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给石竹留下咏叹:“竹君子,石大人;千岁发,四时生”。郑板桥也为石竹写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千古名句。
鄂州市有个市级农村示范区,叫石竹社区。石竹社区是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一个行政村,过去叫石竹生产大队。2012年,被湖北省住建厅授予“宜居村庄”。
在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石竹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三年,建成有相当规模、适应城乡一体化和土地产权改革的石竹社区。
2015年,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筹建鄂州石竹生态养老院,倡导“生命至上”为老人服务的宗旨。2017年,建成儒养、尊养、健养和惠养四栋楼床位千张,颐养入住数百、旅居养老过千、体验参观上万的鄂州市石竹生态颐养院。
为老人服务,为构筑和谐社会,做出石竹人的贡献。“最美不过夕阳红”,石竹人认为只要大家都伸出热情之手,关爱和帮助老人们,他们就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安心地去生活,享受天伦之乐。
石竹人始终坚持“健康第一、文化引领”的办院宗旨,在医养结合、康养融合的老龄服务中传导正能量,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石竹的员工、颐养的老人打成一片,流传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不是故事的故事》,一支吟唱晚霞赞美夕阳的“歌”,是石竹人献给领导、师长、同道和朋友;《颐养院里的故事》,一首尊老为德护老为善的“诗”,是石竹人描绘老有所依康护结合的风采;《庚子之春的故事》,一部颐养院员工与老人在封禁管控坚守抗疫,共同度过艰难时刻的“书”,是石竹人记录奉献社会建设和美的生活;还有《壬寅深秋的故事》,是一束岁月催开老有所为的“花”,是石竹人用行动启迪老有所悟人生之福的理念。夕阳晚霞全是美,小福大幸都是乐,老龄服务添新彩,留下传唱岁月歌。石竹生态颐养院开院,为老人们驱赶了孤寂,凭添了欢乐。第一位倾家入住,是时届耄耋的两位共和国老兵,他们把策划筹建养老院始末,开院运行以及生活感受记录下来,当作对石竹生态养老院的一份祝福。
近年来,每周都有几百人前来观摩体验。参观者纷纷相传石竹生态颐养院的环境,体验者纷纷评价生态颐养院的服务,同行者纷纷议论生态颐养院的品位,多个版本的石竹生态颐养院被人们传诵着……。桃李春风,江湖夜雨,樱桃红时芭蕉绿,青丝鬓染白雪絮,才上眉头又上心头。入住的颐养老人,享受有尊严、有规格、有质量、有品味的服务。他们感受是什么,有人称赞说:今日石竹,宜居村庄;一排排别墅,尽献妩媚;一栋栋楼房,凭添新姿。纵道横贯,庭院梳装;绿野花彩,大地温馨。一沟流水,划一线温柔,伴绕社区;一条水渠,添一抹风情,搭架六桥。新村,崛起;侯鸟,腾飞;风光,石竹。其名意深,其韵悠扬,其景似画,其美如花。老人们纷纷赞许新时代的石竹颐养生活。
石竹生态颐养院不在城区闹市,是在一个偏僻的湖滩村庄,是过去的石竹生产大队,这里不仅有着厚重的文化历史,也是一块有红色记忆的热土。随着国家铁路建设,移民并村带来的机遇,湖北省老区发展促进会从策划建设开始就关注它的进展,多次现场调研,在市区政府推进和乡村城镇化潮流中,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看准定位,精心谋划颐养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石竹生态地理优势,联合战略合作单位,凭着咬住青山不放松的一股倔劲,战严寒斗酷暑,争分夺秒,生态颐养院当年就完工。一个崭新的占地20000平方米,投资6000万元的4座楼栋拔地而起,共有400余间、800余个床位,环境优雅设施配套齐全的康养中心——隶属于湖北城际颐养产业集团的鄂州市石竹生态养老院,于2016年11月开院面市。入住的老人大多来自武汉市区,有老革命、老干部、老医生、老教师和老工人占相当比例,成为行业一大特色,2017年处于一间难订、一床难求的良好态势。这里的房屋建筑设计,内部配置和环境,来此颐养的老人一致叫好;这里的运行管理,团队服务和人文关怀,体验者都交口赞誉。这是石竹人建院办院管院的宗旨,是石竹人文化引领、健康第一的落地生根,是石竹人敬老爱老扶老的催化升华,犹如颐院“楼、石、亭、花”精心布局匠心独运,备受来访者的高度推崇。
颐养院的楼,名不袭俗,不从时尚,为儒养、尊养、健养和惠养,颐友叹其妙,看客称其雅,名有文采,寓意其中,困惑者顿悟,好学者明了,楼名喻示中华文化的传承。文化是一种精神,潜移默化的持续渲染,体现在社会行为和规章制度之中,把“一切为老人,为老人的一切”落实到服务颐养的过程之中。
这里的石,是指儒养楼前喷水池中屹立的堆砌石山,谓益寿山。其本色暗褐,不适颐养环境,主事兼听,改色明黄。知者曰:色变彰显一种意识,愿颐养老人体壮身安,坚实如山,喷水滋润石山,寓意颐养,有镇院之意益寿临门。健康是一种状态,维护健康是每个人的本能向往,医养结合、养护融合是石竹颐养院的神圣责任。
养老院的亭,如同中国风景区必不可或缺的建筑,在山之中显势呈威,在水一方展柔生情。石竹颐养院进门路侧观赏鱼池,惠风亭映立中央,与延年、赏心、悦目三亭错落相倚,显示和谐生态环境,宛如回归自然,生态是一种氛围,讲究的是平衡,保护人类大环境和关注家庭小环境。作为老人之家的颐养院,不仅要构建环境平衡,动静平衡,而且要打造营养平衡和心理平衡。
这里的花,是绿地的骄傲,石竹颐养院区的萃景长廊咏夕阳风采,与果蔬博览的月季长廊,遥对共凝芳。小路弯曲,花生丛中;月季、紫鹃、秋菊、玫瑰、杜鹃、茶花,荡漾乡村风情的芬芳。颐养老人迎朝霞,伴夕阳,信步恬心,漫行花丛,休闲自在,旅居的旅游候鸟生活,成为颐养老人的另一风采,更显休闲酷派。寓意在快乐和享受之中。
人生之旅,不论长短,为体验其真。古稀耄耋,褪去浮华,回归自然,心读眼看,浸透灵魂,包容万象,与时俱进,伴其一生,显尊严颐养。
旅途之乐,游山戏水,乃评韵其美。生活变幻,摒弃冗杂,调整思绪,逐步丈量,老不辍学,张驰有度,文脉流长,运筹有方,展生命年华。
一派静美清波,一山苍翠浓郁,一缕嫣红流云,一代梦想成真。一样的阅读,别样的情趣,另样的感受,花样的绚丽。古人云,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正兴衰。今天有人说,以人为镜知正邪,以书为镜知天下。阅读是无声的交流,读书是理想的归宿。如果不识字外出,高楼广场迷失自我摸不着北;如果不读书去旅游,高铁动车海轮航空找不到入口。
读书的人头脑中有一幅立体的影像,存在的现实、邂逅的记忆、映射的梦想、故事的轮回。关爱老人,必须关注老人精神生活,养老院开院之日,石竹人早已为颐养老人准备好了,冬暖夏凉宽敞明亮舒适简约的图书室。湖北省图书馆馆长带领员工为颐养院赠书指导,鄂州市图书馆送书下乡现场添香。
这里的老人爱书,乡邮快递不断传送,报刊杂志纷至沓来,纸上搭建记忆城池;这里的老人惜书,奉献珍藏装点生活,充实书刊愉悦分享,山水瞬间天然画卷;这里的老人评书,浸润书海推存出新,辨析推断悬念质疑,联系自我剖析真谛;这里的老人写书,石竹颐养诗文传唱,石竹年刊故事多端,无欲无求的老年生活也多彩缤纷。
这里的老人爱生活,惜晚情不卑不亢。颐养老人重视读书,展晚霞亦慈亦壮。
集团公司与颐养院,也有“编辑部”。那就是编辑专刊《石竹》和颐养院报《石竹颐养》的编务组。这是石竹人企业文化引领的一着妙棋,是对社会和对颐养老人的人文关怀。颐养院报是向鄂州老大哥——鄂州市养老中心学习的,集团公司办《石竹》年刊,则是一种创新理念,不断地对过往进行回顾,与时俱进是适应新时代新思想的生动诠释。
三位风华正茂的中青年担任编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边学边干边实践,勤学苦练基本功。编务统筹是位83岁的共和国老兵、公共卫生专业的医师老奶奶,她虽然年事已高,但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没有想到近几年编辑发行的年刊和颐养季报,作者上百发行数千,颇受读者广泛青睐;没有想到因其体裁多样短小活泼,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得到社会一致赞扬。《石竹颐养》像一株小草,只有在阳光和雨露的陪伴下,只有在春风送暖的呵护中,它才能不断茁壮成长,给读者呈现出更多优美、喜闻乐见的颐养故事。
石竹社区、石竹生态和石竹颐养,已经成为湖比城际颐养产业集团的靓丽名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的“市民下乡,居民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2018年6月,被第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授予“中国健康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单位”,授予石竹颐养创始人“中国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杰出人物”称号;2021年8月,石竹月季果蔬博览园,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湖北省休闲农业重点园区”,得到省民政厅和市区政府给予高度关注与支持,省老区发展促进会等社会群团和社会人士的广泛称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石竹人带着情感去做好敬老院的工作,帮助老人们解决力所能及的困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老人们多一份关爱,形成全社会爱老、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敬老爱老是修养,是文化,更是人性的升华,同时也滋生了情感,丰润了生活,创造了生命的意义。石竹人捧出真诚之心,拿出实际行动,为那些无助的老人撑一片蔚蓝的天空,让老人的世界处处充满欢声笑语,变成最美好的人间。
石竹人为促进社区经济及老龄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把“关爱老人、尊重老人、孝敬老人、帮助老人”作为提升企业文化内涵。“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有了石竹人的关爱,老人将不再寂寞。
人间大爱,石竹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