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18年第4期 搜索:

鸾凤和鸣协奏曲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18-09-17

——梁子湖地区婚嫁风俗纪略

□刘厚根

男婚女嫁,既是组织一个新家庭,又是传宗接代的历史大事,所以社会成员都非常注重。

男婚女嫁必须先有婚约,即婚姻依据,过去叫开亲,中国封建礼教也非常注重这件事,婚约一经签定,不得易改。楚剧葛麻中一段剧情说得很深刻,张大洪的岳父马员外,嫌贫爱富,逼写退婚书。张大洪回说:容我到大市长街,买得一陌纸钱,去到父母坟台拜上一拜,父母说可以退婚则退。马员外说:哪有人死又复生。张大洪立即应道:哪有开亲又退亲,一句话问得马员外闭口难言。这就叫生妻死墓,决不易改。

所谓开亲,旧社会不兴自由恋爱,就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绝大部分都是定的娃娃亲,而且同姓禁止通婚,而村落又是按姓氏聚居而成,所以开亲都选在别的乡镇或邻村别的姓族,但谁知道,哪个有儿子要定媳妇,哪个有姑娘要找婆家呢?这个却是不难,因为七大姑、八大姨们都散居在各个村庄,通过亲戚往来,信息倒也灵通。比如沼山少峰有户人家,世代单传,祖父一人,父辈一人,自己也无分支。结婚后数年生得一女,都总盼望生个小子好延续香火,姑娘之后连续几胎,也有男,也有女,可惜当时医疗水平低,生下来不几天,不是因为发脐风,就是因为走关煞丢了性命,待到三十好几,又总算怀上了,但隔前就着急,生怕重走老路,因此特别小心,产前就请医生开了不少的预防药。待到临产,怀着一颗忐忑之心焦急等待,邻居们也很关心,洗娘(旧社会接生婆)更是格外小心,这是个男孩,怕他命不长,隔前就把中药存放在家里,隔壁三奶,偌大年纪,也赶来帮忙,趴在地下煎药,新生儿第一口不是母亲的乳汁,而是满嘴苦药,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大概是前后的药物起了作用(之前产妇也喝了不少药)。这新生儿竟然熬过了三朝,躲过了百日,待到两岁时也能下地走路玩耍了。这时的父母又在为孩子将来的媳妇担心了。隔壁有位太宗姑爹是来往频繁的常客,大家也都合得来,拉起家常。说到为孩子定亲的事,太宗姑爹一口答应,说是有位姨老表住他邻塆,头一胎生个姑娘也快两岁了,还没有开亲,于是往来串联都是左右亲邻,互相信任,冇得问题,但还是强调要亲自访一访,这就是当时时兴的访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调查核实,说亲由搭讪起,访亲才真正启动了开亲的程序。一个“访”字,说得实在,先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来意,又要探得实情,也须下番功夫,当然也不用化装,但也要找个事由去接近被访的对象。一般情况下,扮成过往行人到彼处讨个茶,借个火之类,有意无意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情,也可以了解情况。也有以小生意人的身份出访的,过去中国农村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家家户户都有纺线车、织布机。如果是开机织布,光靠自家的棉线往往是不够的,或者几家打伙、或者到邻村去买些回来,所以买线卖棉纱是经常的事。买者背着布袱带杆小称沿村叫买,农村的姑娘、婆婆们也大都靠弹花纺线赚些零用钱,这都是很平常的事。当然这里的访者是有目的而来,通过做生意的过程,谈讲些家常话,有意无意说到某家与我们塆有个亲戚,不知他们家现在情况如何,虽不查祖上出了多少达官贵人,但一般也要查这个家的根基来历,为人是否厚道等。在谈话的过程中无意间说起是不是有个孩子快满两岁了,问者有心,答者无意,用手一指说道:那边禾场上玩的那个带银箍子的小孩就是。访者做完生意出门,有意无意走近小孩仔细端详倒也眉清目秀,可爱天真。回去一说,亲事算是初定。通过介绍人传到少峰,在小范围内备一桌酒席三五人聚在一起讨论开亲的各种事宜。这一餐酒叫毛准盅。商谈的内容一般有折花钱,何谓折花钱,就是身价。一般家庭对此羞于开口,要身价岂不是卖女儿?以后逐步演变成了彩礼,这也是规矩,一般议定现洋多少或花绒多少(花绒即皮棉)。礼吊子多少?主要看女家有多少长辈了。有老人的也要给一定的喝汤钱,这些事情定好以后,即请先生(过去的私塾老师)写请帖正式下书请客。乡村先生一般要知晓家礼常识,但真正全通的不多,好在也没有人去深究,请帖的格式一般先把一张红纸横裁四等份,通过几次对折成小折子的形式,可顺手从前向后翻动阅读,书的第一页(即封面)二分之一处稍上一点写“全”字或“正”、“福”、“喜”、“全禄”等字样均可。第二页第一行写请客原因、时间、酒席性质。第二行写“恭迎”,第三行写“台驾”(女客写莲舆)或第二行写恭迎,第三行写“高轩”,第四行写右啟。第三页贴红签写客方的称呼,书的末页左稍下一点写主人的落款。请帖写好以后,放在一个长方形的红漆礼盒中,外面裹上红或黄的布袱,主家亲自或请人往各处亲戚家下书,一般的三党亲戚都要请到,客人都会按时赴席表示恭贺。写请帖的先生一般都会请来执宾迎客、安席等。因为这是正式待媒酒,主席为媒人,其余依次为舅亲、姑亲等。先生先要把双方的庚贴(生辰八字)写好,酒席完后互相交换,这一次的酒席叫定准盅,即婚姻敲定。饭后,除行媒以外,有的还安坐媒,要给媒人封一个红礼包,叫谢媒钱,专门着人把所需礼物用“担子”挑上送到女方家,这里的担子也有讲究,过去的“担子”是专门的“盖篓”用细丝篾精编而成,四面方正,特制的篓盖,盖上去严丝合缝,盖篓的四个角要贴上用红方纸写的字,根据内容的不同题上祝福语,如开亲一般是“朱陈结好、秦晋联姻”或“长庚千载,永定百年”的字样,现在盖篓已经很少见,多用较新一点的箩筐代替。亲戚虽定下了,因为孩子还小,一般的不上下走,待到成人了,才准备提亲。

提亲、讨接、送日子,这是婚嫁中必经的过程,到了十五岁以后,就要谈婚论嫁了。过去有句俗语叫“男子十五立家计,女子十五婆家去。”对于现在婚姻法是有点早,但一般情况下女方不得超过十八,这也有句俗语叫“好汉不养十八女。”这时即使男方未来提亲,女方也要找媒人去催的,一般姑娘也有点着急了,民歌中有这样两句唱词“再缓三年不来娶,白了头毛扁了嘴。”一般还是男方占主动,他们先找媒人带上礼物去上女方家的门,这叫认亲。通过一段时间的上下走,就该提亲了。一般以父母年迈,家里需要人手为由。记得桐油村的张立新结婚时说过一句话是:“我还不想做爸爸,可我的父亲已经急着想抱孙子了。”当然,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接下来就是议定婚期,一般情况下农村人很多都用老日子,如:二月花朝、四月八、五月端阳、六月六、十月十六、腊八日等,现在的三八节、五一节也变成了结婚的日子。也有揭   “通书”(皇历)的,如果是“天赦”日则更好,甚至有人找算命先生合生庚的,根据男女的生辰八字与“天干”“地支”的配合避开相克,选择相合的日子为吉期。日子议定后,男方要请先生写“报日”的书子,一般是把一张大红纸竖着对裁,纸的红色一般是染上的,纸的边头还有白的底色,而这个白色一定要留,寓意白头偕老。也是对折成折子书的形式,书的封面有写“预报佳期”四字的,也有写“囍”一个字的第二页写谨择X年X月X日吉时:

恭迎

令爱于归十全大吉

第三页写:

谨呈

尊亲翁X府XX老先生 暨亲家母xx老孺人俯允笑纳。

书的后一页写: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