙事,都是以农村经济开发为支点的,而这种中国的乡土叙事在今天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油菜花香》、《因火成烟》、《一碗油盐饭》,《在蓝天上放一群羊》等系列乡土文学创作中,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阶层存在复杂的心理变化,对民间文化和民族文化也有良好的体现,真实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后新一代农民的生活历程和生活风貌。

但是还不够大胆和深入,有些地方比较清浅,缺少真正的代表内涵,未能很好地去审视乡土生活和城乡关系,写出“在背负历史传统文化的创痛面前,在跨入新时期新农村变革门槛中的精神状态”。因之,艺术形象丰满不够,缺少立起来、活起来的有力支撑,也并非一味地否认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对农村的影响。尽管沉重和无奈,有着不合理的因素,有破坏力。但是,这个度,如何把握与切入,还需要时间去斟酌。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