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政宁
时值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鄂州日报》于9月3日和9月10日用两大版篇幅,刊载市诗词、楹联学会组织部分会员创作的200多首歌颂鄂州抗战先烈的诗联。主题鲜明,题材广泛,感情饱满,富于创新,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描绘鄂州军民抗日战争的壮丽画卷,是激越悲壮的英雄交响诗,惊天地,泣鬼神。血染的丰碑,燃烧的灵魂,诗联表现出净化心灵、提升情感的强劲作用。引人入胜,催人泪下,震撼心灵。既是对抗日英烈的缅怀与告慰,又是对后代子孙的教育与启迪。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艰难建党,壮大组织。鄂州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英俊辈出。近现代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无论是辛亥革命时期,还是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数千英烈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较大贡献。八年抗战,鄂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与日、伪、顽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其扫荡、清乡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涌现出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党组织负责人。如杨学诚,“清华学子作先锋,开辟鄂南屡建功。重病经年忙未治,英年碧血化长虹。”肖刚,“鄂东率部越长江,歼灭顽军名远扬。临战指挥高铁岭,因遭敌弹射身亡。”钱远镜,“夏家榜案发生后,勇赴鄂城驰救援。坚守樊湖游击战,终因殉国别山川。”王表,“奉赴延安过许昌,途遭逮捕敌凶狂。凛然正气横眉对,身被活埋名永光。”鄂州抗日英烈赞,通过表现中共党组织负责人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典型事迹,形成巍然挺拔、波澜壮阔的崇高感和崇高美,融入春雨润物般的精神价值涵化,营造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审美趣味和健康的人文精神氛围,影响人们的情感方式、心理态势和价值取向,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从而实现对这一精神特质的认知目的。
穿越炮火,血洒疆场。抗日战争是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喑、进步与反动的大决战。面对侵略者,鄂州人民不畏强暴,不怕牺牲,充分显示出有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许多英烈,以身许国,气壮山河,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直指心灵。如张弦,“先生原是教书人,弃馆投参新四军。出没樊湖芦荡扫,往来江面浪头奔。弥陀寺突推民政,敌寇牢坚脱网绳。北上途中经万险,煌煌史册著名勋。”熊辉祥,“樊湖勇士数辉祥,带领英雄战敌狂。三尺刀光寒敌胆,屠龙豪气贯天疆。”熊荣华,“家园破碎挽长弓,虎胆除奸心志雄。半壁河山燎战火,英灵血染杜鹃红。”舒江皋,“风卷旌旗月色昏,龙潜汉口白沙村。樊湖浪浊西风恶,一曲豪歌壮国魂。”吴明山,“堵城外岭挽雕弓,救国为民烈火中。弹雨枪林何所惧,涂家垴上血花红。”姜育才,“首义烽烟发浩歌,铁军百战惩凶倭。楚囚喋血沃乡土,化作江南星一颗。”胡秀山,“木兰山下狼烟起,陷阵冲锋建伟功;被捕不忘亡国恨,活埋更待五星红。”一首首鄂州抗日英烈赞,是一个个抗战故事,梁湖歼敌、血战月山、麻羊垴上传奇,夏家榜惨案等,无不记载着抗日英烈为挽救中华民族亡国灭种危难之际而留下的血染风采。诗言志,这些诗,是情感的瀑布从思想的悬崖跌下,撞击生活的基石所溅起的绚丽浪花,是心灵的绝唱,有黄钟大吕般轰鸣,在读者心中久久回响。
面对屠刀,英勇捐躯。鄂州抗日英烈赞诗联,热情讴歌鄂州英烈在抗日斗争中,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担当品质。如黄全德,“夏家榜会身遭捕,面对酷刑钢铁般。国际高歌惊敌胆,丹心玉碎耀人寰。”何愚,“敌人利诱酷刑尽,惨绝人寰泼汽油。烈火永生钢铁汉,名垂史册耀千秋。”袁立,“英姿挺拔刺刀丛,怒目圆睁扫血风。踏遍群山寻足迹,冬青树下杜鹃红。”宋奇国,“鄂南游击敌心寒,唯看英雄写壮篇;钉住四肢君冷对,横眉烈火唤人间。”万金山,“乔装理发技真高,情报搜罗闯敌巢。麻袋锁身随浪去,魂擒日伪到阴曹”。诗联映照着鄂州的苦难,鄂州的抗争,鄂州的胜利,闪耀着威武不屈、百折不挠、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之光。一个个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置生死于度外的高大形象,呼之欲出。品之,读之,浩然正气胸中顿生,令人热血沸腾。鲜红的党旗上凝结着革命英烈的鲜血,共和国的旗帜上飞扬着英烈的丰采。铭记英烈的英名和功绩,让其精神不朽。
救护群众, 挺身而出。古往今来,英雄主义始终是一面旗帜,印刻着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塑造着高尚的生命和灵魂。英雄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脊梁,支撑着民族的信心和力量。每临乱世大难必有英雄豪杰揭竿而起,每逢国运多舛总有雄杰扬眉出剑。满腔热血,一身铁骨,龙吟虎啸,舍生取义。抗日时期,鄂州涌现出许多救护群众, 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如夏家榜惨案,鄂南独立第五团团长王苏,将英雄主义发挥到极至。王苏,“八十乡亲枪口下,百间房屋将成灰。千钧一发挺身出,大义凛然耸巨碑。”吴师筑,“敌军围困隐山林,顽匪搜山危众人。为使同胞能免难,挺身诱敌救乡亲。”叶桂芳,“夺马开枪一瞬间,救人击寇血中眠。神州秀水钟灵聚,情寄山川化紫烟。”陈保申,“横山凭吊祭英雄,百丈情怀逐浪汹。重踏当年征战地,楼台处处沐春风。”陈银价,“漫天风雨漫天愁,日伪清乡鬼影浮。面对酷刑何所惧,凛然正气壮神州。”吕协庭,“筹粮收税在蒲团,芦荡烟波泊小船。为灭倭奴舍生死,头颅早向国门悬。”人民是历史创造者,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历史是个大舞台,人民就是这个舞台的真正主角。抗战中的英雄,为国家和民族,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献出宝贵生命,值得大力宣传和讴歌。英雄风骨铸就文艺作品顶天立地的生命。一段时期以来,在泛娱乐化冲击下,英雄被嘲弄和颠覆,反英雄却成为时髦,这是不加分辨地推崇西方当代文学和文艺观点产生的严重影响,值得警惕。阔步前进的时代需要英雄,时代呼唤英雄,它关乎民族心灵的建构,关乎民族的未来与兴亡。鄂州抗日英烈赞诗联,高扬英雄主义的旗帜,提升民族精神,生发民族自豪感,给鄂州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前进动力。
红旗不倒,信仰坚定。信仰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信仰是火,点燃希望的灯。信仰是灯,照亮探索的路。信仰是路,带人走向光明。信仰坚定,会勇往直前,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救国救民,信仰是获得,又是牺牲。为了红旗不倒,平凡的人,因有信仰而伟大。如赵金安,“一生奋斗只唯公,谱写征程唱大风。无愧中华儿女志,英雄血染国旗红。” 其二,“心红那惧日顽狰,血溅刑场主义申。铁岭巍峨松树碧,中华英烈永长春。”冷志善,“信仰追随北斗星, 樊湖转战又南征。未酬壮志身先死, 报国由来父子兵。”张高升 汪穆桂,“抗日结成鸾凤俦,丹心碧血解民忧。前仆后继寻真爱,义薄云天恸九州。”唐多令·杨保华,“躯体母亲生,脊梁铁骨铿。护家园、不惧狰狞。披箭迎枪驱日寇,洒热血,铸英灵。渡口柳枝青,街头歌舞升。看今朝,日耀江城。记取英雄当日事,坟前献,百花馨。”徐家成,“倭寇侵华犯罪行,涂桥血泪记犹新。九州破碎山河恨,百姓逃亡草木深。江夏锄奸除日伪,梁湖狙击建奇勋。勿忘历史和平梦,浩气长歌壮国魂。”鹧鸪天·傅保臣,“松柏年年气象新,眼前隐约起烟尘。竹林幽径人无影,峭壁悬崖弹有痕。 霜映月,雪迎春,凝成雨露染香茵。长天浩气今犹在,独立金鸡日色曛。”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信仰如火炬,飞越在艰难黑暗岁月,依然光芒四射,辉映历史的天空,照亮民族前行的长路,铸就民族之精魂。忠肝义胆写赤诚,铁骨铮铮唱大风。在信仰的旗帜下,鄂州儿女和全国军民一道,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取得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忆战争是为了反对战争、制止战争,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不忘过去是为了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眼下,日本极右势力无视历史事实,一再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制造地区紧张,破坏地区和平,我们应高度关注。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加快鄂州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征程中,鄂州抗日英烈赞诗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较好乡土教材。各地应加以重视,使其进机关、进学校、进厂矿、进军营、进社区,鄂州英烈应该立碑刻石,烈士家乡故里应该制作有英雄事迹的纪念碑,发挥其以史鉴今的作用,把英雄纪念碑树在人们心中。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文艺要给人以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给人以思想启迪和心灵的慰藉,就需要站在现实生活的潮头,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时代前进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