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7年第4期 搜索:

仙阁里的中国故事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7-09-13

——微电影《观音阁》观后感

□姜锋青

由鄂州市博物馆、鄂州市电影电视家协会联合摄制的微电影《观音阁》,给人以新制作的惊喜、新思维的启迪、新艺术的享受,是鄂州市影视创作的又一新尝试、新成果、新收获,可喜可贺!

数百年来,咆哮江渚的观音阁一直是鄂州人民的骄傲,她耸立于江心的龙蟠矶上,《鄂城县地名志》载:“龙蟠矶高六丈有余,面积数十平方米,岩石常突出水面,以石势蜿蜒如龙而得名龙蟠。春夏江水衮陵,恰似潜蛟昂首;秋冬江水伏息,宛如飞鹏奋翼……”,观音阁以其独有的风姿傲立于万顷波涛之上,被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誉之为“万里长江第一阁”。

在片头音乐声中,五彩斑斓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龙蟠凤集”的帝都城廓与国际航空大都市的万丈曙光正交相辉映,在历史与现代的巧妙糅合中,我们看到观音阁上的老井、古树和神鳌眼,看到了慧虔和尚的出场,故事开始了。习总书记说:“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编剧李红学是一个善于讲故事且能讲好事故的作家,她在比较全面深入地梳理和研究了观音阁的全部文史资料后,多次随剧组人员上观音阁体验生活,每次踏上龙蟠矶,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她的全身。她常常一个人徘徊在观澜亭,倾听着千百年毫无二致的浪呼涛喊,她常常独步龙蟠矶的乱石小道,寻觅神鳌双眼(油盐凼)的遗踪……她选择着、提炼着、升华着,在有关观音阁正史、野史、口头传说、民间故事中艰难地选择取舍。面对生活之树,她“既要像小鸟一样在每个枝头上跳跃鸣叫,也要像雄鹰一样从高空翱翔俯视。”终于有了一个让鄂州老市民认可的构思——故事发生在明代的观音阁上,一个叫司马的赶考书生,遭歹徒洗劫后被抛弃在江水之中,危难之际,被观音阁里的慧虔和尚救至庙堂。观音阁乃神奇之所,阁座之下的龙蟠矶上,于隐秘处有两个状如神鳌眼珠的石凼,俗称油盐凼,每日可在和尚的念念有词中,供出定量的油盐,以维持生活之必须。这个秘密,被一直跟踪窥视的司马发现了,为了改变生存状况,一念之差,让他顿生贪欲,他企图屯积大量的油盐实现暴富,便急不可耐地用镢头粗暴地拓大油盐凼的口径,结果伤害了神鳌的眼睛,惹得天怒人怨,司马受到应有的惩罚。在观音菩萨的警诫教化下,司马痛定思痛,决意悔改,并让自己留在龙蟠矶充当神鳌的一双眼睛。

这本是流传在鄂州市民舌尖上脍炙人口的故事,然而微电影却通过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更集中、更典型地赋予了她新的艺术生命,让人们透过历史烟尘,身临其境地看到观音阁上曾上演的一幕幕活剧,不但让人们从龙蟠晓渡这里钓起历史,钓起乡愁,还钓起故乡的神奇与美丽。

习总书记说:“坚信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我们从微电影《观音阁》慧虔和尚的身上,看到鄂州人的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看到鄂州人的忠厚正直、见义勇为。书生司马从道德缺失到人性回归,也同样揭示这样一个哲理:人生是一场修行,遇事心底坦荡,从容看得失,淡然看荣辱;不让欲望冲昏了头脑,实际就是在红尘中修出一颗清白的良心。

微电影《观音阁》的思想力量显然是道德教化。当今时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期,道德崩溃,信仰缺失,物欲横流,人们几乎都在疯狂地追求物质享受,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像司马那样急不可耐地发财,不择手段地暴富者层出不穷。应当说,微电影《观音阁》是站在时代的高度,向人们朗诵英国哲学家葛德文的警句:“道德的基础是正义。”

微电影的拍摄制作,对鄂州的影视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探索与尝试,因而《观音阁》的艺术处理明显地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改进和完善,我们充满信心地期待,鄂州的影视剧创作,将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