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6年第6期 搜索:

毛泽东的武昌鱼缘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7-01-17

□艾三明

武昌鱼(又名团头鲂、樊口鳊鱼)是鄂州的一个名片。它因三国东吴孙权建都武昌(今鄂州)而得名于世,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自出名以来,就以其诗词文化、历史文化、烹饪文化、地名文化、节庆文化、民间文学文化、养殖文化于一身,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文化鱼,也是鄂州千年古都绚丽夺目的吴楚文化一个典型代表。

有意思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竟也与这条鱼有了不解之缘。

五十年代,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新中国建设如火如荼,日新月异。1956年6月的初夏,毛泽东在视察湖南后,来到湖北武汉,兴致勃勃地连续三次到长江中游泳,并在游后上船吃了由厨师杨纯卿做的武昌鱼。武昌鱼的美味引起了毛泽东的诗兴大发,当即写出了一首《水调歌头€酚斡尽反剩?

水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1957年经《诗刊》发表。毛泽东又用其毛体草书书法,其诗词大气磅礴;书法如行云流水。一时武昌鱼名响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句,这里毛泽东借用了三国东吴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与唐代岑参“秋来倍忆武昌鱼”;宋代陆游“亦食武昌鱼”;元代卢挚“宁食武昌鱼”、明代王问:“须寄武昌鱼”;清代张之洞“登盘愧食武昌鱼”;民国陈叔通:“儿时曾食武昌鱼”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突出对武昌鱼的介绍,毛泽东在诗词作品发表时,还亲笔作了书眉批注:“武昌鱼,据《三国志·吴书·陆凯传》记载:吴王孙皓要把都城从建业迁回到武昌,老百姓不愿意,有童谣说:‘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这里化用。”可谓用心致极。

人们在欣赏毛泽东这首《水调歌头·游泳》词时,词的起首二句:“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一般理解为:诗人刚刚喝了湖南长沙的水,便来到了武昌,吃了闻名遐尔的武昌鱼。这里,反映的是一个时空顺序。实际上,这个“又食武昌鱼”句,还含有另一个故事:据毛泽东回忆,中共一大后,包惠僧回武汉担任湖北省内共产党组织领导。毛泽东则回长沙主持湖南共产党工作。一九二二年秋,毛泽东遭湖南警方通辑,来武汉避居在武汉黄土坡包惠僧的住处。包惠僧在接待毛泽东时,还陪同其逛街、上餐馆,点了著名的武昌鱼来招待。那是毛泽东第一次吃武昌鱼,从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中写“又食武昌鱼”,也有这个情节在内。

因武昌而得名的武昌鱼,历来存在二个争议,其一:历史上曾出现三个武昌:古武昌,即今鄂州;现在的武昌,即今武汉;民国的武昌,后改为江夏区。武昌鱼到底属哪个武昌?即地名之争。其二:武昌鱼是何种鱼,因史籍无明确记载,那么,武昌鱼是泛指古武昌所产所有的鱼,还是指专一的鱼(即鳊鱼)?即鱼种之争。多少年来,这些争议象谜一样地困惑着人们。2005年9月20日,新华网、湖北电视台报道:第三届华人传媒论坛在中国举行,由加拿大、美国、罗马尼亚、德国、澳大利亚等十多个国家的海外华文媒体组成的高层代表团到鄂州采风,对鄂州三国时吴王建都的西山、莲花山、武昌鱼的母亲湖——梁子湖进行为期三天的采风,探寻“武昌鱼之谜”,由此启动了探秘之旅。

“武昌鱼之谜”命题的提出,由此摆在了人们面前。

六十年前,易伯鲁教授(中科院院士)在梁子湖经多年实地考察研究,在武昌鱼是鳊鱼这个前提下,从鳊鱼的三姐妹:团头鲂、长春鳊、三角鲂中,找出团头鲂是梁子湖独有的品种这一发现,从而得出武昌鱼应是团头鲂这一结论(故后人尊称他为武昌鱼之父),与毛泽东对武昌鱼认识惊人相似。毛泽东在1975年5月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上,谈起关于考证武昌鱼,有一番动人的讲话,所不足的是毛泽东不知古武昌在民国时改名后的名称——鄂城(1983年又改名鄂州)。毛泽东讲:“武昌鱼不是今天的武昌(指今武汉)是古代武昌,在现在的武昌和大冶之间,叫什么县我忘了,那个地方出鳊鱼。”古武昌即今鄂州,鄂州也是位于今天的武昌与大冶之间。鳊鱼,即樊口鳊鱼。由孙权建都而得名的武昌鱼,被1700年后的毛泽东二句话诠释得一清二楚。

一九七六年,是毛泽东人生最后一个春节。据毛泽东身边秘书张玉凤回忆:那年的年夜饭,因毛主席重病在身,弄得比较简单,主食是白米粥,菜肴是一盘清蒸武昌鱼。毛泽东费力地吃下了鲜嫩好嚼的武昌鱼肚皮和半碗米粥,渡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年饭。

毛泽东青年时初识武昌鱼,中年在武汉写武昌鱼诗词,老年在中央政治局会上解谜武昌鱼,人生最后的年饭吃武昌鱼,与武昌鱼的情缘伴随了他的一生。

由于毛泽东对武昌鱼情有独钟的宣传,也由于武昌鱼其独有的文化内涵,武昌鱼在历经1700余年后的今天仍展现出它无尽的魅力。2001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拍摄了《武昌鱼缘》。2012年,湖北卫视拍摄《武昌鱼传奇》专题片。2013年,长江出版社出版了约三十余万字的《武昌鱼之谜》专著,并被评为2016年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2015年,华中农业大学举办了全国性的“团头鲂”(武昌鱼)命名六十周年纪念大会暨团头鲂学术研讨会,将武昌鱼的文化推向又一个高峰。据不完全统计,近年以武昌鱼为核心的“鄂菜”饮食业,其产值已达二千亿元。武昌鱼的养殖、加工达千亿元。以武昌鱼文化开发的旅游业也方兴未艾。一些有识之士认为:武昌鱼文化之所以千年不哀,得益于武昌鱼文化的传承,它包括武昌鱼诗词的传承、武昌鱼民间文学的传承、武昌鱼烹饪的传承、武昌鱼养殖和加工的传承等等。大家希望武昌鱼文化的传承要做足文章:坚持数年的“武昌鱼捕鱼文化旅游节”要传承下去(建议梁子湖捕鱼节应恢复武昌鱼捕鱼节),武昌鱼文化旅游景观有待开发,如樊口兴建武昌鱼公园、武昌鱼诗词碑林等。武昌鱼的母亲湖——梁子湖要规划大梁子湖环湖旅游,突破今天仅限于梁子岛窄小的束缚;兴建中的梧桐湖水族馆应定名为武昌鱼展示馆;武昌鱼的烹饪(鄂菜)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等等。

武昌鱼,更应是咱们鄂州的缘。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