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丹丹
我在体制内工作十余年,既不是做茶人,也不是卖茶人,生计与茶毫无关联。严格讲,短短两年的茶龄,不妨碍我积累了自己的饮茶记忆,特别是2015年夏天第一口白茶下了肚,她便成了中国六大茶类里我不变的挚爱。
2016年8月,我和杭州的茶友相约踏上了白茶故里——福鼎这块陌生的土地。这一趟白茶文化专旅,整合了福鼎优秀的茶企茶人茶山资源,我们一路深入茶园基地,了解茶叶交易市场,拜访当地茶商望族,游览白茶传说地太姥山,领略了白茶的一段复兴足迹。
白茶采用古人最原始的茶叶制作工艺——萎凋、烘干而成,至到清朝后期才被确认,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幸好她先天资质不俗,经年沉淀,厚积薄发,独立成类。2000年前后,从北上广杀回福鼎的“中坚力量”带着他们的第一桶金,开启了最早的茶园圈地,迅速崛起一大批全国闻名的优秀茶企。为了未来走得更长远,他们承包了大量有机茶园,在有机茶园的基础上,又建成了集茶叶生产加工和茶文化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白茶庄园。一大批有机茶园的出现,带动了周边村落茶园种植的兴旺,茶农成为最直接的受益人,每一片茶叶也找到了她的归属地。
我们先后走访了“品品香”、“鼎白”、“六妙”、“绿雪芽”等优秀茶企,在传统工艺与现代机械之间,每个企业也有了各自的选择。市场需求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他们有的率先启用原产地识别系统,有的建起了世界第一的自然日光萎凋棚,有的在新兴电子商务领域领先了一步,有的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私人订制服务。这一批优秀的品牌企业不只是卖茶,更打通了销售者与消费者的平台和渠道,通过各种新产品的尝试,让白茶变得更加亲民和时尚化。
点头集镇茶青市场是福鼎本地最大的茶青市场,八月份的茶叶交易市场,没有了春茶上市时候的人头攒动,颇显得有些空空落落。市场短的不过百米,从二楼高处望下去,地上摊满了一袋袋茶青,挤满了这个时节交易的茶农和收茶人。市场内目前的茶青多属于叶茶,主要做贡眉和寿眉,虽然规模不大,但是是我第一次见到茶青交易,也近距离了解到茶农当前的生存环境。福鼎本地流传了一首《拣茶歌》,其中有一句便是“八月拣茶是中秋,但愿茶卖好价钱……”,我亲眼看见一个茶农,倒了整整一筐青叶,收入只有微薄的20元。
清末到民国,在福鼎点头经营茶行发迹的商贾之家不在少数,这次福鼎之行,我们有幸拜访了当地茶商望族梅相靖的后人。从点头集镇出发,向西车行大约十公里,就是 “中国白茶第一村”的柏柳村。往村里走,一路上古意盎然,依稀可见旧时商铺。梅相靖的祖父梅伯珍,是福建有名的茶商,将白茶远销港澳和东南亚。上世纪三十年代,回乡建起了全石头制的“福鼎第一座小洋房”。距离不远的梅氏族屋,更有保存完整的清代大厝。
我们坐在正厅一边喝茶,一边听后人讲述本家族的茶商故事与荣耀,尝试走进他们的过去与现在。福鼎因受中外时局影响,梅伯珍的生意有过几次大亏损,但他宁可变卖田产还债,或作为大股东按股分派责任,从不连累合伙人。66岁寿辰之际,他以高龄受命出任白琳示范茶厂负责人,福建茶叶管理局专程送来题有“苑宛耆英”的贺牌寿匾。这块牌匾历经土改、文革,被假作门板才得以幸存,几代传承。梅相靖10岁前失去了父亲,像许多农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辈人一样,他放过牛,在生产队开过拖拉机,学种茶,最后还是白茶为他带来了晚年运,70岁被确认为省级“非遗”白茶记忆传承人,72岁通过申报再升为“国家级”。
在福鼎卧虎藏龙的另一位茶人——方守龙,早已获得了多项茶叶工艺发明专利,近年专注于太姥山方家村一小片茶园,忠守着自己一个叫“白茶小镇”的制茶作坊。我们在一个晴好的下午亲临拜访,坐下来烹一壶水,品味他的招牌“春夏秋冬四季私房茶”。这款茶真的是茶如其名,四季分明,春茶的鲜甜,夏茶的清凉,秋茶的甘醇,冬茶的青草香,每一款季节茶都有各自的形态与口感。那个下午就这样缓缓过去,一泡又一泡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的白茶,在我们手中一杯又一杯四季茶汤里反复浸泡、体味、品闻。
温馨的茶室里,我在墙角看见了方老师的茶园记录台账,翻阅后才得知,他每天清晨五点必然准时起身,记录当日的气温与湿度,查看昨晚的茶青萎凋状况,在茶园巡视一番。中午适当休息,继续观测再等到晚上新茶上架,与工人一起制茶……一年四季外面风啊雨啊,声声入耳,他却一心一意坚守着自己的一方茶园,潜心修炼他个人的制茶手法,安身立命。
最后我们一起登顶太姥山,太姥山是福鼎的标识,白茶最古老的传说也发生在这里,传说太姥娘娘曾在鸿雪洞采制白茶,疗救麻疹患儿,从此太姥山以白茶闻名。攀爬在太姥山的小径上,清风不疾不徐。此山地势高耸,依傍东海,流云一会遮蔽日光,一会变换形状,间或落几点微雨被雾笼罩,不禁感叹这水雾是太姥山孕育好茶的妙法。山路上忽逢溪流潺潺漫过石块,高地的茶树间也常常露出太姥山特有的花岗岩。这里的花岗岩距今约有一亿年,太平洋板块和陆地板块的挤压,造成岩浆喷发,形成了大面积火山岩,地壳抬升后火山岩露出地表,风化成了各具形态的奇峰怪石。
福鼎的山水茶园,留下了我的足迹。时隔一年,这一段茶路历历在目,有茶香弥漫,有历史遗存,有山川秀丽。因茶而兴的福鼎,披风历雨依旧初心不改,在对福鼎白茶的追寻中,我也会将这一缕茗香刻于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