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政宁
一个双休日的早晨,我悠闲地漫步在鄂州城区北门江畔城垣上,仲春的朝阳刚从东方露出笑脸,给红砂石镶嵌的古城墙洒下金色的光辉。古城墙静静地矗立于长江中游观音阁南岸边,望云卷云舒,看花开花落,听潮涨潮消,观人来人往,见证人间沧桑。每次触摸它,我就禁不住思绪翻飞,浮想联翩,不单发思古之幽情,亦体味当今之盛世,更期盼明日之辉煌。
古老的城墙下,是沿江风光带龙蟠公园,鸟儿们在枝头鸣叫,晨练的人群迈动着轻松的步伐,乐曲声优美响亮,对对舞伴翩翩起舞。还有打球的、练太极拳的、唱戏曲的等, 周围的观众,层层叠叠,注目欣赏。在这繁华喧嚣的时刻,古城墙依旧保持着它的矜持与庄重,它以深切的目光,殷殷地望着它身边的人群,分享着欢笑与快乐,每个砖缝里,都洋溢着款款笑意,似一幅让人感到快乐祥和的图画。漫走一段时间,那巍峨的城墙,增加厚重的底蕴。古老的城墙已让后人们猜测与想象了两千多年的时光,我在古老的城垣上徜徉,正像是赴一场千年后的约会。伫立于城墙根下,那幽深的武昌门,似乎引领我进入了历史的隧道,去探寻古城墙的难以忘却的往事。
古城墙上的每一块砖,都犹如古书页,记载着鄂州的风雨沧桑;古城墙中的每一段墙体,都似沉默的雕塑,向我们讲述着鄂州曾经的故事。鄂州曾是鄂国、楚国、吴国的都城。在鄂州发生、发展和形成国家最早的是鄂国。 鄂所在的江南地区,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这一带活动,也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有地下发掘的文物证明。典籍中的鄂、咢等,金文中写作噩,是由一个部族逐渐形成、壮大以后而产生的国名。在如今的鄂州、大冶一带,长江汤汤、大湖泱泱,鳄鱼时有出没。鄂氏族可能由此命名。鄂国为扬越族的一支——鄂氏族所建。鄂氏族的活动中心就是今天的鄂王城遗址。其域境涵盖今鄂东南、湘东北和赣西北等广大地区,势盛时达江淮一带,境内多有铜矿。从西周至战国,楚地只有鄂州一地称为鄂。所以,湖北省简称鄂,就是来源于此。
草木枯荣,星转斗移。在这片孕育着地火、放射着波光、喷薄着惊雷、充满着创造和毁灭的土地上,究竟发生过多少壮怀激烈、跌宕起伏的故事?又曾目睹过多少荣辱兴废、历史变迁?顺着武昌城门向南的墙根踯躅前行,身旁绿树的繁茂枝叶随风摇曳,我似乎一步步走向历史的幽深,屏息倾听,耳畔犹闻金戈铁马的嘶鸣声,皇恩浩荡的吆喝声。尤为震撼的是城墙上密密麻麻难以计数的弹孔,撩拨着我悸颤的灵魂。夏、商、周时期,鄂氏族率先在铜绿山青铜冶炼场一带采掘矿石冶炼青铜,创造了青铜文明时代,鄂国势力日益强大。在商王朝时期,鄂氏族就对它进行公开背叛,对商王朝造成严重威胁。公元前887年(周夷王七年),周王朝已经走上由盛而衰的道路,诸侯相伐,天下大乱的局面逐步形成。由于周王朝视以鄂国为首的南方各诸侯为心腹大患,便采取“以夷制夷”的办法,除将自己的兵力全部用上外,还联合各诸侯国征讨鄂国。鄂国只有一个国家的兵力,不战而溃。鄂侯驭方被俘,青铜冶炼被占,特别残忍的是周夷王向全军下了一道死命令:对鄂国的男女老少格杀勿论。从此,鄂国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这次战争胜利后,周夷王即班师回朝,鄂国成为一个虚弱的地带,楚公熊渠迅速组织兵力,取代了鄂国,占领了铜绿山的青铜矿场,封中子熊挚红为鄂王。
古城墙栉风沐雨,抗炎斗寒,不声不响,无怨无悔。我轻轻地叩击坚硬的城砖,仰望那锯齿般排列的城垛,耳畔似乎永远响彻着那苍老的呼喊和如泣如诉的哽咽。洞萧吹冷月,怎能吹去那已逝岁月里的金戈铁马?黛山送残阳,又怎能送走那千年不绝的惊悸的噩梦? 鄂王城是鄂国建立的都城,有一定的城市建设基础,主要是区域位置重要,地理条件优越,是定为国都的理想场所。从熊挚红起,在这里坐镇的有10位君主,建都时间有110年左右。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4月),吴主孙权把统治中心迁到鄂县,取“以武而昌”之意,改鄂县为武昌。这年阴历八月,修筑了武昌城,成为吴国的国都。武昌作为孙权的国都是从魏黄初二年至吴黄武八年,共9年时间。孙权于黄龙元年4月在武昌称帝,至同年9月迁都建业(今南京市),留大将陆逊辅佐太子孙登镇守武昌。随后,武昌处于“陪都”或称“西都”的地位。
漫步鄂州古城墙,我感到古城墙承载的历史太为沉重,每一页的翻动都掠起一片腥风血雨,每一次的吐纳都卷起一阵狂飙巨澜。我默默地凝视着斑驳起伏的城墙,犹如抚摸着历史悲凉的额际,心底升腾起一种前不可追、后不可退的怅惘之情:修城墙干什么?这应当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在四千多年的冷兵器时代,当然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保护当地百姓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大到万里长城,小到县邑的城墙,无一例外地担负起这种神圣的使命。历代统治者无不将希望寄托于城池屏障,有墙就有城,墙毁则城亡。于是乎,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由南北到东西,由中原到边陲,无不矗立着一座座高大厚重的城墙。历史,往往留下极具讽刺意味的幽默。无论是万里长城,还是县邑城墙,都没有履行好保护政权和百姓的神圣的职责。在民族文化的大融和下,雄伟的城墙也没有抵挡住朝代的更替和入侵者的铁蹄。鄂国的古城墙,没有挡住“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残暴;楚国的古城墙,没有挡住来自“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的入侵;武昌帝都的皇城,又何曾抵挡住“王濬戈铤发上流,武昌洪业土崩秋。思量铁索真儿戏,谁与吴王画此筹”铁骑的践踏?站立在古城墙上,抚摸着那一块块浸润着历史的墙砖,我幡然醒悟:任何坚固的城墙都容易在腐朽软弱时候从内部溃破;一个民族的强大最终是取决于心灵的强悍,城墙不是最坚强的防御,更不是最安全的壁垒;最坚固的堡垒是炎黄子孙团结一致的民族自信心。
徜徉于古城墙下,漫步于林荫道中,凝视着被悠久的岁月侵蚀得斑斑驳驳的墙体,环顾周围五光十色的现代文明,禁不住发出一声呼喊:“难道历史的记忆已成碎片,真的要随风而去?” 不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鄂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和遗物。鄂楚春秋,秦砖汉瓦,还有唐诗山水,宋词田园,随意溜达,或许一不小心,就踩上屈原、李白、苏轼等的脚印。传统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鄂州历史文化是鄂州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文化基础。传承保护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百万鄂州儿女的共同职责。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深刻认识历史文化鉴今资政、团结育人、寻根筑梦的时代价值。让历史中的正能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光大发扬,激发全市人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唯有万众一心,才能众志成城。鄂州古城墙,不仅记载了诸多动人的故事,也无时不在向人们昭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