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7年第6期 搜索:

早安太和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7-12-21

□刘凤玲

在湖北鄂州,有个名闻遐迩的梁子湖,梁子湖区政府就座落在古镇太和。太和有山有水,人杰地灵。改革开放之初,太和人农闲时就纷纷外出经商,全国各地,蒸馒头,炸面窝,卖发糕,做豆腐,还有一块钱三样,只要一打听,十有八九是太和人。那些至今没有回来太和的,大多成了富甲一方的大老板。

太和人生性豪爽,不拘小节。因本地土质适宜种红薯,且又大又粉,红薯的土语叫“苕”,早年时兴文艺汇演,一个挖苕的节目得了奖,太和人在鄂州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绰号:太和苕。这些年,太和的地里已很少种苕,这个称呼也被一代人忘却了。

不种苕的太和人,早已习惯了运动养生。每天蒙蒙亮,青峰路上,都是早起的男女老少,迎着启明星,向青峰山方向慢跑快走。还没到梁子湖高中,《我的未来不是梦》就在准点播放。学校斜对面,是青峰公园,有整套的健身器材,供老人锻炼。

大路穿过青峰山村,从左边上山,一口池塘就在路边,池水清澈见底,几只鹅鸭嘎嘎的叫着,像是晚上没有归家。上山的土路有些陡,被雨水冲的坑洼不平,走了一公里陡坡,便是茅草碎石的平路,一只只白兔经常在这儿出没,见到人嗖的一下钻进了灌木丛。一块块大大小小的石坡石块,干干净净的泛着红晕,很适合野炊和醉卧。

穿过这片板栗林,刚摘完板栗的树只有叶儿在飘,再顺着这片黄得似金白得如雪的桂花林,呼吸着花香,聆听着鸟语。

站在太和镇的最高点,凭栏远眺,揽胜古镇,远水近山,美不胜收。虽然都是熟悉的街道和村落,看在眼里却是如诗如画,美丽妖娆,令人如醉如痴,不忍离去。上山到四面观音,要一个小时左右,下山时,选一条直插青峰山的小路,不到一刻钟就回到了上山路口,又从笔直的上坡径直到青峰古刹。这种季节走这条路,可是气喘吁吁,无所顾盼,若是春天来到这里就热闹了。路左边,青峰林场的狗血桃花开似锦,路右边,青峰山农家的油菜花,金黄透亮,蜂飞蝶舞,应接不暇。可惜面积不大,只能叹为观止。

上到坡顶,就听到一个深厚圆润的声音,声声阿弥陀佛,余音在山谷回荡,不绝于耳。在青松翠竹掩映下,“青峰古刹”四个大字金碧辉煌,雄伟庄严。只有初一十五,庙门才会早早打开,迎接四方香客。

在古刹右侧的一块空地上,一群男人每天坚持晨会。从家里跑步上山,好像健身不是目的,而聊新闻吹牛皮才是生活的必需。看他们一面运动着手脚,一面信口开河的调笑着,没有身份地位和年龄的隔阂,不得不感叹这样的群体真是和谐,更有益身心健康。而一塘之隔的女人们,总是那么婀娜的跳舞做操,偶尔也会拉上家常,扯一段八卦,但运动一完,她们就马上回家,不忘行使女人的家庭职责。

我偶尔上四面观音,拍流云照日出,陪女师傅聊天,向她请教一些佛教知识。也常去青峰古刹,对着紧闭的大门,焚上一瓣心香。多数时候,是沿着羊城路,一面观赏一面疾走。香樟树与红叶石楠交叉栽种,仿佛配成一对对守望的情侣。树下随意播撒的花籽,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艳,招蜂引蝶。菜地上红花菜青辣椒紫茄子,秀色可餐。竹架下的冬瓜丝瓜,随风荡着秋千,一天一个样儿。

前面的稻田,渐渐泛黄,呈现出丰收的喜悦,似乎不久前才插下的禾苗,不经意间,稻穗已懂事的低下了头,展示着成熟的谦卑。

远远的,一股荷香涌入鼻尖,十里荷塘就在眼前。大如锅盖的绿叶上,露珠如顽皮的孩子,躺在上面滚来滚去,惹得电线上成排的燕子,叽叽喳喳,讨论个不停。红白相竞的荷花,含苞怒放,娇艳欲滴。勾着头感恩泥土的莲蓬们,由嫩黄转为青黑,再由采莲人的手,一朵朵撤离枝头。

荷塘尽头,是百十来亩的牡丹园,每年春天的牡丹花节,如同树上的牡丹,开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远道而来的赏花人,留下了多少难忘的倩影,此时的园里,却略显荒芜。只待来年春风起,花开时节再逢君。

太阳已升起,树木花草也氤氲妩媚起来,已到了工作时间,该回家了,看不够的好山好景,忍不住的天天晨跑。生命在于运动,只要岁月静好。我常常鼓励自己,要用还矫健的步伐,丈量这片浪漫的土地,满足不老的情怀,畅想大自然的色彩斑斓,以感恩的心态活在这份自在安宁中。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