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佑庭
在花木盛装的初夏,我的几位朋友来自北京,特慕名而来品尝武昌鱼。
“走,到梁子湖吃武昌鱼去!”翌日,我热情邀请朋友们,遂作梁子湖之行。
在市区吃罢早饭,我们乘坐一辆中巴车驶向梁子湖。一路上,我打开话匣子,从武昌鱼鱼名讲到武昌鱼菜名,如数家珍:武昌鱼原名团头鲂,俗称樊口鳊鱼,产于鄂州梁子湖与长江交汇处樊口。樊口吐纳江湖,水势回旋,具有回流习性的武昌鱼激流勇进,每至春暖花开时节,从梁子湖成群结队经九十里长港溯流至樊口,产卵孵化,生儿育女。天长地久,鄂州人积累和发展了武昌鱼烹饪的技艺,现在清蒸、红烧、油焖、糖炙、卤鲜武昌鱼,已成为中国名菜。至于民间制作的东坡、灯笼、菠萝、荷包、山药、鸡粥、莲米武昌鱼,种类繁多,风味各异。你若顺序饕餮,尽性雅食,十天半月也未必吃得够数……
我们在长岭码头登上游船,在波峰浪谷中起伏前进。梁子湖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渔帆点点,鸥翔凫泳,水中有山,山中藏水,在漭漭泱泱的湖面上骤然拱出一座独具风姿的小岛。岛上树木掩映,铺绿舒红,岚光紫色,缭绕其间,弥漫着平和悠闲和宁静的气息。这些朋友曾游过许多名湖大江和名胜古迹,今日领略梁子湖的水乡风韵和渔乡风情,顿生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惊讶喜悦之情。
我在渔船上备好一桌酒席,让朋友们一边泛舟,一边品鱼,一边观景,在赏心悦目中饱尝眼福口福之乐。
朋友们好奇地立在船头鱼桶边观赏武昌鱼。大家边看边议,觉得此鱼其实是鳊鱼的一种,它不同的是体形特别,上下高耸,左右扁平,头圆背隆,两侧呈菱形,口较宽,背鳍短,尾柄高,横视如圆盘,竖看象长梭。
一会儿,留有长披发、穿着红绸衫的导游汪小妹招呼朋友们坐下,她简短作了自我介绍后,就盈盈欲笑地讲起武昌鱼的故事——
鄂州人的祖先不乏美食家,对武昌鱼的烹饪早在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有“胚脂煎,消法,炙法”记载。在众多水产菜肴中,唯有武昌鱼是节菜、年菜、当家菜。武昌鱼如此备受青睐,那是因为美在味醇二字上,清蒸则鲜嫩滑润,红烧则肥美味醇,糖炙则香甜可口……
汪小姐讲到此处,便绘声绘色地插进一个古老的传说:在鄂州附近的雷山上,曾经有一个年过百岁的老道士最嗜好吃武昌鱼,而且吃法独具一格。他常用“湖水煮湖鱼”,“鱼饭同锅煮”,加之“洗外不洗内,掏出肠、腮、胆后,装进调味、佐料、药物、香油带血下锅”,不仅格外鲜嫩清香,而且特别补养身体,所以道士也长命百岁……
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尝鲜”的食欲突然大增。大家起身走进船头厨室观看厨师操作厨艺。厨师是一位胖嫂,脸庞黑黝,身体壮实,两手衣袖卷起,腰间围条花布短裙,正在有条不紊地烹制红烧武昌鱼:她将鱼去鳞、腮,内脏洗净,鱼身两侧划上几道花口,撒上精盐,盛入瓷盘,再将熟火腿肠切成薄片,与香菇、木耳、蒜末互相间隔摆在鱼面上,鱼的两边镶进几片白葱、姜片和绍酒,锅置旺火上,下清水烧沸,待蒸至鱼眼突出时出笼,浇上鸡汤,撒下味精、胡椒粉即成。
一曲急骤的厨房交响乐,伴之飘出诱人流涎的鱼香,使朋友们大开眼界。清蒸武昌鱼形、色、香、味堪称四绝,“鲜哉美哉”赞不绝口。接下来,胖嫂笑容满面地又端出一盘油焖武昌鱼和一罐“白丸、白汤、百火之味”的武昌鱼汤,朋友们喜悦抃舞,越吃越上瘾,舍不得下桌,边吃边喝边聊。
朋友老夏是位作家,他对武昌鱼的来历和传说并不感到特别惊奇,反而从北周庾信的诗句“还思建业水,终忆武昌鱼”讲到三国时期“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童谣,又讲到毛主席《水调歌头》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典故。他为了说清武昌鱼与武昌的关系,讲明武昌鱼是哪一种鱼,还一字不漏地背完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中一条注释:“武昌鱼,指古武昌(今鄂城)樊口的鳊鱼,称团头鲂或团头鳊。”
听了老夏的一番高论,我再一次感悟到了武昌鱼的名声之久、魅力之大。
在汪小姐的导游下,小船轻轻而摇,缓缓而行。看驾风网船捕鱼,犁起雪白的浪花;看岛上茂林修竹,映绿大片清流;听渔民响亮吆喝,音符韵味悠长....朋友们余兴未尽,以舟为侣,青山为伴,留一张将自身溶于湖光山色的小照,以为纪游。
离开梁子湖前,汪小姐给我的朋友每人一本《武昌鱼》书。这本书是鄂州三位学者合写而成,1989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为我国第一部系统介绍武昌鱼的由来、特征以及烹饪、饲养技术的科普读物,对读者了解武昌鱼养殖技术以及知鱼名、察鱼形、识鱼性、品鱼味都有裨益。我很早就读过这本书,正准备开口介绍几句,就被汪小姐抢先“履行导游职责”,她用普通话流利地朗诵起书中的一段诗文——
倘若从三国时期算起,武昌鱼的美名在世间至少流传了一千七百余年了。历代文人雅士、美食行家对武昌鱼推崇备至,常以武昌鱼为内容赋诗吟唱,寄托逸情雅意。如唐代诗人岑参有首《送费子归武昌》诗写道:“秋来倍忆武昌鱼,梦者只在巴陵道。”宋代诗人周端朝在《三江口》诗中提及此鱼:“晓梦惊辞赤壁鹤,夜棲看打武昌鱼。”元代诗人马祖常尝到此鱼,也高兴地写下了“携幼归来拜丘陇,南游莫忘武昌鱼”的名句。到了明代,除了诗人何景明《送卫进士推武昌》“此处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诗句外,还有流传至今在民间的《风味小吃四季歌》:“过江名士开笑口,樊口鳊鱼武昌酒,黄州豆腐本佳味,盘中新雪巴河藕。”歌中的武昌酒和樊口鳊鱼一样,也是鄂州的特产之一,名酒配名鱼,别致、醇香、味美。特别是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词的发表,使得“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家喻户晓,蜚声中外……
《武昌鱼》书中的故事读到此处戛然而止。汪小妹笑容可掬地讲了几句结束语:“书中赞美武昌鱼的佳句甚多,留给各位去颂读和领会吧。尚未到鄂州品尝武昌鱼的客人,不妨先品一品这些诗味和诗词中的鱼味。”
朋友们返京后,老夏代表大家给我发来一条短信,说武昌鱼的优美传说和肉味肥美,牵动着他们每个人的缕缕情思,留下了绵绵不尽的温馨的忆念。在梁子湖泛舟尝鱼,观赏青峦翠绿、田畴渔舍、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享受……
如今,我想起第二次与朋友们相约,或蟹黄时节吃螃蟹,或泛舟又食武昌鱼,或醉卧小岛望湖浴,不知此愿何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