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5年第2期 搜索:

母恩胜过三春晖

——读柯友如的《谁言寸草心》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6-07-20

□刘敬堂

2015年第一期《江南风》登载的散文《谁言寸草心》,是春节前夕读过的。不知何故,读罢之后,心绪久久难以平静,于是又反复读了数遍。

除夕傍晚,我和家人去了双亲墓前,点燃了三炷香,默默地望着飘散的青烟,又想起了这篇作品中那些文字和场景。

1

说真话,抒真情,是散文创作的根本要素,也是《谁言寸草心》一文的最大亮点。巴金先生曾经说过:“写散文要写自己最熟悉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这是他对自己一生创作经验的总结。也说出了散文创作的真谛。

真,是散文的精髓。

在这篇散文中,有一段文字写得十分真切:

有一天,母亲像往常一样急匆匆放工回家,没歇够气就上台做饭。这是一个打了补丁的土灶台,破壁残膛。家中缺盐少油,缺米少柴,满屋多的是高矮不齐懵懂无知的孩子,有的爬上灶台等饭吃,有的偎依在墙边不做声,有的在打闹,有的在啼哭,有的……见状,焦急,心痛。

寥寥数句,就把昔时家大口阔,生活艰辛的窘境,无需刻意描绘,就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母亲是子女们的天使和保护神。她宁愿吃尽天下的苦楚,也要让孩子们不受丁点委屈,这就是母爱的博大情怀。

作者在写母亲熬夜为孩子们做鞋时写道:

我家这么多脚,一年四季要穿鞋啊!于是,母亲就成了鞋的供应商。每年将闲碎的布块,用面粉煮成的面糊在门板上一层一层的糊起来,做鞋帮子,索子是用几股自己亲手纺的线搓成的,鞋底是一针一线地纳起来的。做鞋完全不占正工,总是挑灯夜战。由于脚多,又长得快,鞋码子变化很大。母亲一般不去记码,便用土办法,备一根索子,趁我们熟睡时,就一个一个摸着脚量。

读到这里时,我眼前蓦然闪过儿时的记忆:有一年初冬,母亲正在拉着风箱做饭,见我回来了,便指着一双刚刚做好的布鞋,让我穿上,试试合不合脚?我穿上新鞋,在地上走了几步,觉得双脚不但舒适,而且暖和!屈指算来,这已是七十年前的往事了,如今想起,依然感到余温尚存,温馨犹在。

2

语言简洁,文字质朴,是这篇散文的显著特点。作品中既无愤世嫉俗的言辞,也不在意华丽的修饰,以平淡无奇的笔调,娓娓道出了作者童年的苦难,青涩的艰辛,世间的风雨,以及舐犊情深,父子胸怀,母爱博大等,乡愁浓似酒,亲情深如海。宛若梁子湖的千顷碧波,明亮透彻,晶莹如玉。

在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带有故乡属性的字眼,如筛子,草头,风扇,谷堆,禾场,草垛,菱角,糠粑,苕丝,渔网,竹楼,绞把子,打要子以及“解渴的是大桶装的野山楂加一花儿盐烧的茶。”这些字眼让人感到既熟悉又亲切。

这种谦冲平和、隽永真挚的文风,最易拨动心灵之弦,引起读者感情的共鸣。越不热爱故园生活,对乡愁已经淡薄的人,绝对写不出这种浓郁的生活气息。

作者在倾诉故乡和亲人的苦难时,仍然以感恩之心,对美好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作者还写了家乡的“四葩”:

一葩是“大雁南飞”。几乎每年深秋,暮霭西沉,带月荷锄时分,湛蓝的天空上洁白的云朵直挂眉梢。天光云影,鸿雁排空。母亲领着我们仰天呼唤:雁子,你排成个一字啊!雁子,你排成个人字啊!雁子很听话,应声而列,排成了一字或人字,比现在的飞行表演还整齐好看!我常常发愣、呆傻,问母亲:“它们怎么能听懂我们的话啊?”二葩是“雨霁飞虹”。有时骤雨初歇,天空忽的腾跃出拱曲形、似桥状、七彩缤纷、绚丽夺目的彩虹,让人惬意,顿生精神。三葩是“青龙吊尾”。村野东方保安湖,忽见一个黑色的硕形“烟囱”,刹那间从天上垂直伸向湖面,盘旋闪动,忽而又自下而上,盘旋消逝,顷刻,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气势磅礴,煞是壮观。第四葩是“山鸣谷应”。对门坜的应山黄,只要一呼唤,必定跟原声一样回应,有呼必应,屡试不爽。

乡愁、亲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即便是石烂海枯,它也永远不会老去。

3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一大特征。在作品中,除了母亲以外,作者还写了外公、父亲、老单身保管员、大哥、三叔、二哥、中学校长等人物。用笔虽然不多,但都性格鲜明,呼之如出。

在作品中,作者认定母亲是承袭了外公的品质:

外公是个硬气的人。有一回,他在一个中学当伙夫时,校长要他一斤米蒸出八斤饭。他咋舌说蒸不出来。校长又说,蒸熟了再蒸一次,“双蒸”就出来了。外公还是蒸不出,那校长气极了,逼着外公写检讨认错。外公也恼极,偶尔露了一下峥嵘:“拿笔来,我念你写:

校长叫我作检讨,双蒸八斤蒸不了。

龙游浅水遭虾戏,黄莺啄了大鹏鸟。

念完,外公佛袖而去,校长半晌愣着。

一位刚正不阿、可亲可敬的老者,就活灵活现站在读者面前了。

这些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并未冲淡作者的本意。写他们都围绕着母亲这个人物展开,从不同角度丰满了主人公——母亲的艺术形象。

4

作品的题目取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中慈母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衣的形象,不知感动了多少代的多少人!尤其是最后两句,把母爱比作一片无边的春晖,孩子们如一棵幼嫩的小草,小草永远都报答不完春天的恩泽。这首诗已被人们传承了一千余年,今后还将永远传承下去。

古人写母爱的诗歌还有很多,如韩愈写的:“白头老母遮门啼,”这样的场面,让人悲酸。黄景仁写的《别老母》: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读后催人泪下。

清代诗人周寿昌写了一首《晒旧衣》: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因旧衣是慈母所缝,针针线线都凝聚着慈母之爱。睹物思母,情思绵绵。

《谁言寸草心》一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文明遗产——孝道。孝道是深厚的传统文化。今天,商品大潮虽然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灵魂,但孝道所体现的真、善、美,依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孟郊的故乡在浙江青德,那里举办过“孟郊奖€反饶赣巫忧椤被锷⑽拇蠼比诤D谕庖鸷艽蠓聪臁?杉馐资唤鲇衅湟帐貅攘Γ邢绯詈颓浊榈木薮蟾姓倭Α?

我与作者虽然接触不多,但十分感激他,因为他的这篇《谁言寸草心》,伴随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除夕之夜。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