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6年第6期 搜索:

夕阳放彩照渔村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7-01-17

——读丁有国教授《明善堂诗集》有感

□朱志军

教师节前夕,我去看望丁有国教授。教授已八十四岁高龄了,看到我很高兴,谈了许久,谈得最多的是他的诗、书和文章。临别时,赠我诗一集《明善堂诗集》;书两卷《张文卿诗文注释》上下卷,张文卿即张裕钊;文三篇《光绪武昌县志讹误考辨与校正举例》、《鄂州、鄂省名称的历史由来》、《吴大帝孙权雕像赋异议考释》。此后,近两个月时间,我将这些诗、书、文通读了一篇,特别是对诗集爱不释手,反复诵读,收益非浅,感慨良多。

对丁教授我是了解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就读于省电大党政干部专修班,丁教授是特聘的客座教授,他讲授古代汉语和部分古代文学。记得第一次上课,班主任介绍他时,特别强调丁教授是华中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五九级高材生,毕业后一直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对古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有很深的造诣。两年时间的脱产学习,我们收获不小,特别是古汉语学习收获更大。丁教授一九九三年休息后,受聘担任鄂州市志主编。历经八个寒署,为我市主编出版了上承一八八五年编纂的《武昌县志》,下讫一九八七年的一百八十万字的《鄂州市志》。现在,丁教授已至耄耋之年,仍著书立说,吟诗作赋。其奉献精神亦如他的诗句:“夕阳放彩照渔村,柳色楼光气象新”。夕阳虽然即将逝去,但它的光彩仍然照亮着人们的行程,给人们以光明、温暖和力量。

读丁教授的诗,常常被他诗中的炽热国情,浓郁乡情,天伦亲情和真挚友情感动不已。他对诗词的苛求,架构的讲究,诗文的主旨、意境的表达,着实匠心独运,颇具大家风度,读来令人击节。如《缅怀毛泽东主席六律》,分别从思想理论、军事才能、民主政治、崇高品德、独特诗风、书法艺术六个方面歌颂开国领袖的丰功伟绩、雄才大略、宏词妙句:“探求辩证通神理,晓悟真知定国维”,“一身胆识全无畏,百万雄师指掌间”;“上下齐和同奋进,工农邦本世清安”;“艳日行空万目瞪,平生磊落散光辉”;“赣水雄词寒敌胆,渝城妙名动神州”;“虎势龙姿气象雄,苍腾老树傲霜风”。又如《邓老倡导改革三十年》:“兴邦巨擘步留痕,改革潮兴八骏奔。奥运百年圆梦想,嫦娥万里访天孙。船飞玉宇酬民愿,政补金瓯壮国魂。老叟观光情欲醉,归来常见月盈门。”这些诗,韵律严谨,言简意赅,实难更一字、改一言,其中还不乏警策之句,令人有壮怀激烈之感。

丁教授的诗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著名诗人艾青说过,诗就是文学中的文学。我们可以仿效艾青的话说,丁诗就是诗歌中的诗歌。他把汉语汉字所蕴含的审美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了,简洁、优美、状物、写景、抒情,给人如饮美酒,如食甘饴的感觉。《洋澜湖八景》就给人这种深深的感觉。鄂州建市之初我就来到鄂州,在这里工作、生活了三十多年,其中近二十年就住在洋澜湖畔的南浦新村,并无特别的感觉。可在《洋澜湖八景》里,洋澜湖简直就是美仑美涣的人间天堂。“滨湖桥畔沫晨曦,婉转琴声似典仪。柳岸禽鸣欣伴唱,天光人意日迟迟”。一大早,一群人拿着京胡、二胡等乐器在柳树丛中或操练或合奏,景色、琴声、鸟鸣融为一体,十分宜人。“长虹跨立上摩空,影入波涛跃巨龙。北往南来车似织,声声汽笛柳条风。”上班了,虹桥上南来北往的车辆行人,似织穿梭,一派繁忙、兴旺景象。“夕阳放彩照渔村,柳色楼光气象新。埠上老翁张手望,轻舟几处返归程。”下班了,忙了一天,本应匆匆的往回赶,但由于夕阳照在湖面的景色太美了,人们不得不“轻舟”慢慢返归程。“新村灯火影辉煌,远望湖天一片光。莫是龙宫仙女出,霞光万道戏汪洋。”入夜了,灯光灿烂,映入湖中,像万条金龙戏水,蔚为奇观。“飞天明镜映湖心,阵阵清寒入柳阴。鸥鹭不知何处宿,湖边人已拥罗衾”。夜深了,喧哗的闹市渐渐静下来了,美丽的景色同幸福的生活一起进入了人们的梦乡。这是多么宜居宜业,美丽美好的滨湖城市啊!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折服诗人开阔而又独到的视野,逼真而又形象的描绘,帮助我们认识了鄂州城市之大美,使我们每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明善堂诗集》收录了丁教授2004年至2015年的诗,约200首。也就是说,这些诗是他七十二岁至八十三岁这个年龄段写的。一般人在这个年龄很可能是“打阖睡”、“晒太阳”,颐养天年。而他月月有新诗,年年出佳作。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不少的诗达到了“情志一也”的高水准。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儒家说的“诗言志”,这在《尚书·尧典》当中就提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的理论。认为“言志”偏向严肃、正大的主题,“缘情”则有利于抒发个性化、人性化的情感。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提出了“情志一也”。后来,在唐宋诗人看来,情与志是一个东西。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这都是古典诗词所包含的内容。如果从丁教授多年从事古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经历来看,在他的诗里有表现“情志一也”的佳作也就不为奇了。如:原韵奉和《七律·华师五九0九班校友集会》。小序:“2009年12月12日,原华中师院中文系五九级九班团支部书记张芳彦学妹寄来贺年片,附寄七律一首。诗云:‘重逢漫漫五十秋,来去匆匆意未酬。昔日昙花难再梦,今朝桂子喜交筹。友书友戏同窗友,游山游水易地游。尚有余晖休曰老,柴门鸡黍绘蓝图’。我通过反复吟诵,引兴于怀,乃依原韵奉四首,抒情言志”。想象得到,五十年前的几十名同班校友相约相聚,畅叙衷肠,不知不觉,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还有很多的话要说,令人难舍难分。回来后不久,就收到了学妹的贺年卡,并用诗表露了“昔日昙花难再梦”,“来去匆匆意未酬”。收到赠诗后,教授依原韵一口气写了四首七律。这里我引用了其中第一首:“邂逅而今五十秋,心期一晤愿难酬。如归青冢山多路,欲返红颜世绝筹。创业情同鸠计拙,挥毫意慕刃随游。青春已伴流光逝,发白身衰未展图。”我想,这首诗大概最能反映教授当时的心情;同时,我认为这也是“诗缘情”、 “诗言志”,“情志一也”的典范之作。

民间谚语有“天旱无露水,老来无人情”之说。丁教授早已年过古稀,而他的诗中洋溢的是一个浓浓的“情”字。有缅怀开国领袖、歌颂伟大祖国的炽热国情诗;有“洋澜湖八景”、“西山十韵”的浓郁乡情诗;有校友聚会,同事唱和的真挚友情诗;还有父慈、子孝、孙贤的天伦之乐的亲情诗。如贺老伴八旬寿庆“持家有道安贫分,处处无争守善缘。育李培桃心欲碎,白头喜见子孙贤。”一位居家贤妻良母,在岗为人师表的形象跃然纸上。如赠儿子诗:“身入官场善自操,清廉淡泊品为高。人生几度春风过,留得精神诲后曹。”有赠远在德国工作的大女儿和在复旦任教的二女儿的诗,还有赠给儿媳、女婿、孙子、外孙的诗,几乎给每位亲人都赠诗。通过赠诗,给亲人以浓浓的亲情和殷切的希望,使亲人受到感动和激励。

读《明善堂诗集》,深感这是诗人用心灵写出的作品,处处充溢着理性的光芒。正如诗人在后记中所写:“我无力写出鸿篇巨著,象一面镜子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但却可以写点诗文,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未必不能像一颗小露珠,折射出时代的光辉”。《明善堂诗集》的确起到了这种作用,它不仅具有史料作用,审美作用,更让我们在艺术鉴赏中获得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和洗礼。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