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22年第3期 搜索:

脚步很轻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23-01-17

□朱寒霜

乡土,对于一个出生在那里的农村人来说,是一种生命之源。近些年来的乡愁记忆,越来越以文学艺术的样式,丰沛而繁茂地呈现于人们的视野里,是那么的风花雪月,诗意盎然。俨然,乡村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意象,而是一个可以在那里栖息与安放心灵的多维命意。

今年的谷雨笔会,因疫情延迟了,却在五月的乡村里得到了更多更深情的回眸,比如说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太和采风之行。

太和是有标识的,比方说太和千张,太和米粑,太和豆丝……到太和去的次数不算少,但深入到原汁原味的村落,还不常见。第一次到太和的胡进村、上洪村,乡土元色与红色元素的交织与锻造,仿佛是牵动了儿时记忆中村广播的大喇叭念想,在姹紫嫣红的小山村中飞翔着与时代共情共振的蝴蝶梦。

年轻的时候,乡村意味着贫穷与落后,一心想跳出农门。一路狂奔,背离而去,只为与那些穿着粗布棉鞋的日子划清界限,什么土屋土灶,什么猪马牛羊,嗯哼,越远越好,乃至隔离起来。如果一只脚踏进了城市,另一只脚马上就会踩高跷般的伸到云端中去,一股脑儿的忘记故乡的人和事,洗白自己身上的泥土气,乡土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变自己的乡音,不得有半点的迟疑。颇为流行的是,“美丽”一定要说成“美类”,“事业”一定要念成“事捏”,最好是皱起鼻子弄点汉话汉腔,洋气而又彰显有贵气。这类的事屡见不鲜。我也曾经回到家里,故意的穿着高跟鞋挑着粪桶跟在母亲身后,来回显摆,蛮拽味的。

岁月不居,长歌不歇,待到月亮长毛的时候,真的换了人间,乡村变了。

也许是胡进村的蓝莓味道落进了心田,一刹那间的时光流年,就是几十年的风雨兼程。这儿的蓝莓园,有一个最显眼的地方,就是杂草蔓生,可以与草莓的枝丫相共生,别有一番原野的粗放与肆意,生态得无拘无束,浓淡相宜。不是园主懒得打理,而是不愿农药过多的干预物候之物的自生自长。诗人作家们一个个的天真烂漫,张开翅膀似的竞相采摘,拍照,点赞,笑语声声,摇曳多姿。

这儿的蓝莓之美,不单在于它的多汁有味,蓝色妖姬般的妩媚之色,更在于它的经济效益,滋养了这里的黎民百姓。村干部为了引进一个个的果园,开拓了一片荒地,赢得了一片商机,整个村的经济收入年逾百万。尽管蓝莓的比例还不算最大,但每年的观光游览采摘,分享了时光的同时,带来了腰包里的一份底气,又平添了一份难得的知名度。

一个村子,或者一个庭院,有没有树,是大不一样的。在我的眼里,树是一个村子的根脉,有灵性,有故事。经过几道山沟弯路,在一块巨石上看到了写着“上洪村”的醒目石刻。村路旁齐溜溜的一排大树,浓荫蔽天,清香四溢。很多的庭院门前都会有嘉木繁华,燕雀呢喃,鸡鸭觅食,妥妥的一个山乡人家。

还在来的路上,就听到村干部讲到这儿有彭德怀来过,还有一个叫抗日的虎将师长朱炎晖来过,说的我一惊又一乍的。这么小的一方天地,怎会有如此显赫的人物荣耀此地,如此英勇的鏖战震撼时空?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去过井冈山,去过延安,去过大西北,那是何等惊天动地,大气磅礴?怎么可能有机遇来此呢?再说了,一个荒芜之地又怎么能屯军一个旅的鏖战?直至来到一个农家小院子式样的地方——即由陈双安家的祖屋改建成的上洪村革命纪念馆,看完一个又一个的陈列展览室图片,方知端倪。原来是当年为了扩大红军苏区,彭总亲临此地指导革命武装斗争。血雨腥风的日子,因叛徒出卖,不仅牺牲了作为本村人的彭总警卫员——陈双安的爷爷,还有陈明山和张青山两位先烈。

如此看来,还真得刮目相看这一方山水了。这儿的天地虽小,乾坤却大,折射出昨日的青山埋忠骨的浩气长存,也连绵了今日的烟波浩渺、方圆几百里的梁子湖,精神不灭,烜赫于世。

不远处,就是村部,一旁紧挨着的是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记得路途中,有一些小游园的布景和村落中的壁画,原来大多出自来这儿实习实训的鄂州大学的学子们之手,为打造艺术村而奉献的艺术作品,十分的赏心悦目。我们在这儿召开了采风座谈会,侃侃而谈之余,很期待的是能够笔下生花,把这儿的花开到梦里天涯去。

随着年纪愈大,我喜欢穿平底鞋子,在家是布鞋,出行是旅游鞋,脚步越来越轻。在树静花荣的楼院里,邂逅了午餐中的名吃,自然少不了太和千张。那一口的嫩滑柔融,清淡绵和,想是高汤吊起,慢火煨过,刚入肚,就把九曲回肠都酥软了。离开时,轻轻的一抬脚,就轻轻地越过了昨夜星辰,领略到了一个盛世之下的乡村风情。

新田园赋

如今的乡村,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但饶有牧歌意味的田园乡土味依然浓郁芬芳。

我们心心念念的童年的记忆,妈妈的味道,无一不是以村庄、田园为轴心的心灵原味。这一切,说到底,源于人世间最能垫底的莫过于一个“吃”字。民以食为天,有什么比吃更重要的呢?而田园正是出天下粮仓的地方,让江山社稷立起了根基。

请看吧,青青的稻禾,在满眼的大片水田里,葱茏而昂扬。等到收割季节,也就成就了华容区蒲团乡十湖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有机大米的王者荣耀,它获得过第十六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它以“十湖牌”有机大米为龙头,兼营油菜、瓜果、蔬菜于一体,销畅于武汉、黄石、鄂州等地。与之联袂而起的还有鄂州市平安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11月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无疑,二者都是杠杠的,翘首一方,又强强联合,隶属于鄂州市何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联社集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优质稻种植面积3700亩于一身,农产品加工、包装、销售一条龙生产,保鲜冷库400多方,一举晋身为市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如今,农民手中的钱票子坚挺的很,掰手一算,联社年经营收入2170多万元,纯收入153万多元,入社社员平均纯收入4.2万多元,带动周边受益的人家400多户。

在目不暇接的一串数字中,来不及细细咀嚼,又翩然来到了东港明天农业生态园的建筑院落中。

地处鄂城区的明天生态园占地面积300多亩。一座古色古香中的仿古建筑院落拔地而起,集合了多种元素的民宿雅间,仿古建筑与现代西式装潢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地在交集,在怡美,在心绘。蓦然间,余总身着一袭旗袍在霓灯下的回廊里轻盈沓步,有月满琼楼的美意。这样的花木庭院,赏心乐事,最初感到的是一种大得欢喜的和静,吃的喝的,看的住的,一应俱全,皆是自然,皆得自然,难怪这里会被授予为“湖北省休闲农业重点园区”了。

庭院中有一道长长的文化雕塑墙,凸显出来的磙、耙、耖、风车,自行车、电视……它以艺术的形式,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农耕文化的源远流长,还原了一场泥土视觉的盛宴。因为我们的存在,天空,植被,稼穑,禽畜,都成我们的山河袈裟中彼此连接的力量,为新的轮回注入来自生命的力量。

一楼大厅的走廊尽头,大如圆月的壁画下摆放着蛋雕般插着的清水素枝,有仙气吹拂般的飘逸与灵动。步入二楼会议室,迎面看到了一些风雅的布局,浅浅地泼洒出的水墨画,像散漫开的一抹黛青色飘过。走廊的窗花剪纸,如同随喜的吉祥物令人动容。市作协报告文学集《春满田野》的创作推进会,专程来此召开是最相宜的,与她的场景是吻合的,与她的愿景是一致的,而且,更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获得感。

不知不觉中,就到了炊烟袅袅的晚上,吃一顿农家饭是多么令人惬意的旷然心态。一个农家子弟,最熟悉的味道并非山珍海味,而是从乡间的灶火中来,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谷果蔬菜,鸡鸭牛羊,都盛满了原乡的味道。时代在飞,一不小心,会吃能吃懂吃的“吃货”、“饕餮”、“持筷者”比比皆是,几乎与美食家同义。

刚网起一兜鱼的池塘边,看到一块关于“团头鲂”的宣传牌。“团头鲂”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武昌鱼,有了华农院士专家团队来此坐镇,培育出的武昌鱼新育种“华海一号”游出了新的水世界,无疑,又为鄂州美食——2武昌鱼品牌增添了新的一页。

于烟火漫卷中,人间滋味正浓,浅尝一口土鹅的汤汁,清新隽永,大好不过。如今,在乡村诸如此类的很多人家,看似一荤一素的日子,分明饱含了简约化的丰衣足食,轻奢了的宝马香车,已是屡见不鲜。而农耕文化的无限含蕴,一一沁入了岁月春秋。

当然,人活着不单纯地为了一个活着的简单意义,还应有一种实现自我、回馈社会的价值体现。一个人富了,不是春,如果带动就业,帮扶帮困,都富起来,才会春满园,作为鄂城区政协常委的余总力所能及地做到了。这样的新时代农民多了,强大了,连成一片,一个底层生活的红尘俗世有了簇新的变化,化蛹为蝶,如日之升。

如此一来,适逢日新、渐入佳境的田园生活方式遍地开花,就连养老也是田园式的。你看那石竹社区的生态颐养院,对老人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它的养老方式是生态+颐养,这是多么接地气的新鲜活法。有可憩息的植物长廊,有可垂钓的鱼池,左右开弓的瓜架上花果曳地,杨梅采摘正当时。青绿可爱的一枝一叶,香甜满口的一饭一菜,都是来自于这里。

此时此刻,斯情斯景,忽然觉得,一个关于“吃”的概念有了新的诠释:它已经从生存、温饱低级的活着需求,递升到养生、享受的高级生活的追求,无不体现出生命形式的日臻完美,吐纳着时代的进步。这样的人生,才是活在人间的最大福祉,而这样的田园乡村,就是最人间的最该有的原来的模样。

既如斯,乡村如何不振兴?集之于笔端,又如何不春满田野?

一番游弋,情不自已。平生中,我们与田园从未如此彼此相见,让人有了“一眼千年”的机遇。虽说,我们只是在这充满青禾鱼池的乡土大世界里,忍不住多看了一眼,却再也没能忘掉它的容颜。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