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祥麟
评胡澜先生《次韵段维教授“退休感怀”》
近月余潜心于增订一部医书的工作,稍事休息之际,点开九头鸟诗阵,见载鄂州市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胡澜先生次韵湖北省诗词学会会长段维教授《退休感怀》一律。反复吟咏,觉意蕴涵溶。遂调换思维,将读此诗的感受记录下来,以就教于方家。
其诗曰:
次韵段维教授《退休感怀》 ——胡澜
世人都慕少年华,唯有白头重晚霞。
万里红尘看过客,半方庭院数苔花。
狼毫轻摆池鱼笑,丘壑画成山鸟夸。
且莫留连谈往事,在朝在野倒时差。
按次韵的传统要求,其诗必与原诗的诗题与主题相恰。原诗是对退休的感怀,故胡先生紧扣主题,并有了自己的一番独特感发。
诗作开篇阐述世俗对人生的一般性看法,那就是羡慕年少青春的美好。由于原诗是感叹铅华退去,老来要看重并享受余年岁月,“炊煙四起,晚霞烂然”,(《浮生六記·閨房记乐》),故和诗对此以十分认同的意向。王夫之云:“笑迎朝日上,繁映晚霞匀”。杨圻曰:“月令生春雨,人情看晚霞”(《幽居》)。谓其白头而重晚霞,没有丝毫的悲观没落情绪,应是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
颔联承接回首往事。吴研因曾云:“历历前朝事,依依过客情”(《早发金陵》),故有“万里红尘皆过客”之慨叹。虽然世人皆为过客,但在这尘世间,居然也有立德立功立言者;也有不断努力学习,期望有所作为者。袁枚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故诗人有“半方庭院数苔花”之生发。无论居于何方,也无论地位之高下,生命之价值在于绽放。其实,无论是胡澜先生之政绩亦或是段维教授之学术,皆成就斐然;而和者以苔花取喻,既体现和者本人谦逊,也充分体现对原诗作者的慰藉之情。
下接颈联,描述退休后之闲逸。或挥毫而洗墨池中,若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也;或倘佯山水,欣赏如画的丘壑,静听“山鸟向我鸣”(李白句)。孙元衡诗:“疏懒不愁鱼鸟笑”(《留滞海外》);岳正诗:“双燕频来语似夸”(《双燕》),在历代诗人笔下,赋予万类以人性化的不同情感。本诗谓池鱼笑、山鸟夸,作者用拟人化手法增添轻松愉快的气氛,提振精神,鼓舞前行的勇气。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充分释放情怀,惬意何似!
至尾联回应颔联,谓不谈往事,因皆为过客,荣辱不计。卢世漼诗云,“昏旦流连谈往事”,还留念过往,与胡先生之豁达恬淡不可同日语也。处庙堂之高也好,处江湖之远也罢,人生长短难料,而终归老去。回顾过往,只要是如苔花学过牡丹开也就没枉费光阴,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慰己亦慰人也。
按先贤应用前人诗句而具点化之巧者,颇多范例。如杜甫《阁夜》:“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鼓角指战争,影动摇是否写景?宋·蔡绦评曰:“乃用事也……《汉武故事》:‘星辰动摇,东方朔谓民动之应。’”(《西清诗话》)百姓因战争动乱不安,如星河之动摇。又如李贺《致酒行》有“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句。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显然是化用李贺旧句以表新意。胡澜先生次韵诗多处运用了前人语典,而能出新,浑化无迹,是为活用。用典亦即用事。诗词一经用古人语,可以开拓历史空间,其意象与古衔接,内涵便显厚重。杨万里特指出:“诗家用古人语,而不用其意,最为妙法”(《诚斋诗话》),真金针渡人之论(参阅拙著《通虚子诗话》)。
再诗词创作强调意象思维。刘勰云:“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文心雕龙·神思》),历代诗人和诗论家都非常注重诗词意象的创造。中国传统意象思维富于灵感,带有跳跃性和创造性。诗人通过用某种具体的形象来表达主观的感知、意向、情感等。较之以议论为诗,作抽象的理念的直白,更能取得真切可感的艺术效果。胡澜先生诗,采用意象思维以表达退休后的人生感悟,体现了这一创作理念。故涵咏遥深,慰释恳切,不失为一首次韵佳作。
语云:诗无达诂。限于笔者水平,拙评难免存在臆测,不当之处,尚祈同好指正。
附段维:《退休感怀》
终于一把洗铅华,麻面吟肩浴晚霞。
耳顺人言剔榛棘,眼昏水墨洇莲花。
纵然能饭不宜饱,其奈评诗且慢夸。
贡献无多期望小,从兹抹去剪刀差。
联题“数字”创作述评
梁子湖区诗联学会每月分诗、联每人各一篇为作业。2024年12月以“数字”为联题创作,联友踊跃,不乏佳构。但为提高整体联作水平,志文会长认为离题者多,又担心“说真话是不讨人喜欢的”。我也曾有这种经历,因而对评诗持审慎态度。薛雪《一瓢诗话》云:“著作脱手,请教朋友。倘有思维不及,失于检点处,即当为其窜改涂抹,使成完壁;切不可故为谀美,任其渗漏,贻讥于世。”鉴于前贤之教导,我还是想表达一下浅见,以与同好共商。
关于数字,数起于古人结绳纪事,概念从劳动生活中升华产生。仓颉造字,后演变为六书,达九万余字,溢肆汪洋。数字乃名词合并词组。今考《辞海》:“数字,表示数目的文字。”《国语辞典》:“表示数目的文字或符号。如汉字的「捌」和阿拉伯數字的‘8’”等。即用文字表示数,这是数字本义,它是精确的,没有衍生义。若就一二三四五数字本身比较而言,则有大小多少的意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数字逐渐与事物密切联系组合,成为精确计算或修饰词组。如七上八下,形容心情忐忑不安;千难万险,形容成事的艰辛;三妻四妾,形容生活的糜烂,等等。那么这些数字就不是表精确的数,而是将数字带进了文学的艺苑。
《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一指混元一气之太极;二是指天地两仪;三指三才,天地人,光有天地不行,必须有精灵的人,才能形成万物。《易经》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太极即一,混沌元气;两仪指天地阴阳;四象指少阳太阳,少阴太阴,是天地阴阳的生化之象;四象生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表天地自然万物。那么,这里的一二三四八都不是数字本义,它已经上升为哲学范畴。
再读群里汪光华先生联,其谓“一而十,百而千,推则无穷,乾坤乃大;三春花,九秋果,循当有序,日月常新”。联中一十百千等也不是数字本义,即如《黄帝内经·素问》所言:“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其意义已是属于哲学范畴。表达了宇宙无穷,日月常新,生化不息的宏阔意藴。
再看王国平先生联,其曰“九牛爬坡,何止崇左精神,更是千年美德;一鼓作气,本来兵家理论,却成万事真经”。张友胜先生评曰:“九牛爬坡,个个出力,颂扬团队合作,锐意进取精神……一鼓作气,典出《曹刿论战》,本来兵家理论,却成万事真经,文字平易而哲理昭昭。”这里的九千万等数字不是实数,而是多的约数,此联中数字已进入文学园地。
再看若诚会长联,其曰“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秋万代轮回转;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命,六欲七情变幻生”。其数字应用本义不但妙,且运用数字语典,以揭示万物与人才的成长规律,揭示人之生长壮老与在社会生存状态之丰富与复杂,意象葱茏。清·赵翼云:“诗写性情,然不专恃数典。然古事已成典故,则一典已自有一意,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此后代诗人不得不用书卷也”(《瓯北诗话》)。写诗用语典倍觉深厚,联用语典则深厚亦如之。联中“立”“惑”本应平,但无伤大雅。
为完成作业,自思以己之笔力只能从一点作手,于是在其总题目下,标明“饯别友人嵌数字联”为题,写了“西山朔气,南浦清樽,念今日,珠玑错落,灯影缠绵千万语;云树微茫,关河迢递,祈彼乡,岁月峥嵘,筝声缱绻十三弦”一联交卷。则此“千万”“十三”亦非实数,用以表达与友人不舍离别深度之情罢了,使之能入联苑之门。
以上是运用数字入联,是从单纯的本义跳脱出来而与特定事物联合应用之后的联例。虽然各有可取之处,但毕竟是应用“数字”入联;不是联题要求的评咏“数字”联,故有离题之失。
自《易经》象、数、理三学建立,数基于象,后世衍生出梅花数易、六壬、四柱等预测学。我们中医领域依据八卦五行以默念不同的数字组合治疗诸多疾病而构建起八卦数字治疗学。时代在迅猛发展,《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之二进制,被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莱布尼兹发现,创造计算机系统。而后数字演变为数字技术,被应用于多领域多学科,进而形成数字经济、数字农业等等。可见数字概念之内涵与外延精深宏阔,要以楹联的有限词语而且是意象表达,写好实在不易。
再看李鸣刚先生如何创作,其联曰:“萌于上古,惠此万方,野火不焚,洪波不溺;小则为零,大而至极,恒沙可计,欲壑难量。”其上比以高度凝练的语言,从数的起源发端,继而肯定数字对推动社会发展之巨大作用。因数是意识态,故水火不能使之消亡。下比述数之特点,可以精准计量。其又宕开一笔,结合社会现象谓“恒沙可计,欲壑难量”。这里像是说数的功能之短,实则揭示人性的弊端,耐人回味。
再看高志文会长联:“编成简谱,化作桐音,梅花调古余三弄;记取韶光,谁怜霜鬓,晓镜人衰叹几回。”此联似不言数,而上比已将数融化于简谱桐音之中。清·黄图珌“一曲儿桐音偏成了新政”(《春花满园香·养闲曲》);《神奇秘谱》载有梅花三弄曲,通过梅花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借物抒怀,歌颂具有高尚节操之人,可见数字化成乐音后其教化作用是巨大的。下比数字能记录年龄,自叹光阴荏苒,已而鬓衰。似语设低沉,但联系上比赏析,则提醒士人应珍惜有限时光,好为社会服务,蕴含其中。
再读吴幼鹏会长联:“谁解结绳与物沙漏与时,纵然宇宙无常,东西各西东,终归有定;可怜生不带来死难带走,却是人心叵测,计算犹算计,几见看开?”此联上比论古代数的产生及其应用,进而联系宇宙说明运动之恒定与变化有其规律。下比结合社会现象,阐明人心叵测,欲壑难填,诚如曹雪芹《好了歌》云:“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人算不如天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聪明累》),其远非数字所能计算。此联结合数字应用之蕴意而创作,反应哲理,值得观摩,其中词语反复回环亦颇具特色。
终归上述,我再生发一联:“结绳有缘,研幽务实;计算追巧,观象求真”。
限于尺幅,余不一一。笔者对楹联素无研究,读得少,也写得少。局于见闻及笔力,舛误难免。宋·刘克庄诗云:“亥豕安能承谬误,雪萤尚欲补空疏。”故祈联友不吝指疵,是所切望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