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5年第5期 搜索:

我采红菱渡斜阳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6-07-19

□李名发

 

每到梁子湖菱角飘香的季节,我眼前总会浮现出,披一缕清风、沐一抹斜阳、摇一叶轻舟,几位灵秀娉婷的村姑,盈盈浮晃在荷花菱叶之间,忙着采菱的画面。它把我一湖湿漉漉的情愫恬静濡染。

梁湖之菱,充满灵性。她生长在十万亩梁子湖湿地腹地,上有一片茂密的蒿草、芦苇等植物作屏障,过滤高桥河入湖的水质;下有几万亩“水底森林”作庇护,吸收氮、磷等营养元素,供鱼类咬食。优良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野菱生长得密密麻麻。一种状如“冲担尖”,大而暗红,双角;一种“四角泡”,小巧青红,四角;结实而粉,香且清甜。据《本草纲目》记载:野菱是补脾健胃、生津止渴、解毒消肿药。野菱茎叶富含淀粉以及葡萄糖、蛋白质、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等。野菱的花、菱壳、叶柄、菱叶等皆可入药。菱茎可用于治疗小儿头部疮毒。如此伶俐美好,难怪村上女孩起名儿多用菱字,如菱花、巧菱、红菱,就连《红楼梦》里也有叫香菱的。

“七菱八落”是沿湖村民采菱的记忆时间,也就是说菱角七月开始成熟,到八月后成熟的菱角如果不采摘会自然掉落。从小会唱“菱角尖,菱角长,菱角米,亮堂堂。菱角香,菱角甜,剁菱角,换油盐……”儿歌的我,13岁那年,再也不顾母亲的反对,在“双抢”后随父亲一起下湖去采菱。

天刚蒙蒙亮,小船在薄雾中行进,“吱吱呀呀”摇桨声,“咯咯咯”村妇们欢笑声,“啪啪啪”船头拍打水面声,混和在一起如同一首动听的乐曲,吵醒了芦苇、蒿丛中的鸟儿,惊落了岸边的露珠。到达目的地,只见湖面早已被如盘状的绿叶覆盖,一朵朵白的、青紫的、淡红的菱花,远远望去像夜空中闪烁的颗颗繁星。菱角就长在绿叶下密密匝匝的菱角根须上。我便迫不及待地伸出手采摘菱角,嫩的用手剥开,脆脆的,味道犹如荸荠般的爽口入味;老的干脆用嘴咬,涩涩的,若微老则酥粉清甜,与板栗的口感差不多。父亲一边用竹篙撑船,一边告诉我:“嫩菱角在上层,鲜红或碧绿,脐微张;老菱角在下层,深红或暗绿,脐闭角尖。”我这才停下剥吃菱米,注意观察村妇们采菱。只见她们侧身船弦,微微低头,双手不停摆动,穿梭般将鲜菱角从叶盘上摘下来的。那纤纤玉手如拨琴弦似地上下跳跃,满头乌发也随之频频耸动,仿佛不是采菱,而是在得心应手地弹奏一首动人的歌。

如果说年少去采菱是因口馋。三十多年后,我再次进入采菱湖面,则是为了寻找那一份至美。

当斜阳西下时,楠竹村的村民用竹篙一点送我进入“莲池如镜净无波,白点花稀青角多”的湖面中,只见万道霞光洒在湖面上,波光闪烁,如一匹匹墨绿色的缎子,在阳光下抖动,释放出清新、灵动、绚丽。一条条轻巧的采菱船,一个个窈窕的采菱女,荡漾于碧波绿叶间,好一幅“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的优雅采菱图,好一曲“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好一觞“两头纤纤曲有情,我思红袖斜阳渡”。我为梁子湖有这么一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圣洁之地而惊喜、赞叹。这里万顷绿波、天然氧仓,菱翠莲青、鱼跃蛙鸣、百鸟飞翔,远离城市的喧嚣与酷热,恍若进入时空隧道,既可以体验荡舟采摘的乐趣,也可以自带鱼竿,体验独坐船头垂钓的雅致,尽享湿地之柔美。

采菱是千年不变的遗传,弥漫着古典意蕴和浪漫风情。在崇尚自然的今天,何不将红菱那野性的清香在一抹斜阳中渡出,如同诗经中的采薇采葛,浸润着水汽,流淌着民风,去陶冶浮躁的身心,感受湿地的渺茫和悠然。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