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7年第6期 搜索:

梅苑深处忆年华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7-12-21

□王成伟

那一日春寒料峭,天空中飘着若有似无的雨丝,正是正月里走亲访友的日子,午后,几位姐妹约去公园赏梅。行过亭台水榭,烟柳画桥,走进阡陌小巷,古街幽井,门户前有色彩缤纷的野花,盛开在仿古木车里,还有一树树绚烂的桃花立在广场上,枝桠间挂满红红的福袋,有女人和孩子攀住树,不住摸扯那些福袋,以为就此抓住了幸福。景象热闹纷繁,似乎春天已然来临,众人走进细看,方知花和树皆是人造的布景。

继续向前,在一处高大的牌坊下驻足,上书“梅苑”二字,我们四下观望,见古巷民居,人流如梭,并无梅苑影踪。便随人流向北行进,远远地,望见山坡上有一树树桃红与雪白,那些梅树刚刚一人多高,散布在一片树林中。美玲走得快,歇在一株红梅下,欢喜地冲我们招手,星星点点的粉白花朵,衬着她的绛红色围巾与粉蓝色上装,那雪白肤色中的眉眼宁静动人,素洁端庄。

梅林正北是曹禺祖居纪念馆,偌大一个公园便是江汉平原上颇负盛名的曹禺公园。人群川流不息,我们不过走马观花,见到许多文字、牌匾与画像,多是介绍曹氏族谱明细的,也参观了曹氏先祖的各种居室,看到很多罕见的工艺品,如身着清代服饰的夫妻蜡像人儿、造型各异的女子绣花鞋、绣工精美的虎头帽等等。游览完一圈,回到天井里都不想即刻离去,举目仰望,只见四围的飞檐翘角,红灯高挂,白墙黑瓦下人头攒动,岁月的印痕仿佛永远停驻在这方时空里。

“梅苑深处忆年华”,在纪念馆外的一方匾额上看见这几个字,心头不由一惊,梅与曹禺先生的联系确乎极其深厚。“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雷雨》里周朴园与梅侍萍的台词让人印象深刻。年轻时的梅姑娘美丽聪慧,大眼睛忽闪忽闪,粗黑的辫子油亮油亮,她是丫头,他是少爷,互生情愫,偷食禁果,诞下二子,冬夜被逐……三十年后重逢,他记得她产后怕风,总要关窗的习惯,她亦想起为他亲手缝制的衬衣袖襟上的那朵梅花……剧中所有这些,无一不在观众心里打下了深深的“梅花”烙印,而美丽善良的梅姑娘也因此成为曹禺先生笔下的代表人物。想来,这梅苑的来历多因此故吧。

且行且思着,姐妹们已先我来到一道拱形的宫门外,小梅与小凤笑靥如花地在谈论些什么,我一走近,她们就急切切地说,若不是今日我约她们同来,她们还从没想过要进来看看,更不知里面还有这等陈设与讲究。虽则她们身为潜江人,从出生就成长于斯,也知曹禺公园闻名,但久居乡野,从未细究过。我笑着告诉她们,你们的名字里各有一个“梅”和“凤”字,正是曹禺先生剧本中重要的两个女性名称。由此可见,本地女孩儿取名依然沿袭了一些旧时称谓,而曹禺先生自幼受楚潜文化熏陶也因此可见一斑。小梅与小凤似懂非懂地笑笑,一同寻向了别处。剩下美玲与我同行,美玲是苏州人,与我互为妯娌,均是随着夫家回乡探亲拜年,美玲与表弟结婚仅两年,我们因而只见过两次面,彼此还不太熟悉,但是相互都有说不出的好感。

我们一起向前走,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偶尔彼此沉默着,我突然想起这几日的回乡之旅:春雷滚滚,震彻屋宇的时候,一屋子人团团围住四方桌子打麻将;每家每户伫立在高高的台基上的小洋楼如一栋栋华美的乡间别墅,某一户人家的倚门而立的粉装少女是那样娇俏可人;天晴后去拜年,中巴车上满满的人,每个人皆笑容可掬,有小女孩坐在我身旁,悄声告诉妈妈,那位阿姨的衣服好漂亮,她拿着的是粉色包包,我假装没听见心头却窃喜;视野里笔直的路,一马平川的田野,绿意盎然的冬麦,影影绰绰的树林;那些夹杂在新楼房之间的弥足珍贵的老房子,古色古香的暗灰色门窗,窗上有古朴的雕花工艺,老人和孩子在门前晒太阳、玩手机,怡然自得;还有那名叫“张新”的老乡场,公社旧址的门框上隐约可见的红五星;那些如小梅和小凤一般勤劳淳朴的乡民们的笑脸……

这片我从陌生到逐渐熟悉,从反感到越来越喜欢的土地,往来已有十多年了,对如今的美玲而言才刚刚开始,也一定会有同样的感受吧。还有今日同游的梅苑与纪念馆,在那棵花树下,在那方天井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瞬间,美玲一定是万分欣喜的吧。我没有询问她对这里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与否,我知道她会慢慢熟悉并喜欢的。我们牵着手,一起向梅苑的出口——那座大牌坊下走去,小梅和小凤已在那里等候多时。

守得湖山观日出

东风送暖,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柳绿花红,在美丽的湖山村,春天说来就来。你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享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画卷,也可以回味“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图景。总之,在这里你可以尽情放松,驰骋想象,到最后,你甘愿躬耕田亩,做一名农人,守得庭前花开花落,伴着湖山静观日出。

知道湖山村的名字,也同时知道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郑雄,早在两年前几位荆门文友来湖山村采访,时任湖山村党支部书记的郑雄先生邀请大伙在镇上团聚,我与之也算有了一面之缘。郑书记身形魁梧,性情爽朗,他侃侃而谈,讲自己的创业经历,自己的乡村和幸福的大家庭,真诚坦率。今天,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我与荆门市文体局的几位朋友亲历湖山村参观,更是别有一番感受。只见眼前青山作屏,绿树为帐,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村口的仿古牌匾格外醒目,而遍布脚下的,是大片大片粉红的格桑花,此情此景,让我们仿佛置身一片世外桃源。

郑书记和村委会的干部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引领我们进村参观。迎面是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道路两旁路灯林立,绿化美观,一栋栋青瓦白墙的小洋楼整齐划一……郑书记介绍说,这几年湖山村修通了水泥路,架通了自来水、广播、有线电视和宽带,改造升级了电网,开挖了7口公用机井,还建起了功能齐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科研培训中心、农民文化广场,累计投资近千万元。“靠东边是蔬菜大棚基地,从南到西依次是粮食收储公司、万只育肥羊基地、千亩农业生态园……”一个身材瘦弱但面容清丽的女生认真讲解着,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作为村委会副主任的她一直在忙着为大伙服务,听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询问之下,得知她是从北京招聘来的大学生,我们不觉刮目相看。早就听闻郑书记治理湖山村的策略之一,就是借鉴企业管理经验建班子,大胆任用年轻人,没想到果真如此。

不知不觉,我们走出了村民居住区,抬头一看,原来湖山村的秧苗培育基地就在前方,只见一个个雪白的大棚挤挤挨挨耸立在田野上,每个大棚约一百多米长,棚顶距地面一人多高,全部用塑料薄膜覆盖,一眼望去像条条巨龙排成长阵,真是蔚为壮观!走进大棚,里面是一畦畦生机盎然的秧苗,那些秧苗一茬茬、一块块整齐得像给肥充足的韭菜,满眼的碧绿,满鼻的清香,瞧着就让人万分欣喜。几位村民在大棚周围忙进忙出,我们拉住一位大哥询问育苗情况,他说今年形势大好,育苗快而稳,过不了几天就可以出棚了。田地的另一边,郑书记正在接受随行的《湖北日报》的一位记者采访,那位记者煞有介事地拿着纸笔,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录着。

 众所周知,湖山村变了,从五年前典型的穷村、乱村、落后村到如今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平安村,郑书记功不可没,也因为如此,每天到村里来参观、采访的媒体和记者络绎不绝。我了解到,郑书记本是湖山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为了给生养自己的村庄找一条出路,他在49岁时把自己近亿元资产的公司股份全部转让,回乡当起了村官。在自费考察完全国17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后,他回到村里说干就干,首先请华农、武科的专家教授编制了《湖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紧接着清理集体资源、实施湖山村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先后建起了占地100亩的党员群众活动中心、院校专家科研培训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了湖山村第一个生态农民小区。同时,引进了多家企业进村投资,办起了液化气站、10万吨的粮食收储公司、万只育肥羊基地、千亩农业生态园及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在村子的西边,一所高标准的幼儿园正在建设之中。

沿着参观路线一路走下来,四周空气清新,鸟语花香,远处的村庄被雾霭笼罩,好似蒙了一层薄纱一样若隐若现,山岗、田野在初阳的映照下像镀了金粉一样绚烂,一块块水田静静地倒映着蓝天白云,紫色马兰,白色毛莨、红花醡浆草朝圣般的举起一束束小花,马鞭草、须草、牛筋草在田埂上铺展成一条条碧绿的毛毡。田地里偶尔响起一两声“布谷——布谷”的叫声,旷野上空翻飞着翩翩的白鹭……

参观完湖山村建设一新的基础设施、科技化的绿色基地以及社区化的人居环境,再徜徉在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我不觉流连忘返,甚至浮想联翩:美丽的湖山村,正如一轮红日喷薄欲出,即将冉冉升起。在如此现代化的新农村,有湖光山色作伴,鸟语花香为依,做一个村民是多么幸福啊!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