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江南风》 > 2023年夏季号 搜索:

山水情深

——记全国文明村碧石渡镇李家境村

来源: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23-06-14

杨卫平

五卦山像一座船,从远古的江湖漂来,载来了村庄和田园,也载来了渔业和稻禾,还有荷塘和月色。

五卦山环抱碧蓝的古塘湖,倾听山水交响,鱼米协奏,莲虾物语。徽派门楼建筑与绿树相呼应,千亩湖上荷花在清风中摇曳……好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彩画!

站在五卦山上俯瞰,是谁在这片3.5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撒下13颗种子,变成了13个自然村落?13个村落住着一群群渔业传人,牵系着12个姓氏的命运。古塘湖、千亩湖托起一座座丘陵,一片片田园。说不清是那年那月,李家境人在战天斗地运动中,向山要收入,向湖要产能。他们开山采矿,点石成金,围湖造田,禁锢背井离乡者的脚步,自然是五谷丰登,家园茂盛,人丁兴旺。

村民依靠选矿、采石鼓了腰包,壮了腰杆,有了胆气,李家境村从过去的“灰头土脸”,变成如今的“深闺之秀”,却也付出了破坏山体、恢复生态的惨痛代价和教训。

美丽偿还生态账

20年前,李家境村人开山炸石,轰轰烈烈赚钱,热火朝天砍伐。房屋在炮声中颤抖,人心在“少数人赚钱,多数人胆战”的抱怨中裂变。

李家境村铁矿资源丰富。2008年,村里引进外来企业开采铁矿,吸引了不少村民打零工或跑运输,每月收入近4000元,有的年收入达到10万元。几年时间,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跃至30万元。五卦山却被“灰姑娘”蒙住了双眼,变得千疮百孔。10多年来,秀美山村变得“灰头土脸”。

2015年,国家出台了多项环保政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有关部门对李家境村下了“铁命令”:必须关停所有采石厂、小选矿。

这消息不亚于放了一枚山炮。“日子好不容易有了盼头,厂子说关就关,总得给个出路吧?”质疑声戳痛了村干部们的心。

就在李家境村面临转型阵痛时,市相关部门和碧石渡镇政府为该村点亮了“希望之灯”,组织村干部去浙江、杭州等地考察学习“美丽经济”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

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绿色健康的生态农业、文明富裕的现代农民……一幅幅美丽乡村的新画卷,让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健深受震撼,开阔了视野,倍增了信心。

李家境村党支部通过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集中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学习等途径,围绕加强村湾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公共服务设施等发展目标,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要发展,首先要把过去的生态欠账补起来。”现任村支书李建明摊开《“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自豪地介绍:村党支部围绕李家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聘请苏州园林设计院深入实地考察,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对美丽家园的需求编制规划。

“一进李家境,到处是牛粪;一进李境湾,牛粪堆成山。”这是李家境村留给外人“臭名昭著”的昔日印象。

牛粪、猪粪随混浊腐物漂浮,顺着雨水沟渠蓄积成坑洼,常常使村里上学的孩子无处落脚,加上臭气难闻的旱厕在湾组随处可见。这成了现任村支部书记李建明接力前任书记消灭李家境“昭著臭名”的动力。

李家境村“两委”班子,有6个党小组,89名党员,覆盖13个自然湾的8个村民理事会……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李家境人的命运转折,从美丽偿还生态债开始。

不破不立,在破与立之间,处处充满了火药味!似开山炸石,石破天惊。当村支部书记李建明主动拆除了自家的旱厕,向“厕所革命”发出一声号令之后,村“两委”班子立军令状,一场人人带头的“厕所革命”,从“革自家脏乱差的命”的战斗打响。

随后,村干部包村组535户像地毯似的展开。理事会成员发誓下狠心,攻下“脏乱差”堡垒。在包保干部和理事会成员的带动下,村民们开始革自家厕所、猪圈、牛栏、围院的命。

这一天,村干部带协调组成员,要拆李某的厨房,打通堵在扩建路段的路障。

忽听一声嚷:“住手,谁敢拆厨房,景阳冈上打老虎,吃我一棒。”村干部抬头一看,来人正是房主,他戴一副眼镜,外号叫“四眼”,只见他手握铁锹,“四只眼”放绿光,凶神恶煞,气焰嚣张。

组长劝四眼:“四眼呀,你四处躲,不将你的军,不会到场。你看,拆了厨房,这村道就宽敞了!”

四眼戏弄组长:“老鼠打洞,鬼打墙!”

“国家给了那么多配套资金,整治差乱脏,改变旧貌家家户户要支持配合。”

四眼火冒三丈,抡起铁锹嗄嗄响:“谁要拆我的厨房,我跟他拼命!”

组长说:“捏着将军是马骑,别螳臂当车!”

“你知道我花了多少钱才建起厨房?”

“四眼呀,花再多的钱,该拆的还得拆,你看,这是规划图……”

“规划?鬼话!拆了厨房,对不起我老婆!”

“四眼呀,两年前,你老婆出车祸,腿残了,你在哪里?”

四眼心知肚明,他当时在外打工回不了家。村里不但出面为他老婆调事故治腿伤,还帮他老婆办了低保。

村干部语重心长:“四眼啊,当年村道破破烂烂,你老婆骑车……要是当年有好路况,也许你老婆不会出事。”

组长推心置腹解释道,国家出资修路,铺水泥刷黑,要不了多久……

此时,四眼心里特别难受:“你们不要说了,不要说了!”

一席话戳到四眼的痛处,厨房不拆,路不修还有人会遭殃,哪怕是心头肉也要剜去,打通平安路,村湾才能保平安。

“我啥也不说了,拆——”

后来,这事让民间艺人写成了顺口溜传唱:和谐李家境拆心墙,邻里互助更活趟,破损路面“大手术”,清淤除污“牛灌肠”;村容村貌“大整容”;路面刷黑“大洗尘”,华丽转身“大变样”。

自从公共场所定派了保洁员,湾组指定专人监督管理,发放分类垃圾桶320对,村里建垃圾集中收集点一处,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的垃圾一体化闭环处理模式,集中清运生活垃圾,给村湾环境卫生带来了极大改观。

但极少数人的不良习惯根深蒂固,总有那么几家时不时将垃圾倒在干净整洁的村道、广场。用李建明的话说,就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保洁员前脚清扫干净,后脚有人将垃圾乱扔,非常扎眼。保洁员上门劝说也不管用。李建明听说此事后,登门摆事实讲道理:“新建的广场就是村里的‘客厅’,刷黑的村道就是村里的‘走廊’,这么好的环境,你不爱护,他不爱护,回到10年前‘到处是牛粪’好看好过些?”有的人家听进去了,保证不再犯。可偏偏有人是鸭子背上泼瓢水,依然我行我素,屡教不改。

李建明再次登门,不厌其烦地劝说,如果再乱倒垃圾,就将垃圾扫起倒在他家堂屋。话虽如此,人家不讲公德,作为村支部书记却不能真这么干。直到有一天,那人被自己倒在路上的果皮垃圾滑倒,摔成了骨折,才明白“搬石头碰了自己的脚”遭了报应。此后,村民们觉悟高了,再也没人敢乱倒垃圾,彼此相互监督,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在破坏的山体上植树复绿。

近几年来,李家境村在精准扶贫挂点单位鄂州市财政局和乡村振兴驻点单位鄂州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的帮扶下,建有境湖园文化广场、香樟文化广场、枣湖林广场、拼花广场等4个,文化长廊38米,文化景墙5处,路灯72盏,旅游公厕3座;拆除不规范建筑5处,露天厕所225个;拓宽、修复、硬化水泥公路1100平方米,改造排水沟3600米,铺设污水管网2080米,建设污水处理站3座,安装太阳能路灯39盏,成功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鄂城样板村。

李家境村先后荣获鄂州市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市级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省级计生基层群众自治、三级联创“示范村(居)”“湖北省宜居村庄”“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省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美丽经济富乡村

村庄变美了,人心凝聚了,可困境依旧,如何结合实际把生态资源变现,破解美丽环境转化为“美丽经济”的发展难题,是李家境村“两委”班子一直寻求的答案。

“守着好山好水好风光,村民却一直受穷。”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登高感到很无奈。如何摆脱贫困,让村民富起来?这是当时李家境村“两委”班子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随着生态失衡,2020年夏季发生了一场洪灾,给村民带来了毁灭性打击。碧石渡镇党员干部身先士卒,李家境村以李建明书记为首的党员抗洪抢险应急突击队,严防死守李境港堤,千亩湖坝,共同保卫美丽家园。

30多个日日夜夜,时而持续高温,时而连降暴雨,洪水一涨再涨,大家轮流值守,打车轮战。每一个夜晚,蚊虫叮咬,像打铜锣;每一个白天,烈日暴晒,汗流夹背。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李境港洪水猛涨,外湖瞬间漫过沙包筑起的堤坝,砂石一寸寸流失,大堤即将崩溃,内湖溃口了。李建明带领抢险突击队,转移渔民渔业设备和大棚饲料,动员天华物宝矿业公司运砂石100多车。风口浪尖,铲沙、装包、扛包、筑堤……汗雨同流,有人脱掉雨衣铲石料,有人光着背膀扛沙包,有人跑掉了雨鞋光着脚跑。一个馒头、一瓶矿泉水、一颗坚定的信心。抢修道路、备运沙袋、加固护坡、封堵打桩。一位身患重病的老党员,“钉子”一样“钉”在大堤上。他妻子送来汤药时,痛哭呜咽。此时,他家莲稻损毁、鱼塘漫堤、鱼虾跑光……“30多万元全打了水漂,这可怎么办啊?”老党员忍痛割爱地吼:“淹了村子,生命财产就全毁啦!”

李家境村人侠骨像山石,柔肠似湖水。他们用渔船运载抗洪抢险物资。那渔船有父辈的汗迹,有渔火星月的温馨,曾经的风霜雨雪也在渔船里熬成了鲜鱼汤。他们成为救援志愿者队伍,在滚滚波涛中满载希望和温情。抽水泵运来了,电缆线牵来了。村干部像架大炮一样,向洪水宣战,马达轰鸣,抽水泵吞江吐海……

山和湖伤痕累累,湘莲稻谷颗粒无收,池鱼龙虾损失惨重。在依山傍水人文滋养下长大的李建明,自小深爱这片山水湖田,多次向上级反映灾情。几年来,每当村里做公益,扶贫助困时,李建明带头捐款累计1万多元。这次为体现党组织的温暖,李建明组织村干部和党员为受灾村民捐款,并带领村民恢复生产自救。第二年由村里出资,解决湘莲种子3.8万支,帮助精养鱼池户购买鱼苗,打通水产品销售渠道。

五卦山修复绿色生态,变成了天然“氧吧”,古塘湖水荡清波,千亩湖莲香醉农家。李家境村主打生态农业牌,擘画美丽经济美好前景。

随着李境村的环境越来越好,引起了远方游子对乡土的牵挂之情,他们纷纷返乡创业。熊兴义是李家境村声名远播的游子之一,他从小生活在乡村,对依山傍水、湖港相连、风景如画的家乡有一种别样情怀。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他毅然放弃浙江1年几十万元收入的生意,带着“诗与远方”朝圣般的心情和憧憬回到了家乡。在村“两委”班子的协调下,熊兴义流转并承包了近百亩土地,利用家乡的好生态养起了蜜蜂,1年收入20多万元。

榜样的力量像磁石一样,吸引更多的打工仔回家乡,带回媳妇和技能,从外地嫁来的媳妇,摇身变成“老板娘”,生态农业也是天然“氧吧”,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培育了一枝枝“科技花”,还能当“红娘”嘞!

这天,小车开进村里,鞭炮震天响,小孩子乐翻了天。“哟!快来看,快来看,老周家招了个上门女婿伢,‘嫁’到了村里。”只见刷黑村道像发辫,绿荫缠绕小游园,池塘花坛配护栏,长廊长椅待休闲,停车位置整齐划一,健身器材全配齐。那外来的女婿感叹道:这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公园。真是美丽李家境,喜庆迎新人。1年后,婆婆右手抱孙娃,左手摘甜瓜,逢人便夸:“没想到我老婆子没有儿子,还能享到女儿女婿的清福。”

小戴从小游手好闲,穷得叮当响,年近30岁没成家。他以前在麻将桌前玩整天,腰酸背痛穷输钱,看到村里发动留守妇女忙着“充电”,微信圈玩得溜溜转,像推销蔬菜、玉米、湘莲、鱼虾等,天天用指尖“嘀溜”一声,在微信上忙收钱。小戴心里痒痒的:人家妇女能撑起致富“半边天”,我一个男子汉凭啥就不能?自从他拜“半边天”为师,生态养殖学技能,也学会了网络自播带货,建起了电商平台,把村里的湘莲、蜂蜜和鱼虾销到全国各地,吸引了不少“粉丝”,令人刮目相看。没想到还帮小戴将漂亮的“粉丝”姑娘娶回了家。真是美丽经济富乡村,喜庆幸福来敲门。

长势喜人的枇杷树、娇艳动人的紫薇花……走进李境村五卦山花卉苗木基地,仿佛置身于绿的世界、花的海洋。2016年,村里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土地流转给懂技术、会经营的种植大户或企业,依托山水资源,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其中,周宏就是花卉苗木基地的经营者。他发挥在林业部门懂技术会经营的优势,将绿的世界、花的海洋远销大江南北。今年49岁的李灯明是村里有名的“龙虾王”。他承包了千亩湖近百亩的水域面积,全部用来养殖龙虾,每年收入达到30万元。李灯明黝黑的脸上刻着岁月的沧桑,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握住他长满老茧的双手,也握住了他的艰辛和厚实。他不善言辞,眼里闪着光,那束光比言语更有分量。他和妻子勤扒苦做,硬是靠养龙虾将一双儿女培养成了大学生、研究生。儿女们是他夫妻俩的骄傲,就是他眼里的那一束光亮。2020年,他养殖的龙虾遭了水灾,龙虾存活率低,销售出了偏差。李灯明傻了眼,茶不思饭不想,眼泪吧嗒嗒,多亏了村里牵线搭桥,帮他龙虾销往江浙一带。

生态农业“活”起来,种殖养殖“火”起来。精养鱼池“正宗水货”,龙虾“横行”农家乐;中药材“软黄金”,苗圃花卉“花的海”,大棚蔬菜“只此青绿”。李家境村依托千亩湖湘莲、中稻龙虾套养、垂钓观光基地,形成了田园综合体。一批种田能手、苗圃专家、花卉状元、鱼虾博士,抒写“美丽经济”大手笔,村党支部是“发动机”,休闲农业正值“黄金期”,公司+农户加“马力”,生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让鱼米之乡“跃”出致富梦。

李家境村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乘着乡村振兴的浩荡春风,一个品湖山新意、归诗画田园的健康养生品牌,融赏荷、采莲、登山、泛舟、农耕文化体验及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莲文化主题,已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向往之地。

清廉文化润乡风

“清泉碧水人心美,正气廉风日月明”。李家境村盛产湘莲,每年盛夏时节,莲花莲叶在千亩湖水面上亭亭玉立。为更好传承发扬李家境村的“莲”(廉)文化,2020年,李家境村在原有村史馆的基础上,建成碧石渡镇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暨李家境村廉(莲)文化馆,激发李家境人为建设家乡做贡献。廉(莲)文化馆目前已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党风廉政教育“打卡”基地。

村党支部在全村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制定村规民约,通过播放“小喇叭”、以“莲”和“廉”为主题,着力打造“莲廉”文化品牌,制作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大力宣传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

“和睦邻里,敬德修业,崇尚节俭,孝老爱亲,行善积德,种莲于心,得廉于行,风清气正……李氏家谱就是传家宝。”这是李老汉挂在嘴边的家训。

李老汉豁达乐观,村里人称他是“老童生”,他推介自己,人生七十古来稀,我七十七不稀奇。

众人顺溜他的话,七十七,正得力。任正非七十岁掌管华为,超越苹果,扬我国威。我看您老腿不颤,气不喘,是一顺百顺!

这得亏种湘莲接地气,好家风养神气,好家训提正气,后辈子孙好福气!

李老汉是种湘莲能手,他老伴去世早,拉大两个儿子不容易。老大勤奋好学在外省当干部,老二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次家乡做公益,只要李老汉一个电话,特别是建廉(莲)文化馆,两个儿子出手大方慷慨。

这天,老大打来电话:“爸,你辛苦一辈子,也该享受享受,趁儿子有时间接你到大城市和旅游景点转一转。”李老汉说:“我知道你孝顺,身居要职你莫拽,低调做人莫瞎掰,凡事要十分谨慎,有时间多关注家乡的发展。”

老二诚信经营传帮带,时不时跟老汉视频:“爸,在天涯海角给你买栋别墅,你过冬来享清福吧!”李老汉说:“你让我去当鸟人?黄土快把我脖子埋,晒晒太阳打打牌,翻翻家谱自由自在,你有能力多支持家乡建设。”

李老汉有事无事去湘莲湖田转转,一边用手机拍照片,一边哼几句歌词,将家乡新面貌发给儿子们,传播“莲廉”文化,提醒儿子们莫忘家乡山水养育情。

每到湘莲丰收季节,李老汉要给两个儿子寄去莲子,寓意把家乡“莲廉”文化种在儿子的心田,让家风家训传承,不论是为官,还是经商,守清廉走正道。

一次,李老汉中风了,村党支部拨打120急救……多亏村志愿者轮班照顾。李老汉半身不遂坐轮椅,志愿者熬药煨汤像喂小孩,哭哭闹闹,这药治不好病。

心病还得心药治。村党支部经过调查,原来是老二的事在老汉心里作怪。老二做生意一点小误会被诬告。村党支部帮着洗清了老二的冤屈,李老汉知道后眉开眼笑,吃药喝汤蛮乖。当两个儿子回到他面前时,他一下子从轮椅上颤巍巍站起来……

恰逢村委会以“晒家风、树新风、创十星”为载体,在廉(莲)文化馆组织村民背家风家训搞竞赛。李老汉拉着两个儿子参赛,张口就来:“和睦邻里,敬德修业,崇尚节俭,孝老爱亲,行善积德,种莲于心,得廉于行,风清气正……”

事后,他逢人便夸,村里不嫌我年迈体衰,照顾我这个“老小孩”,随后自我解嘲是70后……

众人又说:姜子牙72岁,还帮周文王成就霸业。老伙计啊,您还年轻得很!村里文化广场,欢迎你去跳广场舞。

说完,他开口把歌唱:千亩湖,红莲开,一品湘莲清风来;古塘湖,鱼儿乖,邻里乡亲传真爱;家风家训新时代,孝亲敬老情似海;爱在家园乐开怀,最美家乡醉乡愁。

李老汉寄莲子,诵家训,传家风,是李家境村清廉文化润乡风的一个缩影。以前,村里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村民“死爱面子活受罪”不堪重负。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移风易俗,追求文明新风尚,受“莲、廉”文化影响,村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带头,狠杀“天价彩礼”“人情重礼”之风,减轻了村民负担,营造清风正气。李家境村广种湘莲,成了“和美李境”招牌和名片,也将“清正廉洁”四个字牢牢根植于每一个村民的心中。

峦湖碧韵,和美李境,传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能焕发生机活力,为乡村振兴铸魂助力,展现新时代新风尚新气象,展望美美与共、扣人心弦的美好愿景。


版权所有:鄂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湖北省鄂州市政府综合楼5楼    联系电话:027-53083195    电子邮箱:820909596@qq.com
Copyright 2022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0720号
关注微信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