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早先
如何叙说一座城呢?
当然是从它古老悠久的历史说起!
说起葛店的历史,得从新石器时代的坟山地文化、门前地文化,西周时期的平顶山古文化等遗址说起,在那个蛮荒的时代,先祖们在此采集渔猎,在此种植农作物,在此定居,用他们磨制的石器,创造了人类原始文明的曙光!
一株青蒿,至今仍然倔强地伫立在这片土地上,珍藏在《肘后备急方》里,挺直的躯干和毛茸的叶片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它在等谁呢?它又在守护着谁呢?也许是在回忆消逝在青冥中炉鼎缭绕的烟雾吧!也许是在找寻那个行德积善为民众治病救人走遍武昌(今鄂州)山山水水的身影吧!最终,这一株青蒿,走出了鄂州,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葛店,人文璀璨,俊杰辈出。不说那历史上李白、苏轼、黄庭坚等为葛店留下的华文美篇,不说那钦点的进士魂归故里《武昌县志》记载的陈中孚,也不说清朝中晚期的湖山书院、同治帝师范鸣和,单说那一门的三进士,单说那四鲤跃龙门,单说那科举的功名榜,怎能不令后人思慕敬仰呢?
鄂州市烈士纪念园就坐落在葛店经开区复兴大道,这是鄂州市的血色丰碑!
三百零八级台阶通向纪念碑顶端,每一级都镌刻着不同的年份,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印记,每一步都踏出了世纪的回响,每一步都踏出了岁月的铿锵!武昌首义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日寇侵华,民族危亡之时,百万雄师过大江……每一件都能看到鄂州儿女的身影,飘扬的红旗上都有鄂州儿女血染的风采!
烈士纪念园静默于斯,青松在烈士名录的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那些鎏金的名字在氧化铜绿的衬托下愈发鲜明,仿佛随时会在石壁中苏醒。
阴雨的天色使纪念碑更加苍莽,无垠的苍穹中仿佛还在激荡着不能忘却的名字“彭楚藩,刘伯垂,徐达明……”
三百零八级台阶下通向的是人间烟火,车水马龙的盛世曾是先辈们的期望。再上台阶,我们每一步踩实的是幸福的节拍,每一步都将通向盛世的辉煌!
这是千年的古镇!
这是悠久古老的城!
然而今天,这里已是“武汉新城”!
天河机场与花湖机场是武汉新城的双翼,45分钟与30分钟的时空压缩,将全球的资源注入光谷科创走廊,“新城快线”列车有如银蛇,灵活穿梭于市井之地,串联武汉、鄂州、黄石、黄冈,车厢里无线充电的桌面与对坐的旅人,编织出都市圈的同城同景,一碗热干面的温暖还未消逝,清蒸武昌鱼的香味又在勾引你的味蕾。
在葛店的新城,高层楼群中,唯品会每一个区域都是人与机器合作,忙着拆封打包,电脑桌面上不停地更新,各种品牌的产品将从这里流向全国各地。而中百仓储的货架上堆满了零食与希望,补习班的招牌与跆拳道馆的呼喝声交织。远处,地铁11号线呼啸而过,载着“武汉上班,葛店安家”的年轻人,他们的双城故事,正被写进武鄂同城的编年史,而地铁11号线也将曾经的稻香载向光谷的数字洪流,青年人在工厂与数字经济园区间往返,老人们仍旧习惯打工度日——这是新城对旧时光温柔的颠覆。
短咀里湖桥像一条银色的缝合线,将光谷的“屏”与葛店的“芯”连缀成完整的产业链。也连接了富裕呈明的生活,托起了生命健康与光电信息产业的理想。其桥两片拱肋交织成“∞”符号,悬于湖面之上,仿佛在诉说这座城市“无限可能”的哲学。
驱车穿越这座新城,宽阔的街道与造型别致的新楼相得益彰,葛仙楼的朱红飞檐刺破天际,成为新城的文化图腾,登楼远眺,北望长江如练,南瞰武黄高速车流如织,近处人工湖的涟漪与远处光谷科创走廊的玻璃幕墙碰撞出时空交错的意境。与之相辉映的是葛店经济开发区的图书馆——白鸟展翅般栖息在公园中,玻璃幕墙折射出天光云影,我想在此读书不仅仅是心灵的享受,更是视觉的盛宴!
武汉新城的未来学校就坐落在这湖光水色之中,琅琅的读书声让这座城洋溢着芬芳,也使这座城如这学校的名字一样走向更远的未来!
这是一座新城,新城里是新的人!