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22年第4期 搜索:

沃土的乡韵乡愁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23-01-18

最近几天,我阅读了鄂州籍张海燕出版的散文集《湖是海的家》,我认为这本散文集在构思立意,写作手法等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展现给读者是浓郁的乡韵乡愁画面,这是一本带有泥土芬芳的散文集。

一、乡土气息芳香。张海燕在外地工作几十年,有一颗赤子之心,念念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念念不忘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把思乡之情融入笔端,用五彩笔描绘出家乡美景图。如“秋天里,枫叶红遍,枫树犹如一堆巨型篝火,把整个细德宝塆照耀得富丽堂皇。枫叶不仅美丽,更有轻柔的一面。秋风吹来时,片片红叶翩翩落地,迎着风,跳着舞,落地时悄无声息。她们结伴而行,再一次把大地染红。可敬的枫树,多情的枫叶!”张海燕细心观察出家乡的天籁之声,用声音描述乡土气息。一是织布机的“咔嚓声”,如:“小时候,(我)对农村的各种声音特别敏感。敏感源自奶奶有一台织布机,我同叔叔家的弟弟妹妹们,每天在织布机咔嚓……咔嚓……声音中长大”。二是磨剪子、戗菜刀的“吆喝声”,如“经常有外地人来塆子里吆喝着磨剪子嘞……戗菜刀……,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这样的吆喝声,声音拖得老长,很有韵味。”三是炸爆米花的“嘭的一声”,如“炸米泡的机器黑黑的、圆鼓鼓的,随便在哪家门前摆开后,就有一些妇女或小孩儿拿来大米、玉米,不多,一升两升都行,把米或玉米放进黑黑的、圆鼓鼓的机器加热,待达到一定温度后,用脚一踩,“嘭”的一声,像炸地雷那么响,打开机器,爆米花也就成了”。四是榨油铺的“轰……轰……”的声音,如“村民们吃的菜籽油、棉籽油、芝麻油等,都是原始作坊里榨出来的。榨铺就在细德宝塆子对面,轰……轰……的声音,像现在房屋建筑机器(钻探机)的声音一样,沉闷低垂,但穿透力强,节奏感也强,几里外都能听得见”。五是禽畜发出的多种声音,如“初夏的傍晚……塆子里充满了各种叫唤声。大人们在喊禽畜归家嘚……嘚嘚嘚……嘚……嘚嘚嘚……,很快,猪儿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回来了。一会儿,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咯……咯……咯……地进笼了,鸭子嘎……嘎……地从水塘里爬上了岸,孩童牵着小黄牛,哞……哞……哞……地也回栏了,时不时还夹杂有,汪……汪……汪……的狗叫声。禽畜牲口叫完了,不知谁家的母亲站在门口喊了起来:€讇锥。丶页苑估玻∪松⒐飞⒅砩⒓ρ忌愠梢徊肯绱灏斫幌烨貌欢薄U藕Q喟言奶祠ブ跸赘琳撸猩猩盍榛钕郑步岷希〉胶么Γ且恢置篮米芬洌且恢窒缤辆炝担且恢志裣硎埽哂惺贝腥玖Α?

二、乡韵释放情怀。张海燕在《放下牛鞭》中写道:感谢故乡、感谢生我养我的山山水水,感谢疼我爱我的父老乡亲……没想到的是,我体检时体征指标居然全都合者……穿上新军装那天,我首先来到保安(镇)的同学家里走走,算是告别……很快,奶奶、姨妈、妈妈,还有二婶她们个个哭泣不止,好像我就是将要出嫁的大姑娘。“儿啊,我哪苦命的儿啊,你到部队去,要听领导的话,不要牵挂家里……”这是二婶的哭声,比我妈哭的声音还要大。“孙儿啊,你这两年在家吃了不少苦呀,明天抬脚一走,我以后到哪里去叫人帮我挑水呀。孙儿啊,苦尽甘来啊……”这是奶奶的哭声。农村妇女有的很会哭,像唱歌一样,哭腔里有一个固定的调子,调子可以反反复复。当然,更会哭的人,会把调子的长短缓急控制得很好,再加上语句的押韵就更好听了。张海燕把临参军前的亲情场面,写得如此到位,既体现了千百年的亲情和乡情味,又再现了农村传统的、朴素的地域风韵,情结是一根乡土红丝线,牵着乡村浓浓的血肉之情,释放人与人之间的情怀。张海燕在《儿时印记》中写道: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大人打夯时的劳动场面,以后再也没见过。刚开始,筑牢塘堤是用木夯,用一块(根)沉甸甸的木桩来夯砸。木夯用粗大圆木做成,很重。八个青壮年男子握住四根木桩的各一头,友文叔站在一旁领唱“打夯歌”。“大家抬起来呀——”友文叔的喊声,自胸中喷出。八个人同时和唱:“哎嗨哟哟!”大家一句一句地唱,一夯一夯地砸。夯歪了,友文叔又唱了起来:“西边歪半夯啊——”大家一听,又一声“哎嗨哟哟!”下一夯就主动往东抬一些。若往北歪了,一声“大家往南砸呀——”自然就砸塘堤的南面了。“打夯歌”词儿既有传统的,也有即兴现编的,或庄重,或诙谐,或平实。我记得有一段是笑话友根叔的,忘记是谁领唱的了。“友根弟也——”,大家“哎嗨哟哟!”跟了上去。“想媳妇也——”“哎嗨哟哟!”“媳妇娃也——”“哎嗨哟哟!”“带银箍也——”“哎嗨哟哟!”“早栽田地——”“哎嗨哟哟!”“早割谷也——”“哎嗨哟哟!”“早生儿也——”“哎嗨哟哟!”“早享福也——”“哎嗨哟哟!”,大家边笑边唱,歌声粗犷深沉,把整个岱山都震动了。张海燕细心观察劳动场面,生动活泼地推出乡村夯歌,将乡亲们辛勤劳动场景描写出舒畅的乡村进行曲,难能可贵。张海燕是一位过目不记忘的人,把儿时的记忆写在散文里,用真挚的情感记载着家乡春节的歌谣,如家乡有一首歌谣:二十三,打扬尘;二十四,送灶神;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剁鱼肉;二十七,年糕蜜;二十八,杀老鸭;二十九,家家有;三十夜,鼎罐呱,问里面呱的什么东西,原来是一只母鸡。原汁原叶地将春节当中的歌谣奉献给读者,传统的神韵情怀,文雅缠绵,记忆长留。

三、乡愁回味无穷。张海燕写散文的技巧别具一格,既有形散神不散的笔力,又有小说人物对话的精练语言活力,给读者一种耳目一新的视角。如《五米弟》《水平哥》《塆子里的大厨》《木匠友福叔》《剃头表叔和他的徒弟》《友环叔和三秀婶》等,每篇散文都是妙笔生花,虽然是儿时的许许多多记忆,但盛满了终生难忘的亲情和乡愁。写《五米弟》的时候,素描出“天蓝得很,白云悠悠飘荡着,两排鸿雁整齐地排列着队,振翅高飞,它们相互呐喊着,鼓励着,使着劲,飞向白云深处,飞向远方。”然后推出五米弟“缠不得”的所作所为,描写出五米弟“缺了两颗门牙的黑洞洞露了出来”,“鼻子里一条长长的鼻涕掉了出来”的人物外表形象,通过一件件做坏事的调皮掏蛋事例,到俨然是一个大英雄的结语,将儿时的小伙伴写得如此精彩。写《水平哥》时,描述水平哥吃苕粥的全过程十分逼真。如水平哥拿到一碗粥后,因为刚出锅,很烫。他边急匆匆从厨房走出来,边不停地用嘴对着碗吹气,好让碗里的粥尽快散热……要不了一会儿,热散得差不多了,水平哥迅速把碗里苕片捞出来塞进嘴里。等碗里全剩下稀粥时,他托着的碗又会重新转起来,嘴巴就转动的碗沿开始喝粥,喝粥时发出“哧哧”的声间,屋子里的人都听得见……水平哥之所以吃得那么快,是因为一家人都是抢着吃的,只有把第一碗快速吃完,才有可能抢到第二碗,吃不吃咸菜也就无所谓了,先填饱肚子最要紧。这一段写水平哥喝粥的一连贯动作,展示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到心酸,无不给当今那种无荤不餐的人,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启迪和教育。乡愁不是私家的自留地,而是永不干涸的河流,是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财富。张海燕记忆中的事、记忆中的人,永远没有忘记。如《木匠友福叔》,将友福叔的外表及个性记在心里写在散文中,“友福叔长得干瘦,个头不算高,下巴还有一颗痣,很明显,痣上面长有毛发,长长的。友福叔总是穿一身青蓝色、旧得不能再旧、颜色发白了的中山装,中山装的一粒扣掉了,老是没安上去。友福叔为人忠厚老实,从不与别人争长论短,也没有与人争吵,更没有得罪过谁。他平时很少说话,极少有笑脸,一天到晚一副郁闷的样子。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这段人物的描写,不是故弄悬虚,而是为友福叔家所发生的故事作铺垫,让读者有兴趣读完这篇散文。

张海燕笔下的每篇散文都与乡愁相关,既是情真意切的文字,又是浪漫的乡土情怀。《湖是海的家》搭起了与乡亲们相连的彩虹,架起了与乡亲们相通的心灵之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湖是海的家》这本散文集,带着乡愁的回味,带着赤子之心,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岁月,告别靠天吃饭的焦虑和忧伤,迎来了璀璨的新时代。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