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彬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又是一年四月天,天清气朗,惠风和畅;群芳吐蕊,垂柳轻拂……傍晚时分,骑上共享单车,从洋澜湖畔市政府出发,沿古城路骑行,途经虹桥一路向南,再沿滨湖南路向东,至凤凰路一路向北,途经莲花桥返回机关。全程用时30多分钟,回办公室不耽误收看新闻、读书写稿。
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晚饭后稍事休息,骑着共享单车锻炼一小时左右,已成为一项固定动作。春满吴都,气候宜人,草木葱笼,和风拂面,沿湖边车道漫无目的骑行,呼吸着新鲜空气,嗅着樟树等花木散发的独特芳香,聆听经典的歌曲,终日久坐斗室、埋首案牍的疲倦与压力也烟消云散!
吴楚故都鄂州与齐鲁泉城济南,一个江南古都,一个滨河名城,虽相距千里之遥,于我而言,却有颇多相似之处:有山有湖,依江(长江)傍河(黄河),景色迷人,人杰地灵,虽皆非故乡,却又是久居心安之地。暮春时节,骑车穿行于洋澜湖畔,不由得忆起多年前骑行于泉城大街小巷的往事。这个曾经工作生活12载的城市,不仅留下青春的足迹,还因骑行感受到诸多快乐,成为人生难以抹去的一道风景。
当年,二十出头的我,尚在军营服役,刚从胶东基层部队调入济南军区机关报社,平日工作繁忙,难以外出。一段时间过后,已熟悉周边环境,每到节假日,如果不加班或战友未组织集体活动,身处异地他乡且是单身的我,最青睐的运动就是骑上自行车,从英雄山住地骑到泉城广场,在广场上观赏音乐喷泉,游览距广场不远的趵突泉公园或大明湖,在易安居士李清照、稼轩居士辛弃疾旧居和国画大师李苦禅纪念馆徜徉良久,或前往泉城路上新华书店看书充电,购书后随机找一家特色小店品尝泉城美食。后来,又多次骑车前往黄河南岸的济南泺口服装市场,过黄河浮桥,一路向北骑行20多分钟,独自登上当时尚未开发的鹊山,在山顶小亭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思考人生,构思作品,还从山顶俯瞰位于山脚的村庄、湖泊,及稍远处的黄河及泉城。春风轻拂,满目青翠,顿觉心旷神怡,那种体验与享受至今难以忘怀……
多年前的春日,风华正茂的年纪,听着优美的音乐,欣赏沿途的风景,憧憬在齐鲁大地邂逅一位情投意合的知音,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然而,也许是条件所限——除了年轻,天涯孤旅,一无所有,也许是缘分未到,直到脱下军装,依然心无所属、孤身一人。不过,骑着自行车,或独自坐公交车从起点坐到终点,听着音乐,赏着美景,思考人生的一幕幕,记忆犹新,时时在脑海中浮现。也正是得益于当年的历练,至今依然受得了孤独、耐得住寂寞!
最近经常回顾央视与湖北电视台、黄冈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颇受教益。东坡先生是自己最仰慕、最钦佩的一位古代文豪、先贤,无论做人、作文还是为官,皆属吾辈楷模。多年来,曾深入研究东坡先生的诗、赋、词和书法,写过相关的论文、随笔和诗词。如今,生活在与黄州一江之隔的鄂州,遥望东坡故地,遥想先生当年东坡耕读修身,创作前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的诗意场景,不禁发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叹!
纪录片《苏东坡》中有一段描述:“经历‘乌台诗案’后的苏东坡,历经几年黄州贬谪生涯,看透了功名的虚无和人生的无奈……”对此,似乎感同身受,如果说当年骑行于泉城济南街头,尽管孤独如影随形,但年轻气盛、志存高远,还有着对远大前程的无限期冀与憧憬,寂寥中还透着一丝自信与豪迈,而时至今日,历经种种磨砺与挫折,人到中年,早已不复当年的锐气与闯劲!
“百无一用困斗室,十载劳碌稻粱谋。运笔如椽梦成空,倚马著文付东流。环顾才俊皆少年,羞见蹉跎近白首。男儿重诺惜春光,他日乘兴登高楼。”这首《自嘲》,是当年参加公务员考试清晨候考时,在武汉纺织大学校内体育场阶梯看台上所作,从酝酿到手写于准考证背面,仅用了10分钟。寥寥50余字,写尽自己从一名国企员工、现役军人到媒体从业人员十载的酸甜苦辣,也道出了人生的艰辛与无奈!这一次,终于得偿所愿、榜上有名,一圆返乡就业、侍奉双亲的梦想。回首往事,深感很多事犹如水月镜花,勿生执念,不可强求,只需尽心竭力,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静待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骑行是快乐的,也是健康的。生于滠水之滨、双凤亭畔的一位游子,如今骑行于第二故乡吴楚故都的街巷,是北宋苏子瞻、程伊川两对“双子星”忠实的拥趸。曾以诗表达敬慕之情:“双凤亭畔望江流,武昌楼上眺黄州。程苏高风今犹慕,十载空负少年游。”相信假以时日,修身养性,应该更能领悟东坡诗词精髓与要义,让暮春的骑行更富诗意与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