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 晓
2015年央视一套在每周日晚黄金档时间推出“挑战不可能”栏目,对我颇有感触。回顾我半百多人生历程,能成就我可能的因素有很多,如:成为一名设计师,这是我最初的职业;成为一名摄影师,这是我一生的最爱;成为一名报刊编辑,这是我喜爱的专长,曾编辑墙报专栏、企业内刊、收藏刊物共达500余期;成为一名收藏大家,这是我的业余爱好,在收藏领域活跃30余年。这都是我所经历和钟爱的事情,但都一事无成。然而,我却将一个最不可能或者是最不情愿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并做到了极致,这是别人所始料不及,也更是我自己所始料不及的。
那么,这是什么事情?为何能对我产生如此大的反差和转折?也许有人要刨根问底了。
一
那是18年前的冬季,单位来了几个无偿献血指标,这个任务由我去落实。开始我倒不以为然,认为可以轻松搞定,毕竟是百余人的单位嘛。可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感到越来越无底了,从车间到科室“艰难”走了一遭,无人理会更无人“接招”。也难怪,《献血法》才刚刚开始实施一个多月,要别人有认识不太现实。
“走”完了车间,科室也将走遍,完成指标任务也感到越来越渺茫,只剩最后一个科室:经营部,心想:这都是干经营的人员,能说会道是他们的基本功,他们肯定能用“合情合理”的词语来“规避”我的目的,不抱希望的我只是例行公事地进了门,进去之前我就“盘算”好了:如果情况不妙就赶紧“撤退”,免得遭到他们的高谈阔论还自讨没趣。别的地方没搞定就别指望在这里发生奇迹。
果然,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刚说明来意就遭到了当头一“棒”:“哥们,你去不去献?”这一问的确很意外,这是我“一路走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他们不愧为其“职业”:要搞定自己就首先搞定对方。对于这个问题我压根就没考虑过,因为以前留下惧怕抽血检查的后遗症是我迈不过的坎:几毫升的血都紧张得不得了,几百毫升真是天文数字了。
“我去又怎样?不去又怎样?”我要争取主动,免得形成“无言结局”的尴尬。
“你要是带个头,我们哥姐几个的就跟你捧个场抬个桩。”呵呵!他们是用的“绑定”战术。
“我去你们就去唦”我要确认他们的言行。心想,这是我“立功”的救命稻草了,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当然,我也有我的“小九九”:我去是去,还有一个检查身体“关”,说不定检查不过关我就可过“关”了。于是,我们的口头“合作协议”就形成了。
真是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这个变化倒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在检查过程中,我自己又有新盘算:已经扎了一针,大不了检查合格再扎一针,要是检查身体有什么毛病,岂不以后麻烦还大了。所以,就希望还是检查合格一献了之,大有豁出去“气概”。
当针扎入手臂血液流入输血管的瞬间,紧张得头皮发麻的大脑顿时轻松了,如同呼吸了新鲜空气般的舒适。献血原来是这么简单轻松的事情。200毫升献后感到没有任何的不适,“天文数字”感到并不“天文”了,下次再献可增量一半应该没问题。
当然,要想我半年之后主动去献,我还没到这个境界。既然献血任务有这一拨必定还有下一拨,我也要为自己留条后路。
果然,一年半之后,又来了一拨。由于有我上次的“成功”经历,加之我这次是主动带头,在第一个车间就将指标“瓜分”,不仅如此,竟然还出现了争先恐后的踊跃场面。这次我也兑现了我一年半前的“承诺”:300毫升。献后感觉与200也是“一样一样”的。所以,就将300的量作为以后的标准了。
经过这两次的过程,使我感受到这个极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是那么的简单。其实,一切障碍并非来自别人,而是自己。
二
又过了一年半,这是2002年的国庆佳节。我上街路过原鄂州商场,见门前停了辆献血车。心想,前两次都是为完成单位的任务而在血站出手,这次到车上出个手。始料不及的是,限些将“出手”成“出丑”了。这是为何?
上车后,工作人员问我献多少量?我毫不犹豫地说出我引以为豪的300。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量已经“OTL”。工作人员介绍说,现在已经提倡献400,并耐心讲解了400的临床治疗意义。
我自然不会理会意义不意义,毕竟血是自己的,献多了身体“掐”不住,吃亏的是自己。这当然是我出于对自身的本能保护。
“你不献400那就献200吧”。工作人员尊重我的想法降低了我的量。
“我能献300干嘛要我搞倒退?”我很不解的反问道。
“是这样,因为300的血液袋用完了。”他们解释道。
麻烦来了,我高和低都不就,眼看要陷入僵局。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一个“万能”计策“浮出水面”:用400的袋子,如果献时感到不舒服了,过了200毫升后就可随时“拔针”。而我想的则是:300以内应该有把握,之后就难说了,所以,只要到了300我觉得不舒服了再拔针就达到目的了。
然而,实际结果是,当顺利献完400毫升后,自己安然无恙,并无任何不适反应。其实,献400与献300、200也是“一样一样”的。早知道这样,何苦与工作人员讨“量”还“量”地耗了刻把钟时间。
献完后,工作人员关心地询问我献400的感受如何?我说,要说一个字——“爽”,说两个字——“很爽”,说三个字——“非常爽”。
岂料,工作人员的一席话使我感到了“汗颜”。幸亏你“爽”了,否则我就“不爽”了。原来,如果用400毫升的血液袋低于这个血袋容积的话,那么,这袋血就是不合格品,因为血袋里的“抗凝剂”是按血袋的容量设置好的。她当时根据我前两次的经历而为我特出的策略,因为我是太过于“计量”的类型,既然200到300很自然,但将300作为了固定化。所以,不得以才用此法“消除”了我的心理障碍。看来这个“万能”计策仅针对我而言。
在这次的过程中,我的固执与因循守旧显露无疑,还差点造成因血袋容量不到位而“出丑”。其实,这些障碍都是自己想象和设置的。如果做事情具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气慨,一切难关皆不是问题。
此后,我献全血的量均是按400毫升的上限“实施”的。不仅如此,献血时间还选择不是最冷就是最热,因为严寒与酷暑都是用血最多而献血最少的时间段,这时候最需要血液。
三
这样,我在八年时间献了八次,但这献的都是全血。2005年开始,鄂州开始有了成分献血。尽管我对此有所了解,但始终不敢涉足。其原因是献全血在献的过程只需几分钟完成,而献成分少则一个小时,多则近两个小时。时间过长是我接收不了的。
尽管鄂州的献血状元多次激发我参加成分献血,但我始终岿然不动。最后,他的一句“不管你以后是否走‘成分路线’,你至少要去尝试一次吧?”说动了我。是呀!尝试再说,受不了就到此为止。
这样在2007年2月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尝试成分献血。检查结果我虽然达到可以献两个治疗量,但工作人员考虑到我是第一次,就人性化地按一个治疗量献。献后,除了时间长达一个小时外,献的过程中并无不适感受。这样就决定走“成分之路”。
其实,任何事情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要有敢于尝试和体验的心态,才能知道能不能做,而不是在未做之前就下定论不能做或不敢做。
四
这样献了两年的成分血,累计献了20次。由于成分献血只是献其中的某个成分,一般为血小板,献白细胞或红细胞极少。其余成分则通过机采分离机后又回输到身体内。又由于血小板恢复快,在当时间隔28天就可献下一次(2012年7月开始间隔为两周),我开始基本只献一个治疗量,在前20次中献两个治疗量仅4次。“求单不求双”十分明显。为何?其原因还是担心献两个治疗量身体“掐”不住。
但是,这个格局在一次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改变了。是何情况?
这是2009年元旦首次到武汉血液中心献成分时,了解到武汉的“潜规则”:如果检查达到献两个治疗量标准必献两个量,这是因为武汉用血量大及考虑成本和血液资源等因素。我是一个固执和“究筋”的性格,当时觉得还是应该要人性化地尊重献血者的意愿要妥些。由于我当时未达到献两个量的标准,因此就无机会与之“理论”。
两个多月之后,我和老婆到武汉去看望在那里工作的女儿,在途中我提出“顺便”在武汉献献成分,可让她“见识”一下成分献血的过程。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次检查达到了献两个量的标准。考虑到老婆在场,要图个表现,否则影响“形象”则后患无穷。这样,只得硬着头皮献了两个量。在献的过程中,武汉方面邀请我“三八”参加武汉无偿献血志愿者座谈会,能有这样的机会自然也是求之不得的。
半个月后去参加座谈会完毕,见有时间就决定献成分(武汉提前推行间隔两周期限)。检查结果出来又达到献两个量的标准,这令人惊奇起来。间隔仅半月,其血小板计数还高于上次,充分说明了造血功能的提高与增强。从这以后,彻底改变了我“求单不求双”的框框。并创造连续三年献61次两个治疗量的纪录。
从20次之后的120次成分献血中,献单份仅为4次,与前20次单份达16次形成极大的反差?
有句广告词说得很经典: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的确,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五
我在坚持献血的同时,还常常到献血车上去捕捉感人场面在报刊报道和发表。这样,近10年下来,发表有一定的数量了。因此,了解我坚持献血情况的朋友建议我将自己的献血经历和过程写出书来就是最生动的现身说法的教材,因为我是由一名胆小者一步步走出来,更具有戏剧性和传奇色彩。对此,我则认为写别人轻车熟路,写自己就似乎感到无从下笔,再加之平时较忙,没有时间完成。在朋友的多次激发下,我觉得也需要拿出献血般的勇气和激情来做这件事情。
于是,先用一个月的时间整理资料、积累素材、编写提纲,动笔时仅用6个晚上的时间就将初稿雏形完成。再经过近半年的“打磨”,终于将无偿献血专著《生命为证》完成。该书既是凝聚我个人无偿献血心路历程的体现,更是无数个无偿献血者感人事例报道的汇集。特别是将我100次成分献血检查指标呈现出来,用数据证明了无偿献血无碍身体有益健康。
《生命为证》出版发行后,即刻引起效应,《楚天都市报》、《鄂州日报》进行了采访报道。由无偿献血者出版的无偿献血专著,这在全国尚属首部,其意义超出了书籍的本身,对无偿献血是一个极为生动的宣传和影响。
书的出版,不仅实现了我出书的梦想,同时,也再次“颠覆”了我将“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用一个最通俗的说法:只有想不到的事情,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其实,无偿献血就如同是窗户纸,只要一捅就破,就看你是否愿意去捅?一但被捅破之后,一切都不再神秘,一切障碍都将消除。不信,你不妨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