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22年第2期 搜索:

陈荣杰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23-01-17

原鄂州报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李振波,也就是鄂州报社的一把手,说他是报人也名至实归。他是1984年初从黄冈调到鄂州市委报到的,来时,市领导已经明确告诉他是来创建《鄂州报》的,“鄂州报社是经省批复的市直机构,编制名列其中。”

中共鄂州市委、鄂州市人民政府对筹办《鄂州报》社非常重视,1984年3至5月的三个月内,连续三次发文:《中共鄂州市委关于创办鄂州报的决定》《关于成立鄂州报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鄂州报社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通知》。经过市委决定,《鄂州报》于1984年5月4日试刊,1984年10月1日创刊。

我亦是1984年来到鄂州的,看到靓丽的《鄂州报》,即刻爱上了她,并积极向其投稿,直到退休前,几乎年年都是该报的模范(或积极)通讯员。由于热爱这方面工作的原因,李社长在《黄冈报》工作时,我们就认识,故互称老友。

2016年12月31日,我放在书房充电的手机“叮咚”地响了一声,打开一看,是老家一位友人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消息:“浠水籍著名媒体人士李振波先生在武汉中南医院病逝,终年83岁……”我大吃一惊,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我居然毫不知情。于是,我给刚从《鄂州日报》社社长位子上调到市委宣传部的朋友陈远程打电话核实。他说:“昨天(30日)在医院去逝的,遗体今已运回鄂州殡仪馆。我在武汉,明天回去为他送行。”我亦于翌日一早打的,赶到殡仪馆见了李老一面。

在我获悉李振波噩耗的20多天前,我还在他家与他及夫人嘉宝女士谈笑风生一个多小时,当时并未见他有啥重病迹象,嘉宝女士还约我下次到她家喝酒,说老李不能陪,她陪。在他去世前的去年11月23日,《鄂州日报》上还刊登了他为我(与人合作)的小说集写的书评《充满生活情趣的市民画》(读《滨江纪事》杂记),也许这是他的绝笔。

我与李振波先生初识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他在《黄冈报》社任群工部主任,我从部队退役后到一家国企负责宣传工作,是该报的模范通讯员。1984年,我调到鄂州市经济部门工作后,他是《鄂州报》(《鄂州日报》前身)社党组书记、社长、总编,我仍是该报的历年模范(或积极)通讯员,有时一张报纸上采用了我多篇稿子,他便临时给我起了几个笔名发表。每次报社召开通讯员会,我们是交谈甚欢的老朋友。

一张党委机关报的创建,是颇为慎重的事。当时,全省每个地市都有一张公开发行的报纸,是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共信息的重要渠道。鄂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后,人还是那多人,地还是那块地,但行政运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却完全不一样,建市伊始,百业待兴,困难很多,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等,几乎都得从新起步。1984年5月4日上午,《鄂州报》试刊第一期彩印版,由市邮局投递员送到了全市城区各机关、企业、学校和广大城乡读者手中。这是鄂东南报业史上第一张彩印报,在当时算是件稀罕事。《鄂州报》从周二刊,四开四版,到如今的日报对开四版,报纸印刷由铅字排版、锌版图片、对开平台到现在的电脑输入、激光照排、卷筒胶印、多色印刷,除了技术的先进外,也凝聚了报人的心血。

《鄂州报》刚开始的办公场所,是市二招楼顶一间约八平米的房间,一张桌子、一个文件柜、几把椅子,就是报社的筹建办公室。4月2日,才搬到南浦园一栋两层楼房里,一半做会议室,和单身编辑记者宿舍,一半做编辑部。报社设办公室、总编室、经济宣传科、政文宣传科、群工广告发行科、财务室等。一间小储藏室做了照片冲印室。第一次编前会分工,李振波负责一版、夏金明负责二版、张昌达负责三板(副刊)、肖开寿负责四版(画刊),栏目设置、近期租稿、第一期稿件发排等等,均在这次会上敲定了。对报纸创刊来说,这是比较慎重的事,在这简陋的条件下,创业初期的艰辛困难可见一斑。

李老退休后,担任了鄂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鄂州市老年文体协会的副主席,不久后我也退养了。2006年,为庆祝鄂州市老年文体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拟出一本文选,由刘敬堂和李振波任主编,我为责任编辑。书名为《不老宣言》的文选出版后,李老开始着手编辑他的一本游记《行走的快乐》。他将30多万字的清样送我校对,我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清样进行了仔细校阅,并详细标出错字病句。他在该书的后记中还专门提到:“老友陈荣杰通读了全书清样,作了定校。在此一并致谢。”后来,我应聘到罗田某单位,我们还有书信往来。返鄂州后,我陆续收到他送给我新出版的个人专著。他自贬为这是“文字游戏”,但我都一字不漏地认真拜读了,为李老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生动的文笔、奇妙的构思而叹服。

李振波先生不但是一位资深的媒体人士,还是一位著作颇丰的业余作者,先后出版有《打渔人》《生存记忆》《行走的快乐》《创刊锁记》《收藏杂拾》等著作。这些文章,构思巧妙、文笔精炼、语言生动、涉猎广泛,足见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和生活阅历。

李老夫妇都是旅游爱好者,儿女早年自立了,他们退休后,攒够一笔钱就计划出游,花完后就回来再攒,故他们先后游历了西南边陲,拜竭了聂耳陵园、泛舟洱海、领略了玉龙雪山和版纳风光,他们沿着漫漫的丝绸之路,从古城西安,经兰州、西宁、张掖、敦煌、吐鲁番、乌市、伊犁等,他们玩遍了西南、西北,去过北国、走过东南、游过三湘、踏遍荆楚。每到一地,必有记录,故有洋洋30余万字、120余篇的《行走的快乐》一书问世。他曾谦称这是一本闲书,但我读后深感这是一本感悟自然、警示人生、解读天地、充实自我、增长见闻、扩展视野、陶冶情操的好书,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思,以文字的形式对话读者、对话自然、对话社会,充满了无限的乐趣,令人赏心悦目。

李老的祖籍是江西石城县客家人,于清朝末年由祖父母带着他父亲辗转来到湖北浠水县,在城关镇经商、办企业,他从小在严谨家风的熏陶和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品学兼优,毕业于武汉大学专科。在就读武汉市立一中时,为声援武汉解放前夕的工人护厂斗争,就开始向武汉当时一家倾向进步的报纸投稿。武汉解放后,他投笔从戎,进入中南军政大学学习,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后因工作需要,返回了老家浠水。先后任县文工团创作员、县委办公室政研员、县委通讯报道员,黄冈报社通联部、黄冈地委党史办、鄂州报社,从此与新闻结缘,开始了他终生的写作生涯。几十年间,他在担任繁忙的领导工作同时,还发表了报告文学、散文随笔、小说剧本、评论等多种体裁的作品上百万字。他的新闻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好,语言生动朴实,乡土气息浓厚,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具有历史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以他为主创办的《鄂州日报》,紧跟时代的步伐,采写和发表了一大批反映鄂州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题材和社会热点的新闻、评论。他个人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和奖励,《鄂州日报》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和赞誉。

 李振波先生为人朴实、处世沉稳、待人热情,一生勤奋好学,藏书无数,读书成癖,他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他党性观念极强,这在他临终遗嘱中便可看出:“一切丧事从简,不向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通知亲友看望,火化后送浠水入土,发一讣告€牳嬷子眩凶翊酥觥!彼涑の?0多岁,我们一直以老友相称,他的离去,使我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深感悲痛。愿在天国的先生安息吧!

(标题题写:《怀念报人李振波》《耀景街16号》《石竹放歌》《兼说伯永》为赵德荣所题)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