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忠如
因有记忆而显得沉重,也因亲历而充满成就。读完赵海宁的散文《家有母亲》,“母亲如城”之情油然而生。
赵海宁的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身高不到1米5,用几亩田地攒出来的钱,养育子女成长;父亲去世10年后,母亲终于同意到郑州生活。因为“舍得”,母亲像一盏永远亮着的灯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于我是一座城”。
“母亲如城”,既是一种深情的告白,更是一种深沉的情怀。恰如家乡鄂州这座城和这座城里的人。思绪在脑海里翻滚,宛如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波澜,不禁张开双臂,揽住往事的回忆。
30年前,她虽“近”犹“远”。那一年,我考入鄂州大学。报到的日子,母亲早早催促起床,生怕错过了唯一的早班车。带着睡意,一路绕过牛石、经过太和,越过黄石铁山,晃晃悠悠来到西山车站,再步行到学校,日落渐近。从出家门到进校门,整整一个白天。
30年前,她虽“大”犹“小”。如其说是一个地级市,不如说是一个小集镇,最大的排场是鄂钢和鄂城水泥厂,占据了“城”的半壁江山;最长的街道莫过于武昌大道,从东头走到西头,也能大胆看见南头和北头;最繁华的路段就在南埔路,几十家烟火撑起了城的“今夜无眠”。
30年前,她虽“全”犹“乱”。工农商学兵一应俱全,但过于“豪放”,习惯包容了凸凹不平的街道、随风吹过的腐烂味道;车辆和行人共为一路,听到一声喇叭,忽闪一下,看着疾驰而过的风,然后拍拍身上的灰尘,一路继续前行。
30年前,她虽“精”犹“弱”。精致得像一个懵懂的少女,静静地依偎在西山脚下,与村庄、田地、丘陵、江湖相伴相生;鄂钢炼钢炉浓浓的烟火,江边码头装卸的轰鸣声,只是她“回头一眸”的借口,忽然想起还有自己的存在。
……
此时的鄂州,恰如赵海宁的母亲,伸展着“尚善”的母爱、深藏着“不屈”的倔强,正准备迎着如刀的北风,扛着太阳行走。
突然,一阵急促的喇叭,惊醒了我的回忆。站在窗前,眼光一路向北,霓虹灯伴随着流动的街道,高低错落的楼房跳着新时代的音符,奏响40年来最壮丽的华章。
40年风雨兼程,鄂州从一座隐匿于历史长河的古城,一跃成为全球一流的航空货运枢纽城市。去年,世界第四个、亚洲第一个货运机场建成启用,已开通国内20个客运航线,接送乘客22多万人次,突然感觉世界是如此之近;今年,启用货运功能,已开通8个国际货运航航线、6个国内货运航线,货邮吞吐量突破1万吨;临空经济区“一园四区”加速建设,一批航空维修、生命健康、高新技术等产业纷纷落户,新时代航空产业链、物流链、供应链即将组“链”成网。
40年砥砺奋进,鄂州从“娇小的少女”成长为“健壮的汉子”,正阔步迈进。城区面积由11.6平方公里扩展至38平方公里,依托临空产业发展带动,已全面进入沿长江向东拓展的新阶段,一座航空“新城”即将屹立于长江之滨。从50万元起步的小县城,发展成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的中等城市,人均GDP10.77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万元,居全省第3位。武鄂黄黄同城发展深入推进,武汉新城和花湖机场集中发展,区域经济底盘不断夯实。
40年沧海桑田,鄂州城乡一体、水天一色,四网并进、天地合一,构建出新时代的四维板块。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大力推进长江流域治理,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长江岸线成为城市的“客厅”,一举夺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建成省级示范村29个,安全饮水率100%,4G网络全覆盖,均居全省前列。全面实现周边城市道路“硬连通”,高铁、高速高度发达,农村“四好公路”占比92.5%,农村客运公交化率66.8%。
40年时序轮替,鄂州演绎着太多奋斗者的故事,编织成“阁坚强”般的鄂州精神。6000多住户2万多人舍小家、顾大家,支持花湖机场建设,实现零事故、零投诉、零上访、零炒作、零违纪。抗洪抗疫不能没有我,7万多名党员冲锋在前,引领全市人民稳保江湖安澜、群众安全;扎实开展“一下三民”活动,深入推进共同缔造活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塑造出新时代的群众路线。七轮次2800多名“第一书记”驻村队员,奋斗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线,实现全市5.2万贫困人口全脱贫、47个贫困村全出列,全部解决绝对贫困历史性问题。
“母亲如城”,养育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城如母亲”,创造出凯歌高奏的成就。重装出发,乘风破浪,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正在鄂州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