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立
《诗廊漫步》是著名作家任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撰写的一部诗话专集,1988年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1990年再版。
《诗廊漫步》曾经在60多家报刊发表
说《诗廊漫步》是一部“以诗论诗”的诗论集,不如说是一本诗话,篇幅短小,文字简练生动,不乏学诗者喜爱的“格言警句”,颇受欢迎。结集之前,曾经分别在《诗刊》、《奔流》、《随笔》、《新闻与写作》、《文汇报》等60多家报刊发表,其中有10多家报刊分数次连载,《写作》连载7期,《空军报》副刊在任蒙已经离开部队几年后,还为《诗廊漫步》开设过专栏。
写《诗廊漫步》那年,任蒙30岁。他不但年轻,而且已是个颇为活跃的军中诗人,他那些警句般的诗话,本来就是为追求诗歌缪斯的文学青年们而写的。他曾回忆说,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拿出一些具有“诗性”的语言,去为一个地市开设文学讲座。当时他演讲的效果也证实了《诗廊漫步》的成功。一堂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大课”,中途还遭遇过长时间停电,可偌大的礼堂不但没有人离去,反而愈来愈多,连舞台和过道都挤满了年轻的听众。尽管那时天下青年共挤文学这座独木桥,《诗廊漫步》大受欢迎,多少带有时代的因素,但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精辟的诗论语言的自身魅力。
《写作杂志通讯》1986年第3期,刊登湖南平江县青年作者刘春临来信,希望多发《诗廊漫步》。他说:《写作》真是一份受欢迎的好刊物,说不清自己喜欢到了怎样的程度,尤其是近来连续刊登的任蒙同志的《诗廊漫步》,读后令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我每次读后,总要推荐给其他诗友分享,并盼着下一期刊物的到来。如果作者能不断提供这样的文章,我们希望贵刊能继续连发下去。
《青年文摘》曾经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性记忆,1986年第8期,该刊以近两个页码的篇幅,全文转载任蒙发表在《写作》杂志上的《诗廊漫步》。作为当时在全国影响最大的刊物之一,《青年文摘》毕竟是以可读性为主要选稿标准的,而任蒙无意间将本来很枯燥的文学理论推向了这种通俗性杂志,推向了数以万计的诗歌爱好者,可见其简洁活泼。《青年文摘》作为大众读物,能够如此看重一种文学理论文字,这是非常罕见的。
诗歌是属于青春的,任蒙的诗话也是青春的。青年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所期待的哲辨色彩,在语言表达方面所热衷的诗性韵味,《诗廊漫步》都给予了他们一定程度的满足。因此,它像诗的点点星火撒播到了浩瀚的文学天空,撒播到了一代读者的心灵之中。
结集后多次重印与再版
当初,任蒙在各地成批发表这些诗话的时候,只是想给它们戴上一顶得体的“帽子”,并未过多的去顾及诗意。有家图书馆主办的内刊也数次连载过《诗廊漫步》,老主编在发稿前将其改作了《诗廊留言》。他说,在诗歌的长廊里路过时写几笔,更能让人回味。任蒙说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那位老先生讲这话时所做的手势。
也就是说,“诗廊漫步”开始只是一个“总标题”,以其不同的文章内容出现在各地的报刊上,后来,北方文艺出版社约请任蒙整理出版专集时,它才成为一个书名。任蒙说,当时出版社对这个书名并不十分满意,他按照要求又拟了十来个书名寄去,但最终出版社还是回到了“诗廊漫步”上。
1988年,《诗廊漫步》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再次在诗坛引起反响,《博览群书》、《中国文化报》等20多家报刊纷纷发表专题评论,对该著给予高度赞誉,认为《诗廊漫步》在诗理探幽方面所达到的深入程度,和它在语言表达上的清晰浅出,既是对抽象理论形象生动的诠释,又是对既有理论的超越,并且称其“发展了艾青的诗论。”著名港台文学研究专家古远清还将《诗廊漫步》介绍到了台湾,古教授在台湾当局主办的《文讯》月刊发表专文评论说:“任蒙以诗人的敏锐、评论家的深邃和编辑家的博识,深入地探讨了当今诗坛和广大诗歌爱好者关注的一些问题。”
《诗廊漫步》第一版版重印了三次。
两年后,北方文艺出版社再版了《诗廊漫步》,同时请诗坛泰斗艾青题写了书名。
30年难以抹去的记忆
1992年9月20日,上海《轻工机械报》特辟《名家新作》专栏,选载了《诗廊漫步》第一部分中的一些片断,并在《编者按》中预告,随后将继续选登其他部分的片断及重点评论文章,以飨读者。该报介绍说:《诗廊漫步》是广大读者特别是诗歌爱好者值得一读的书。“作者任蒙系当代诗人、诗歌评论家,《诗廊漫步》被誉为他的‘代表作’。该书出版以来,以其独特的构思,新颖的手法,深刻的见解,在诗坛及广大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虽一版再版,仍满足不了读者的要求,实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一本文艺理论专著。书中所谈的虽然是诗,但由于其笔触敏捷、深透,寓意早已超出诗外。”
《武汉晚报》1993年2月19日发表短评《一部诗一样的诗论》,评介《诗廊漫步》,称作者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角度去探讨诗理,对诗人的精神素质、新诗的创作活动和艺术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在写法上作者独辟蹊径,文笔凝练、幽默,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
当然,也有人在肯定《诗廊漫步》的同时,认为它不太系统。好多年之后,读者发现《贵州农村金融》这份与文学毫不相干的金融期刊却在2001年第8期刊登《诗的奥秘与写诗门道》,作者李惠予介绍,湖北的诗论家任蒙出版的论诗著作《诗廊漫步》,融合了自己的创作体验,很受读者欢迎。惜乎不太系统,不易掌握。但是任蒙提出了“生命观、形象性和音乐性”三个要素,这很好。另外还有人提出加进“想象性”的意见,也有见地。至此,诗论界似乎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
30年的时光不算漫长,读过《诗廊漫步》的那代人随着青春的渐褪,不再那么热烈地拥抱诗神了,但很多读者没有忘记它,并且还向新一代诗爱者推介《诗廊漫步》,比如有人把它当作“日记”接连抄录在自己的博客上,大段大段地向网友推荐。有人虽然不再进行写诗练习,可他们仍然用《诗廊漫步》里的某些句子来引导年轻一代去辨识社会,理解人生,比如那位并非为了学诗而传抄《诗廊漫步》的一个网名叫“亦乔”的网友。
网友“pu-juming2000”于2008-10-11 09:26:40给他在苏州试验中学读高三的女儿晓晨所写的信中说道:“世界是美好的,生活到处充满了美,然而美与丑是如形相随、形影不离的,正如诗人任蒙所说:认为一切都美,实际是一切都不美。更多的时候,丑恶是借助于美的掩盖达到其罪恶目的的,就像许多的犯罪总是借助于美好夜色的掩护。所以,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对真正的美的鉴别和欣赏。”
网友东方红在《掀起诗歌革命的狂潮》一文中说:“大概是在20多年前,作家任蒙出版的《诗廊漫步》,至今读来,仍觉这本诗话闪烁着智慧之光。”
许多青少年虽然没有读过《诗廊漫步》,但它作为一个文学活动的“代称”,早已渗透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之中,渗透到了他们对文学的美丽梦想之中。学校的诗歌竞赛,被称为“诗廊漫步”;老师准备的作文课教案,被冠以“诗廊漫步”;校刊上发表的习作和课堂上朗诵的优秀作文,等等,很多都被叫做“诗廊漫步”。更有甚者,有些外语教材和外语教学报刊,与诗歌及作文有关的栏目,都是“诗廊漫步”。多少年来,一个文学名词就这么形成了,并被沿袭下来,成了一个课堂符号,成了一个文学标记。
当然,我们没有理由将“诗廊漫步”这个文学名词与它原本所含括的任蒙诗话剥离出来,没有任蒙诗话的广泛影响,“诗廊漫步”就不可能流传开来。或者换句话说,经过30年的时间淘验,我们不能否认《诗廊漫步》已经显示出来的经典性意义。
艺术特点
《诗廊漫步》在诗理探幽方面所达到的深入程度,和它在语言表达上的清晰浅出,既是对抽象理论形象生动的诠释,又是对既有理论的超越。30年后,文学评论家索晓海教授在分析许多读者对《诗廊漫步》爱不释手的原因时指出:“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的是,任蒙的这部诗论没有艾青诗论中的理论局限。艾青过分强调了诗歌功利性的目的,滑向了文艺工具论。任蒙却认为‘有的文艺是武器,有的文艺是玩具;有的既是武器,又是玩具。’艾青的诗论有忽视形式的倾向,似乎诗与形式无关,还将诗与诗的功用、诗情等混为一谈,这些都是左倾思潮影响的痕迹。任蒙的诗论见不到这样的偏颇。”
如今,回顾这本薄薄的诗话集子问世以来的经历与影响,我们或可更清晰地看到它的的艺术特点:
1、在这本诗话中,任蒙提出“诗歌本体论”,强调走诗的根本发展之路。他认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青年作者一味求“新”,看似是对传统的叛逆,实则是诗歌本体的叛逆。也就是呼唤诗性的回归,即诗的形象性、音乐性。只有认准主航道,才有广阔的前景。
2、在诗风上,主张追求高难境界。写得直白很容易,写得晦涩也很容易,在含蓄与晦涩之间,没有什么“中间地带”。也就是说,创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一条艰难的道路,既能让人读懂,又具有浓郁的诗味,这是对诗的基本要求,也是难以到达的境界。尤为赞赏平易晓畅、明丽清新而又韵味深入的诗风。
3、提倡继承传统与横向借鉴并重,诗人要选准自己的位置,在这个坐标系中,坐标原点才是诗人的定位,“纵轴和横轴”都不可偏废。艺术的相互交流与融汇,决不是互换位置。
任蒙曾经充分肯定朦胧诗的艺术功绩,认为朦胧诗给诗坛吹进了清新的风,打破了诗坛单一的格局。最初的朦胧诗,人们还是能够读懂,也赢得了不少读者,但后来群起仿效,却把它推向了晦涩的胡同。
4、注重对创作过程和诗人精神素质的研究,从中探讨创作规律。努力寻找诗人创作思维的活动轨迹,描述诗人创作时本身的情状,如对生活积累、想象、灵感相互关系的论述,被许多读者视为精辟论断。诗人只有进入了独特的诗的境界,才是诗人,这时他需要一种特定的精神状态。并论述了这种精神状态与一般精神状态的差异。有专家认为,其文论具有西方文论的思辨特色。
5、主张将诗的评论写成评论的诗,这是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讲究写法,不拘一格,追求可读性。用诗的语言论诗,“庄谐并用如杂文,优美俊逸如散文,凝练生动如格言。”“洋洋洒洒,文采飞扬;”东北诗人杨川庆说,任蒙“发展了艾青的诗论。”
6、任蒙对古典诗歌研究也有新的见解,他曾经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第一次提出中国诗歌与谜语都源于上古歌谣,后来又相互影响,共同发展,其观点受到学术界重视。在对李白与杜甫的研究中,发现他们对诗美的追求有着很大的一致性,杜诗中也有很浓的浪漫主义色调,只是被强烈的现实主义气氛遮掩着。如果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选择的话,任蒙认为浪漫主义更适合于诗的艺术特质。《诗廊漫步》的成功,也得益于任蒙的这些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