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旦明
一场大战,三分天下,历史在这里改变了走向,勇气在这里激情碰撞,智慧在这里绽放光芒。
悲哉曹孟德,统一中国的大梦在此破灭,退回北方一蹶不振,头疼缠身遗憾终生。
幸哉刘玄德,北奔南逃,东躲西藏的日子自此结束,借得荆州,拓得益州,从此有了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地。
伟哉孙仲谋,射虎示勇,斩案拒降在此修成正果,以少胜多击败强敌,终将父兄基业推向顶巅,名垂青史成就帝业。
赤壁一战,一国三分,三足鼎立,中国再次上演了合久必分的历史大剧。
踏访战地
对于赤壁之战,很多人疑窦丛生:一个尔虞我诈的联盟,一场仓促应对的战争,竟然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神话,仅此一点,这样的战场就值得踏访。
今天,我选择了一个同样水冷草枯,寒风呼啸,江水低落的冬季来到咸宁赤壁古战场,执意要使自己有更多一点关于那场战争的真实感受。
今天,我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回望风云际会,笑看天下英豪,俯视大江东流,亲临其景,置身其中,穿越时空,吊古抚今,倏然大吃一惊。我与许多到访考察过赤壁古战场的人一样,确实不敢相信,眼前的长江就是曹操大军樯倾楫摧、折戟沉沙的地方。
今天,我站在现实的制高顶上,眺望浩远的天际,回望悠邈的时空,眼前的赤壁,江面之狭窄,完全会颠覆你的想象。这里,大江南岸是起伏的山峦,连绵十余里。山不太高,海拔在二三百米间。植被很好,即使在冬季,也是满目葱茏。放眼北望,江对岸则是荆州市属地,其曰乌林,系江汉平原风貌,地势平坦,水网阡陌,灌木丛生。我山登绝顶,极目楚天,由近及远,由远及近,反复眺望,仔细观察,疑惑思考着那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大战,极尽想象之能事,抒发情感之澎湃。然后把视线收回到自己脚下的山头,在这块突兀的赤色石头上,有唐代书法家所写的“赤壁”二字。字体硕大,2米见方。笔力遒劲,端庄厚重,颇显大家风范。但遗憾得很,题字没有落款,后人也没有妄猜和臆断它是那个书法大家的墨宝。一千多年来,在迷迷糊糊中,它穿透了历史的苍茫,揭示了周瑜的辉煌,把一代又一代的军人与骚客吸引到脚下,也把这场大战困惑的游观留给了亿万子孙。
为能透彻揣摩出“赤壁” 二字所包含的容量,我从岩顶缓步下行,站在江水之边,举头凝望这往事越千年的“赤壁”题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与很多人一样,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长江就是赤壁古战场。因为很多人认为,黄州赤壁下的长江更适宜于大规模水军作战,更切合拍摄于太湖水域的电视剧《赤壁之战》的画面。到底哪个赤壁才是真正的古战场呢?到底哪个赤壁是曹操英雄梦断的滑铁卢呢?
伐诛董逆
曹操也算一代豪杰,乱世英雄。他智勇兼备,文韬武略,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历史名人中占有重要的席位,很入毛泽东的法眼。年轻时他非常正直、忠勇、血性。东汉末年,董卓手握兵权,把持朝政,恣意妄为,废了少帝,欺凌献帝,不仅上朝不去佩剑,而且随意淫欲后宫,弄得天昏地暗,天怒人怨。在越骑校尉伍孚行刺董卓被诛后,身为骁骑校尉的曹操,不为所惧,前仆后继,却再次失手。好在他机警过人,巧妙应变,得以逃之夭夭。离京后,他不仅躲过了董卓在全国范围内的通缉追杀,而且凭借三寸不烂之舌,策动和联络十八路诸侯,以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
可是,董卓也不是吃素的,他不仅有力挫败了联军的进攻,而且将军政大权攥得更牢更紧了。两次暗杀失手,联合讨伐失败,怎样除此逆贼?读书人出生的司徒王允苦苦思索着。
经过思考分析,王允得出结论,明的暗的两手之所以失败,皆因董卓身边有个力大无比、武功盖世的干儿子。若争取此人,借刀杀人,则大功可成矣!
此人就是古戏中经久不衰,传唱千年的“三英战吕布”的主角。
韬略的力量是伟大的,射人先射马,柔弱克金刚。王允使出美人计,貂蝉巧妙周旋于董卓和吕布两个男人之间,很快使这对结拜父子反目成仇。短短几个月,被貂蝉撩拨得神魂颠倒的吕布,怒从心头起,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把干爹的脑袋来了个大搬家,嘴中还喃喃自语:亲爹又如何,何况是个干爹,呸!
奸臣被诛,大树既倒,权力失控,天下纷争。曹操在乱世中白手起家,很快拉起一队人马。他政治挂帅,迎献帝到许昌。他手段高明,挟天子令诸侯。他人才至上,招贤士到帐下,东征西讨,南北出击,茁茁壮大起来。
而那个有勇无谋的吕布,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貂蝉,在军阀混战中一路打败仗,最后被曹操指挥的联军围困在下邳。一战不能突围,再战还是未能突出,最后穷途末路兵败被诛。那个绝世美女貂蝉,落入了曹操之手。
这个爱美人但更爱江山的曹操,此时做着统一中国、登极称帝的齐天大梦,而当时的局面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在努力,所以他无心享用艳艳美色。同时,他也知道,这个女人背景复杂,阴险狡诈,谁粘谁倒霉,董卓吕布就是例子,此女不谛红颜祸水,于是便将貂蝉赏给围城攻坚有功的刘备。
而刘备作为刘邦的嫡传子孙,也做着江山一统、登峰造极的美梦。所以,一个美女,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一个美女,一个肤白皮嫩的美女;一个美女,一个亭亭玉立的美女;一个美女,一个为扳倒大奸臣董卓立下赫赫战功、伟大而智慧的美女,在风起云涌的乱世,在逐鹿中原的时局,在被雄心与野心膨胀了的男人们之间,被当作皮球踢来踢去。刘备得到这个烫手山芋后,经与关羽、张飞紧急磋商后决定,由坐怀不乱、义薄云天的关羽将貂蝉送到尼姑庵出家。
可是貂蝉情丝未断,红尘未绝,她深深爱上了礼送自己出家为尼的红脸大哥。当她百般勾引千番表白,关哥哥仍然不为所动时,貂蝉只得抽出关羽腰间的佩剑,自刎于寺庙门前——历史上的第三大美女就这样凄怜谢幕了。自古红颜多薄命,再次有了鲜活的佐证。
貂蝉可怜!
关羽绝情!
而在爱江山的战场上,曹操过关斩将,一路凯歌,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势力最强大的袁绍,迅速统一了北方。
但是在南方、在中原都有对手不甘屈服,首当其中就是一个与自己一样白手起家的人,意欲与曹大帅争夺天下。他流着正统皇家的血脉,发誓要夺回祖宗的汉室江山,带着桃园结义的两个兄弟,在一个青年知识分子的帮助下,矢志不渝与曹操叫起了大板。这个以仁慈忠义著称的团队,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以及他们三顾茅庐请来的神人,27岁的诸葛亮。
挥师南下
曹操本有统一中国的齐天大志,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在穷追猛打刘备的同时,已向南方的孙权发出了照会:“孤承皇命,奉天伐罪,旌旗所向,刘琮束手,荆襄九郡,望风来归。今统雄兵百万,战将千员,欲与足下会猎于江东,共擒刘备,永结盟好。盼足下顺天揖首,以免自误”。
我们不能不佩服曹操的文采,他的邦交文书,气势之磅礴,文词之精妙,堪称古今中外第一外交美文。这意思是说,孙权你小子听着,两条道路摆在你的面前,天道圣意人心都在我这里,你好自为之吧!此时的曹孟德意满志骄,统一中国,雄心勃勃,战胜对手,信心满满,不曾料到,赤壁一战,竟将自己的美梦击得粉碎。曹操瞒天过海,欺世盗名,发给孙权的外交文书欺人太甚,完全是一封不折不扣的战表,彻头彻尾的敦降书,傻子也能闻到其中的火药味。事势至此,刘备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孙权面临战与降的抉择,何去何从呢?命运最终迫使孙权、刘备走向了联合——一场大战徐徐拉开了序幕,给公元208年刻上了浓墨重彩的历史记忆。尽管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已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他说,主公要想在夹缝中生存,能图者唯荆州刘表之地。刘备照着葫芦画瓢,采用欺瞒哄骗的方法,在刘表仙逝,刘琮继位的当口,暂时取得了在荆州的立足之地。可是他屁股还未坐热,曹操的大军就追了过来,刘琮投降归顺了曹操,他被迫向夏口逃跑。
孙权的日子也不好过。这个曾被曹阿瞒夸赞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后生,11岁时竟能从荆州刘表那里讨回父亲孙坚的尸首,被天下人奉为少年英雄。孙权17岁时,主事江东的哥哥孙策遇刺身亡,父兄基业的重担,历史地落在了孙权肩上。为了立威,为了服众,他不惜射虎示勇。可是,现在主威初立,曹操百万大军就挥师东进,很多人被吓破了肝胆,主和投降的呼声甚嚣尘上,一浪高过一浪。好在大臣中有两个人并不惧怕曹操的虎狼之师,其一是孙权身边的谋士鲁肃,其二是吴军统兵的都督周瑜。
收到曹操战表,值此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孙权首先派鲁肃前往刘备营地打探情况,寻求合作。鲁肃听了诸葛亮的精辟分析,底气更足了。但他也清楚,眼前的敌人太强大了,江东人心惶惶,主和声浪高涨。为了安抚人心,为了说服众臣,更为了巩固孙权坚定抗曹的决心,鲁肃将头戴纶巾,手中摇着一把鹅毛扇子的诸葛亮请到了江东。这个年轻的书生神情自若,纵论天下,舌战群儒,把投降派批驳得体无完肤,也让主战派更清晰地看到了以少胜多,打败强敌的胜利曙光。听了诸葛亮的高谈与阔论,孙权信心大增,朝堂之上,他刷地抽出宝剑,斩下案角,厉声说道:“再有言降者,与此案同”!
在孙权的高压下,虽然主和派、投降派偃旗息鼓,但诸葛亮深知,最复杂的就是人心,说变比翻书还快,暗流仍在涌动,树静风却未止。为了让主和派不再惧怕曹操,更为了使主战派不致中途退缩怯战,诸葛亮分别拜访了张昭周瑜等两派中的重量级人物,尤其用激将法将周瑜逼到了墙角。
逼上绝路
三国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故事。其所以精彩,得益于罗贯中那杆破烂的竹管笔生出的妙花:生动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回肠的悬念,荡气的场面,牢牢吸引着读者的眼球。更得益于罗贯中先生闲来无事,把陈寿的《三国志》添油加醋,挖空心思进行演义。什么蒋干盗书,什么草船借箭;什么周瑜打黄盖,什么诸葛亮借得东风等等,等等,把个赤壁之战写得神乎其神,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灵。少年时的毛泽东,最爱读的就是这本古书。他出神入化的军事谋略,最早也源自这本古书。
不错,与《孙子兵法》一样,《三国演义》也是一本集谋略之大成的古书,永远放射着智慧的光芒;不错,三国的历史的确精彩迭宕,的确穷尽心计,的确妙趣横生。
为了稳住周瑜,诸葛亮对周瑜说,不知周公是否知道曹操平生的两个心愿?当周瑜急急催问时,诸葛亮却卖起了关子。经鲁肃再三追问,他才将曹操的平生二愿娓娓道来:一是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二是得到江东二乔,置于铜雀台内,以乐晚年。
听罢此言,鲁肃大惊失色,周瑜怒不可遏。诸葛亮还火上浇油地将曹操令其子曹植所写的《铜雀台赋》背诵了出来:“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你瞧,诸葛先生持之有理,言之有据,使周郎醋意大发:“吾与操贼不共戴天矣!”
二乔何许人也?她们原是安徽潜山乔老爷家的一双女儿,美貌卓绝,知书达理,温柔贤慧。当时征战中的孙策和周瑜路经此地,对这一对绝色姊妹一见倾心。乔老爷见这两个青年人英姿勃发气宇轩昂,便同意了他们的求婚。于是,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唐人杜牧在《赤壁》诗中也写到了曹操老牛想吃嫩草的故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确,若不是那天老天爷刮起的东南飓风给了周瑜方便,大乔小乔恐怕真被曹操掳进了铜雀台。
仇,莫过于杀父;恨,莫过于夺妻。周瑜本来是个主战派,又经过鲁肃和诸葛亮演唱双簧的激将法,他誓死抗曹的决心比谁都更为坚定了。
接战交锋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战略态势。曹操从河南出兵,一路打到湖北,招降刘琮,打败刘备后,夺取了荆州的战船,获得了他们的水军8万,经过整编扩军,有了自己的26万水师,岸上还有大量步兵和骑兵。他们水陆两路,从荆州出发,奔刘备追来,向江东挺进。
大兵压境,咄咄逼人,诸葛亮身居东吴,纵横捭阖,剖析态势,晓以利害,使孙权和江东有识之士进一步看清了形势,进一步坚定了抗曹的决心,合纵联盟的统一战线形成了。然而,此时虽说是联军,其实不过是政治上的联合而矣,刘备方面随吴军行动的军队少之又少,诸葛孔明则一直不离周瑜半步,其职务也仅相当于一名高级参谋,只能随时听命于周瑜的军事部署,并从旁协同两军的联合作战。
而周瑜,本想领精兵五万抗击曹军,可是孙权对他说,我这里只有水军三万,你先率领他们西进吧,我继续招兵买马、调兵遣将和准备粮草,随后就到。
好样的周瑜,有条件抗曹,没有条件也要抗曹,他率领三万江东子弟兵,从柴桑(今九江)出发,奔赴抗曹前线。
此时曹军顺江东下,而联军则逆流西进,双方在赤壁摆开了战场。
这是一场遭遇战。曹操本来预计孙刘联军会在夏口摆开战场,据险而守。因为夏口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江防要津,屯兵夏口,既可拒上游来犯之敌,又便于守着要塞打击从长江上最大支流汉江而来的敌人,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江防要地。所以曹操料定孙刘会在此地布下重兵,水上大战应该发生在夏口,周瑜怎么敢向长江上游挺进而主动出击呢?
战争就是这样奇妙,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所以,当周瑜从柴桑赶到夏口,与刘备军队会合后,得知曹军尚在长江上游的洞庭湖一带行进,于是大胆用兵,冒险西进,出敌所料。结果使行军到赤壁江段的曹军大感意外,很快乱了阵线,只得仓促应战。首战失利,士气大挫,曹操决定退守江北岸边的乌林地区布阵设防,变进攻为防御。而孙刘联军也见好就收,暂时撤回长江南岸的赤壁之下。这样,两支军队形成了隔江相望,南北对峙的局面。双方都琢磨着怎样算计对方。
计除蔡张
小试牛刀,初战告捷。但面对强敌,仗该怎么打?计该怎么用?周瑜的脑计算机高速运转起来。他首先使用离间计让曹操杀掉了手下的两名水军将领蔡瑁张允,这就是蒋干盗书的故事。正如曹操给孙权的战书所言,“旌旗所向,望风来归”,曹操在襄阳荆州之战中受降了许多将领,其中蔡张二人就是荆州刘琮的部将。此二人深谙水上作战,又颇有谋略,他们若真心归顺效忠曹操,而曹操又能言听计从于二人的水战建议,这仗就没得打的。怎么办呢?于是周瑜就蠕动花花肠子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蔡瑁张允。
恰在这时,蒋干作为曹操的说客前来劝降周瑜,于是周瑜就汤下面伪造了蔡张二人给自己的书信,并在自己“大醉酣睡”中让蒋干看到并盗得此书。
再说蒋干,劝降不成,无功而返,怎样向主子复命呢?还好,失之桃李,收之桑榆,他偷得了一封绝对机密的书信。当蒋干将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信呈上曹操案头时,曹操连一分钟也没有犹豫,就令武士将二人拖出帐外斩了。
人们不免诧异,认为事情不会这么简单,一向多疑的曹操怎么没有怀疑此中有诈呢?他杀人怎么比杀鸡还来得快呢?是的,周瑜借刀杀人来得太简单太容易了,这缘于他对曹操性格的精准拿捏。别说曹操这样的性急之人,就是冷静的智者也会被这封信气昏而作出冲动之举,因为这封信太具杀伤力了:“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当时曹操确实气晕了,杀了蔡张当晚就后悔上当。等他缓过神来,水师依旧在,良将却难求。
短暂对峙
谋略与上当永远是战场上的一对孪生兄弟。你瞧,曹操上当的事还在后面。异常精明的曹操怎么总是钻套上当呢?
这就是战争这种艺术的神奇之所在:尔虞我诈,花样迭出。他在统一北方时几乎未费什么周折,他在进军南方时怎么会总是吃亏折戟沉沙呢?原因在于北方的袁术袁绍太愚太蠢,而南方的周瑜、诸葛亮太智太阴。他在大呼上了离间计的当之后,周瑜的苦肉计又接踵而至。周瑜深知,以自己区区几万人马,要想战胜号称百万之师的曹操,非智不能致胜,非奇不能致胜,只有采取突然奇袭的方式展开战役,方有胜算,死打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一条阳谋妙计又诞诞降生了。在战前军事会议上,63岁的老将黄盖与34岁的上司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不逊,藐视上峰。周大怒,欲斩之,众将苦苦求情。周瑜还是改用杖刑,痛打40军棍,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奄奄一息。于是黄盖有了因怨恨而投敌的理由。这样逼真的演技,曹操当然看不出破绽。就这样,黄盖与曹操约定,在最关键最紧迫的时刻投向曹营,以给周瑜最厉害最致命的反戈一击。至此,读者已经看明白了,这样的阴谋诡计与阳谋妙计轮番上演,给周瑜创造了接近敌人,突然放火的机会。
打了败仗的曹操屋漏又遭连阴雨,他退守乌林后,北方人不服江湖地带的水土,疫病在军中开始蔓延,弄得曹操忧心忡忡,老大不爽。正是在这个时候,周郎的离间计大驾光临大功告成的。
他借曹操之手顺利杀掉了曹军中懂水战有勇略的蔡瑁张允二将,使孙刘联军向最终大胜全胜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周瑜高乎?!
蔡张哀乎?!
周瑜确实高明,蔡张确实悲哀。当初发生遭遇战时,蔡瑁张允见曹操麾下的水师不习水战,一触即溃。为避免更大失败,于是,建议曹公下令撤出战斗,靠岸设防,退守乌林。因为乌林是江北重要的军事要地,利于操练水师。然曹操求战求胜心切,练兵不久,即催促蔡瑁张允南渡长江,攻击联军。均被蔡张以“兵未练熟,主公不可轻言出战”为由,加以拒绝。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蒋干劝降不成,盗得机密文书的。曹操本来认为蔡张拒绝出兵是心存异志,现在又有铁证在此,所以不由分说,立即杀了归降不久的二名水师战将。
布阵南岸的周瑜得知此事后,窃窃欢喜,认定“大功可成矣”!
没有了擅长水战的将领,于是给了庞统掺和进来使坏的可乘之机。
庞统跟诸葛亮一样,本来是个隐士,正在待价而沽,渴望建功立业,只想择贤主而佐,未曾选边站队。他此前虽与诸葛亮有过交谊,与刘备周瑜也有过几次见面,但他深知,就当时的天下大势,曹操势力最大。他认为,若有大智者从旁献计,必天下归操,大功可成。于是他决心投曹助其一臂之力。谁知曹操势大人骄,并不认为庞统是什么高人,有多少韬略,于是冷遇了此君,弄得庞统十分不爽。就这样,庞统喇叭不响调头吹,南渡长江投奔了刘备,临行前给曹操出了个坏坏的连环计,让他把众多的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
此计果被采纳,此举果受欢迎,北方兵晕船怕水的情形大为改善。
舒服好看,虚假练兵,后患无穷,1800年前就有过惨痛的教训。
对阵已久,操练多时,何日开战,双方都在跃跃欲试。机会终于等来了。
曹操在等,他等着练熟水军,等待黄盖来投;周瑜在等,他等着备足兵器,等着援军到来;诸葛亮也在等,他等着泥鳅戏水,等着东南飓风。等啊等,这一天终于等来了。
诸葛亮本来是个神人,他懂阴阳,知风水,通天象,是个博学多才,足不出户,就能知道天下大事的秀才。当时乃冬季,泥鳅在冬眠,怎会浮出水面露出肚皮晒太阳欢欢戏水呢?若此天象出现,必然会刮东南大风。于是他天天在江边在湖边在塘边转悠。这天下午,他终于看到了自己想要看到的天物感应奇观——无论塘里湖里还是江湾静水处,泥鳅都在水中跃跃欢跳,追逐戏水。于是,他急急跑到周瑜营帐,催促调兵遣将,明晨出兵伐曹。
军事行动乃最高机密,一切都在月晕天黑中悄悄部署着。但曹操的情报机器还是掌握了这一绝密情况,同时获取的信息有:黄盖将在明天早晨率部投诚。
两处情报,相互印证,曹操确信黄盖归顺无疑,于是连夜布兵迎战,同时也在筹备着招待黄盖到来的庆功盛宴。
奇袭火攻
可以想象,黄盖弃周瑜而投曹操,他带去的除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500壮士,还有载满干柴、浇过灯油的近百艘快船。他趁着黑夜,逆水行舟,驶向了曹军水寨的上游。因有约定,曹军对黄盖的到来,因为不疑所以不防,正在翘首以盼列阵欢迎呢。
诸葛亮则在赤壁山头的最高顶上,搭好祭台,正在装神弄鬼祭天借风。经过仅仅半个时辰的折腾,东南方向的大风就一阵紧似一阵刮了起来。这时,正好总攻的时间到了。
周瑜在完成全军的攻击部署后,当看到黄盖已处于最佳进攻位置的信号时,亲率自己的三万精兵和刘备的部分人马,擂响了战鼓,从南岸向江北发起了攻击,他的前锋同样是放火的快船。
此时的曹操,开门揖来的是“盗”,引入进室的是“狼”,战场会是怎样的情况呢?读者诸君可以发挥聪明才智,大胆的作出想象……当时孙刘联军数百条快船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呈半圆包围状向曹操的水军营寨放起了大火。说时迟那时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大火迅速在曹营中蔓延开来,越烧越猛,越烧越旺。你想,古代的木制战船哪里经得起火烧啊!大火烧到船上,大呼小叫,人急马跳,乱成了一团糟,曹军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淹死;不是被淹死,就是被射死……。
这突如其来的大火让曹军措手不及,大军纷纷向岸上逃窜,跻入水中和被踩死的不计其数。
士气最奇妙,兵败如山倒,无论你多少军队,阵线溃了,斗志垮了,再多的军队也是枉然。王莽的4 0万军队打不过刘秀借来的1万人马;明朝正统皇帝朱祈镇御驾亲征的30万大军,却被也先的2万蒙古骑兵象剁西瓜一样杀了个净光,连皇帝也做了俘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敢断言,曹操的军队一边逃跑一边在嘀咕:打什么水仗,我们既不识水性,更不懂水战,怎么打呢?
我还敢断言,他们一边逃跑一边在怨愤:到什么南方,我们又不服水土,现在弄得我们一身疾病,怎么跑呢?
是的,这样的水战他们见所未见;是的,这样的火攻他们闻所未闻。他们死得悲悲切切不明不白,只能徒犯嘀咕徒生愤懑。
水军的溃败还引发了岸上步兵和骑兵的骨牌效应,无论曹操怎样督战,溃逃已不可避免。曹操自己也不得不加入到逃跑的队伍之中。他们跑啊跑,一个比一个跑得快,有的甚至跑得比兔子还快。周瑜率军乘胜前进,紧追不舍,直追得54岁的曹大帅丢盔卸甲,割须弃袍,下气接不了上气。
在败逃华容道的路上,眼看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曹操已成瓮中之鳖。不料,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一挥,给曹操让出了一道口子,老天爷给了他死里逃生的机会。
巧了,两军对阵,你死我活,哪有大功不立,全胜不要呢?
原来这是诸葛亮布下的一着妙棋。
就当时情势,若一战全歼曹军,则孙权周瑜会顺手牵羊把刘备一起灭掉。所以诸葛亮特地安排关羽设卡拦截曹操。因为他深知,关羽曾在曹操帐下服务过多年,且交情不浅,曹操曾为留住这个忠义之士,对他礼遇有加。羽又是极讲义气之人,亮料定曹必逃此路,也料定羽必会放操一条生路。这样一来,有责关羽担,自己巧躲开,如此这般,三足可立,三国可成矣!
赤壁溃败后,曹操一败不可收拾,他本想留曹仁守住荆州,无奈军心动摇,更无奈孙刘大军围追甚紧,最后曹仁不得不弃城而去,紧步曹操后尘退回了许昌。
逃走的当然只会是少数,江面上飘浮着大量战火烧过的战船残骸和军士尸体,沉入江底和死在岸上的更是无法统计。这场大战,遗下的不仅是数十万将士的生命,还有许昌相府女人们的期盼,魏军兵士老家姑娘们的期许,北方老娘们唤儿的呼声,南征将士凯旋的梦想,都在这把大火中化为了灰烬;逃走的不仅是能够移动的躯体,更有将士们心头的余悸:雨季道路的泥泞,严冬天气的湿冷,水上战船的颠簸,江上掀起的巨浪,思而生惧,望而生畏,成了这些北方军士永远的恶梦。
战火过后,这块人类的炼狱,变成了禽兽的天堂,恶狼与野狗,水兽与猛禽,一切肉食动物蜂踊而至,好长时间也没有将战场打扫干净。其败,惨不忍睹。其惨,耳不忍闻。总之,在曹操看来,这是战争史上空前绝后最窝囊、最狼狈、最突如其来、最不可思议的大败惨败,败成了战争经典,败得遗笑万年。
战后,孙刘联军论功行赏,坐地分赃,经过讨价还价,刘备从孙权手中借得了荆州。从此中国诙谐的文坛多了一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疑点重重
火烧赤壁,曹操大败。但败得蹊跷,败成了难解的历史之谜。因为我们眼前的长江根本泊不下战船,摆不开战场,那大败又从何而来呢?于是,有了赤壁古战场之争。而且此一纷争竟有了七处赤壁之说。但争来争去,真正上得了台面的只有两处:此一是我眼前的赤壁,亦曰“武赤壁”;其二便是苏轼凭吊怀古的地方——黄州赤壁,亦曰“文赤壁”。
是的,赤壁之战若不是发生在咸宁的赤壁,而是发生在黄州的赤壁,那就好解了。因为在黄州赤壁的对岸,有中国十大名湖梁子湖,该湖有一条大港(名曰长港)连着长江。周瑜水军将战船隐蔽在长港之中,待曹操的水师由西向东,由上游行至下游时,周瑜指挥水军从长港突然杀出,他们出其不意出现在曹军背后,并且占住上游有利地位。那时正值冬季,长江中游的内陆地区常刮凛冽的西北风,周瑜借助西北风的威力,对曹军发起火攻,这样才能占天时、得地利,顺风顺水。又因曹军来自北方,多数是旱鸭子,怕水又晕船,所以不得不采纳庞统的“计策”将很多战船用铁链牢牢连在了一起,这样,机动性就差,无异于作茧自缚,更无法调转船头攻击联军。在这样的情况下,傻子也能想到,瞎子也能看到,赤壁江面的战场上,风大火旺,上游攻击下游,正面攻击背面,谈笑间强虏当然会灰飞烟灭。
若此战的赤壁系咸宁赤壁,该江段周瑜没有隐蔽战船的地形和条件,无法达成出其不意的效果,只能是阵对阵,硬碰硬。因为我们眼前的赤壁之下,江道很窄,冬季枯水期仅宽约1公里,而且水流很急,根本无法泊船,怎样屯兵水师于两岸呢?而且在冬季,内陆常刮的风只有西北风,东南风是绝对罕有的?除非诸葛亮真有通天法术,真能向玉皇大帝借来强劲的东南飓风,将南岸之舟箭一般吹向敌阵。可是,诸葛亮有这样的能耐吗?
借题发挥
诚然,关于赤壁之战地点的争论自古有之。早在一千多年前,宋代的学问大家苏轼,已就赤壁之战的地点和功臣做过文章,他在黄州赤壁所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词中的“人道是”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别人说是”。同时,他在《前赤壁赋》中更具体地说,赤壁战场“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而古之夏口是现在的武汉市江夏区,而古之武昌,则是现在黄州对岸的鄂州市。乍一看,从苏轼两篇美文中我们可知,其一,此战的功臣是周瑜,而只字未提诸葛亮。其二,此战的地点在武汉与鄂州之间的江面上。三国志中陈寿说的曹操败走的华容古道这里也有。
不过,我们细究就会发现奥妙。苏轼是大学问家,当然不会不知道赤壁之战到底发生在哪个地方。他的“人道是”,他的“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正给自己找好了退路:第一,别人说这里是赤壁古战场,我可没说。第二,“此非…乎”,更是打了一个大大的“?”。
那他为什么还要这样写呢?这就是文学的功能: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当时的苏轼,受到迫害,被贬黄州,而他日日所见的长江岸边确有一兀赤色峭壁,崖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于是他灵机一动,借题发挥.移花接木,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他采用艺术的手法,借重大历史事件,借千古风流人物,托物言志,抒发心中的苦闷,渴望自己也能象周郎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如果有人还想借苏轼之手大做文章,争抢赤壁古战场之属地,不仅是十足的无知,而且是十足的无耻!
稍有一点前瞻性的人就知道,稍有一点地理历史文化素养的人更会知道,1800多年前的长江,是不能与当今、与眼前的长江可以同日而语的。远古的长江完全是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无拦水大坝,无驯水大堤,无跨江大桥。那时,江湖一气,水域一体,赤壁对面的乌林就是现在的洪湖市。而洪湖,经过后世历代围湖造田,现在仍是湖北省的第一大湖泊。由此可见,当年的洪湖与长江是水天一色,江湖相连的。而乌林,则是一片高地,林木繁茂,乌鸦翔集,这样的高地,被作为军事要地当然毫不奇怪。
而且更有证据表明的是,在乌林地区,在赤壁对岸江堤北面十余平方公里的大范围内,发掘了大量剑戟、箭镞、马蹄和陶器、青铜器等。经过考证,这些文物兵器,正是东汉末年的东西。地质专家们同时考证得出结论,赤壁之战发生时,该江段宽约六七公里,足以容纳这场水上战争。这些都雄辩地证明,我脚下的赤壁就是周瑜发起火攻的地方,我看到的乌林就是曹操美梦破灭的地方。言之凿凿,谁敢强辩!史迹斑斑,谁敢再争!
定位诸葛
关于诸葛亮的历史评价颇值得商榷。真实中的诸葛亮真正值得称道的不是什么智慧和谋略,而是忠君思想,是超越大忠的愚忠,是跨越精忠的谬忠。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已与诸葛亮说好:我的禅儿,能辅则辅之,不堪辅则可代之。可是诸葛亮对这个“刘阿斗”明知不能为而为之,精心辅佐,不曾怠慢,至死也没有取刘而代之意。当后世发生曹丕取代献帝刘协做了皇帝,司马炎取代魏帝曹奂做了皇帝之后,更加烘托出诸葛亮的人品之高贵,忠君之精诚。正是因为这个“忠”字,他才被后人神化和美化。事实上,论军事才能,他远远不是周瑜的对手,也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他五次北伐都没有取得成功,反而因才能不济,举轻若重,累死在了五丈原。所以最终统一天下的,不是被后世神化了的智多星诸葛亮,而是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孙子,毕竟三国归了晋。纵观历史长河,无论怎样演义,终归是司马氏的一门三代更为厉害。
我无意为谁拉票,不过据书据史而论。只是对罗贯中把诸葛亮吹得神乎其神不以为然。其实,历史上的诸葛亮,既无识人之明,亦无用兵之智。你看他用只会纸上谈兵的马谡镇守要地,结果失了街亭,被迫全线溃退,无奈中他还亲自冒险上演了一曲空城计;你再看他很多年也没有发现和培养出一名杰出的军事将领,结果是,蜀中无大将,只得让廖化当先锋;你还要看他五次北伐都被司马懿打了回来,未有尺寸之功,怎么还要神话美话成智慧的化身呢?
当然,诸葛亮也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他有两点还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一为忠,二为勤。而这两点正好符合历代统治阶级的利益,符合忠君和皇权思想的需要。罗贯中为了顺应中华主流文化中“忠孝”的儒家思想,为了给封建统治阶级吹好喇叭抬好轿子,就巧舌如簧妙笔如龙,将诸葛亮演绎成了无所不能,料事如神的智多星,使之成为了统治阶级宣扬的勤勉忠君楷模和家喻户晓的英雄。
兵圣何人
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其被神化美化的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诸葛亮,这就是民间社会顶礼膜拜的关老爷。现在全国范围内,小有规模的关帝庙数以万计,还有许多商人店堂供奉的关羽像更是难以计数。更不可思议的是,他被吹捧成了武圣人,意欲取代孙子,几乎得到了与孔圣人平起平坐的尊号。
本来武圣人的桂冠早就戴在了孙武头上的,到了明代,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出版问世后,加上古代戏剧的不断渲染,结果把勇不及吕布,谋不及吕蒙的关羽无限神化,使之晓喻天下成了圣人。你看关羽,拉上张飞和刘备,也打不赢一个吕布,他有勇有力吗?你再看关羽,他作为荆州市长兼城防司令,在吴军攻击下,不仅丢了荆州,其项上人头也被吕蒙砍了去,你看他有谋有略吗?
客观讲公正评,止戈为武的孙子才堪称兵圣武圣,他不仅著有兵书十三篇,有伟大的理论成果,而且能将吴王的一群妃子训练成赴汤蹈火,令行禁止的铁军。他不仅能统帅弱小的吴军彻底打败屡屡犯边的近邻徐国,而且能统帅吴军王师远征,彻底打败常常欺负吴国的强大楚国。他不仅立有言,立有功,更立有德——孙武厌恶战争,反对战争,尤其反对师出无名,以强凌弱的不义战争,所以在打败强楚后,当吴王拟进一步重用他征南战北,灭东平西,一统华夏之时,他却谢绝了吴王的一切封赏,既不要高官,更不要厚禄,而是重新归隐田园,过他的老百姓生活去了。这样的奇人,才堪称大智者大圣人。1999年,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官兵人手一本《孙子兵法》。他们将古老的兵书与现代化的武器相结合,成就了美军现代战争的经典。更神奇的是,孙武所著的兵书,是地球上流行最久远、发行量最庞大的书籍,有五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过《孙子兵法》。两千多年来,他的著作被华夏子孙和世界人民痴迷的苦读,着魔的研究,被我们这个星球上的人们誉为“兵法圣典,外交必读,商业天条”。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欣喜地看到,《孙子兵法》的每一句话,都永远放射着智慧和真理的光芒。
由此可见,中国的武圣人,世界的武圣人,非孙子莫属。一个没有超凡智慧和伟大思想的人,永远成为不了圣人。
那民间社会为什么要供奉膜拜关老爷呢?这是情义使然。他单刀赴会保护大哥刘玄德,他千里走单骑护送大嫂甘糜夫人,他放走昔日有情于己的老上司曹孟德,彰显的都是侠义情怀。所以很多人,尤其是商人们认为,人在江湖,没有情没有义,是绝然混不出什么名堂来的。不讲义气谁还跟你玩跟你干呢?没门!所以,重情重义的关哥哥才被这么多人供奉。
天下归一
曹操虽然侥幸逃脱了,但他统一中国的大梦自此破灭,他的头疼病也发作了,在心灵煎熬与病痛折磨中,垂垂老去,徒然发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感怀。悲乎?!生前,他修建了多达72处的疑茔,让别人永远找不到他死后葬身何处。他以这种方式,给自己奸诈的一生画上了幽灵般的句号。弄得今天的人们对他的墓地争论不休,伤透脑筋。
人谋不如天算,曹操赤壁梦断。此战一败,英雄步入了末路,枭雄走上了正道,刘备孙权的势力冉冉升起,魏蜀吴三方的军事实力发生了质的变化,进而使三方经济、政治、军事等综合实力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中国历史出现了三国三公、三足鼎立、分裂分治的奇特局面,再次进入了“久合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大轮回。后来又经历了数十年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又经过长时间权术谋略机关算尽之后,公元265年,即赤壁之战发生57年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在爷爷懿、父亲昭矢志奋斗的基础上,又经过自己几年的艰苦打拼,终于扫平四海,天下归心,中国再次回归一统。在朝野上下欢庆胜利的喜悦气氛中,29岁的司马炎逼退魏傀儡皇帝曹奂,自己登上了大位。他把曹操的梦想变成了自己的梦想,他把曹操的子孙悉数幽禁,从而建立了自己的新朝。此一更迭,帝曰武帝,朝曰晋朝,史称西晋是也。
司马炎不愧武帝的称号,他的雄才大略,使中国再度回归统一。我们的国家在经历两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等十余朝代更迭后,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尽管这场赤壁大战离我们已经遥遥1800余年,但因它是中国历史上最经典、最精彩的战例,所以深深根植在了我们民族的记忆之中,令后人不断回味、品赏、把玩这段历史。
千年一景
今天,我走进赤壁古战场风景名胜区,从大量名胜古迹和历史典故模型中,看到了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缩影,熟悉了这场震古烁今的不朽战例,增长了才干,深受了启迪。走在景区的路上,看着看着,听着听着,仿佛自己走进了1800余年前的那场战争,既希望帮助孙刘联军击败强虏,也想给不可一世的曹操提个醒献点策,让他做圆大梦。
在景区,我看到了庞统当年所居的“凤雏庵”,那棵他当年亲手种下的银杏树,历经了1800多年的风雨沧桑,现在依然枝繁叶茂,奇乎!还有那株启发他给曹操献出连环反计的地球上第一古藤,现在还年年长出新枝,依然盘根错节,互相缠绕在一起,神乎!
在景区,我欣然看到了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下的深深情义;看到了曹操、刘备青梅煮酒,纵论天下英雄的场景;看到了大乔小乔盛妆出场、喜嫁情郎的场面;看到了周瑜头戴盔甲,身披战袍,腰挎宝剑,俯视大江,英姿飒爽的豪气。只可惜英雄气短,天妒英才。在取得赤壁之战大胜后仅仅二年,周瑜就被诸葛亮一气二气三气,气得箭伤复发而亡,英年36岁。死前,他怒目圆睁,对天问道:“既生瑜,何生亮?”发出了不服而又诚服的感叹。
在景区,唯一遗憾的是,我没有看到这场大战的沙盘模型,没有看到穷尽谋略的战争壁画。如果把这种大型壁画和精美文字相结合的文化元素铺呈在景区,绘成图文并茂的历史画卷,更能吸引军人的眼球和文人的脚步,更能引起游人的共鸣和心灵的震颤。就象我们过去看得着迷的小人书,就象现在小孩痴迷的卡通画。唯其如此,方能将游客带入那场梦幻般的伟大战争之中;唯其如此,方能让游人在欣喜中纠结,在颠狂中叹息。
游走在景区的路上,我突然发问自己,中国历史上的大战不少,恶战亦多,诸如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有哪一个能象赤壁古战场一样,留下这么多的历史遗迹呢?又有哪一场战争能象赤壁之战一样,令国人心驰神往,令文人诗词歌赋,令伟人纷至沓来呢?没有,绝对没有!据导游介绍,有图片为证,仅当今时代,就有江泽民、贾庆林、贺国强、李显龙等国内外政要前往赤壁古战场,感怀古今,祭拜先贤。这一切源于何因呢?
文化,源于伟大的文化!
文化,源于不朽的文化!
唯有文化,才具有这样长久而伟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