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瑞武
雨生百谷的季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萍生秧翠,幼果初成。每个谷雨都是轮回的邮戳,27载光阴漫过往日的烟云,我们与谷雨的约定如期而至。
也许是老天的“恶作剧”。谷雨笔会前日,乌云像黑色的帆布遮蔽了天空,闪电如白龙游走于苍穹,雷声在云层深处滚动炸裂,雨箭密射,叶落枝折。夜间依旧不依不饶,风雨交加,越发猖狂。手机铃声不时响起:“明天笔会还办吗?”“一切照常!”27年的誓言,岂能被闪电灼伤?坚毅的态度消除了文友的犹豫。话虽这样说,心里已是15只水桶吊水,七上八下。
晚上,几位作协领导和文友顶风冒雨赶到我的住处,大家齐动手,将刚加印出的四本报告文学集拆开分装成100套合集,整齐地摆放到车内,准备明天分发。
很晚,余昌凤老师从武汉发来信息,说自己因事耽误了本次谷雨笔会,甚为惋惜,但是这么恶劣的天气,反而增加了谷雨笔会的意境和她参会的决心,她临时决定返回鄂州参会,以弥补前几次未能如愿的遗憾,我顿时感慨万千。谷雨本就是天地间最古老的契约,余昌凤老师星夜赶路的身影,让我想起东坡夜游赤壁的轻舟。文学何尝不是另一种归乡,具有别样奇妙的原动力和吸引力,让散落四方的星辰都朝着同一片夜空奔涌。鄂州市作协的谷雨笔会之所以27年风雨无阻,正是因为在泥泞中成长,在逆境中扬帆,这不仅是兑现对春天的承诺,更是对文学的执着和社会的责任,在谷雨中打捞感恩的文字,去讴歌这个新时代。
笔会的清晨,我早早醒来,室外灰蒙蒙的,天冷风急,这样的气候让人怀疑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我再次确认好大巴车后,在群里发出“谷雨笔会照常进行”的信息,以免文友在犹豫中耽误行程。
上午8时30分,看到文友们脚步匆匆,准时到达市政府北广场,我激动了。年纪大的沈汉涛、余耀华和陈明火等几位老师都是早早到达。这是兑现对春天的诺言,对文学的誓言。
一天的行程紧凑有序。文友们在红莲湖的柔波与数字产业的浪潮交汇处,看到了华容现代化征程的坚毅与执着;在纪念园的肃穆和60秒的默哀之中,感受到鄂州的岁月峥嵘和烈士的光辉永耀;在葛店巨大的沙盘和光影的魔幻之中,领略到一座“武鄂同城”桥头堡如巨星冉冉升起。九十里长港碧水东流,波光粼粼,一头牵着烟波浩渺、万鸟竞飞的梁子湖,一头系住波涛滚滚、奔腾不息的长江。悠悠岁月中,长港河的潮水涌动不止,见证着两岸乡村的沧海桑田。先台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沿河小村,在新时代的激流中,初心如磐,奋楫前行,经过痛苦挣扎和脱胎换骨,最终破茧而出,羽化成蝶。古渡新貌、智趣游园、悠久村史、共享菜园、片片桃林,长港河畔就像一个满腹经纶的诗人,集体颂扬新时代征程和新农村故事。
在暮色中返程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豁然。田野里曾经摇曳枝头的金黄色油菜花已经结出了饱满的油菜籽,白天烈士碑前的沉思、新城沙盘前的惊叹、长港河波动的水纹、梨园落花里的悸动,都将在稿纸上生长成带着露珠的文字。我知道,当秋收的镰刀挥起时,这些谷雨里埋下的字句,定会从麦穗稻谷中破土而出,长成漫山遍野的金黄。
谷雨有约,悠悠27载,让每个文友都成为了时代沃土里的一粒新种,静待破土而出,书写属于这个春天的人文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