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7年第5期 搜索:

谢埠豆腐香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7-11-23

□喻惠平

在鄂州,假如你随便抓住一个街上匆匆而过的行人问,“你知道哪儿的豆腐最好吗?”他一定会回你,“梁子湖的谢埠!”并且用手指着鄂城的南方,指点着说:“那个方向!对,那儿的黄豆好,金鸡泉水好!”

可是,若你肯把眼睛稍稍往上移一点,掠过吴王古城,沿着九十里长港,行239省道,过沼山,再向南,走314省道,在谢埠河与高桥河交汇处,你会发现一座名叫谢埠的美丽小镇。它背依武昌山,面临梁子湖,如一块圆润玲珑的宝玉。在这里,山永远是碧绿如洗,神采奕奕。在这里,风永远是凉冽宜人,舒爽明快。在这里,水更是纯明洁净,清甜沁脾……你若愿意,停下脚步,就会嗅到一阵阵的豆腐香味。喝下一碗豆腐脑,你会发现一股甜润的幽香顷刻溢满寸寸肌肤,身上的灰尘终于卸下,你的疲惫的心也渐渐安宁了。

谢埠是原始古埠,千年古镇。“埠”是停船的码头,靠近水的地方。谢是姓氏,据说是古镇最早的居民。北宋末年,江西南昌县谢埠有一位名叫谢林的人是朝廷的运粮官,往来此地,见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交通便捷,便聚族居住,设立码头,组织船只为朝廷运送粮物。久而久之,人们习惯地叫那个位置为谢埠。

9月23曰,“鄂州(太和)豆腐美食节”盛大开幕,我在晓风细雨中,寻着豆腐的香味来了。

渐近谢埠时,节日的气氛,被人流车流彩旗红灯笼渲染得火红一片。小狗跟着主人的脚步欢快地去过节,路边人阵里,多有乘肩少儿,在父辈的肩头,远眺湖河田畴、节日现场。

谢埠古街市呈“十”字棋盘形。我们漫步于码头文化街,一幅幅油画再现了原始古埠航运的繁华。在古代运输完全依赖水运的时期,谢埠有得天独厚的地位,它依山临水,地理位置平坦,河港水位深,周边地区物产丰富。湘东和赣西北等山区,崇阳、通山、咸宁及西畈、金牛、灵乡等地的竹木、土产山货、铜铁矿石等物产经谢埠上船,入梁子湖,出90里长港到达长江,销往全国各地;沿长江大都市的百货、布匹、食盐、窑货等日用品航运到谢埠,销往山里各处。早在魏晋时期就形成了“商贾骈集、货财辐辏、店铺鳞次、帆樯云集”的商埠,《晋书》载有谢埠设置有国管码头铁官。

谢埠众多豆制品中,谢埠千张在全国享有盛名,其历史久远。传说风流天子乾隆爱吃豆腐,皇宫膳食档统计,他一生所食豆腐在百种以上,每膳必食豆腐,一生七下江南,每到一处总要派人搜尽当地豆腐菜、豆腐小吃。一日他在巡视江南路过梁子湖时,吃到梁子湖鲫鱼煮谢埠千张皮,对这道簿如绢、白如玉、清纯细嫩,味道鲜美的小吃赞不绝口,大饱口福。清朝继明朝后又将谢埠千张列为朝廷贡品。光绪十一年(1885年),《武昌县志》将谢埠千张皮载入史书。

我们在谢埠豆腐文化街一面面栩栩如生的壁画中,见到了泡豆、磨浆、袋浆、烧浆、点卤、棉布裹包压制等道道制作豆腐工序。在老程手工豆腐作坊,我们一人推磨,一人添豆,伴随着有节奏的“叽勾、叽勾”声,乳汁般的豆浆顺着石磨沿壁汩汩而下,豆香四溢。我们吟诵着郑允端的《豆腐》诗:“黄师百万齐出征,连营扎进清水坑。烽火烧进灶王府,磨山猛吞豆家兵。浆水沸腾飘云雾,瀑布倾盆下帘笼。模关投放千重网,泰山压顶剥黄绫。”喝一碗好客主人递上雪白嫩滑的豆腐脑,久违儿时味道,母亲味道、家乡味道,一齐涌入胸怀。

邂逅古镇,执香茗半盏,在清风徐送下品味豆腐的清香,享受乡村驻足的闲静,让心灵偶然重拾一个早已古旧的美梦,何尝不是一种惊鸿一瞥的心动,静默之后,有的是满满的惊喜……

只是,在陶醉于豆腐的嫩滑清香时,别忘了,那代代相传手工制作豆腐的人。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